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恽寿平 · 没骨画《百花图卷》

中国画历史悠久,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和对艺术的追求。

中国画中运用线条来勾勒沿用至今,线条可以勾勒出了整幅画的灵魂,"以线造型"也是中国画的重要技能之一。中国画中里工笔画和写意画被大部分人所熟知的,而另一种画法没骨画却很少被人提及。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没骨画以及它的起源,发展还有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现代的意义。

什么是没骨画?

没骨画是中国画其中的一种画法,最初缘起于壁画,后被应用在宣纸上。

所谓的没(mò )骨,顾名思义就是把骨隐埋在皮肉之中。

在这种画法里没有一个线条的支撑,在宣纸上直接用颜色或者墨来点染着画出花卉或者叶子。它不受轮廓的约束,将水,墨,色还有毛笔融合,画者一气呵成,完成绘画。

没骨画的起源与发展

①没骨画的鼻祖:南朝张僧繇

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线条是中国画的重要因素之一,直到张僧繇时期才开始发生变化。

张僧繇结合天竺佛画中“凹凸”技法,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画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透视明暗法,而这种方法之前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相传在公元537年,梁武帝命令张僧繇对一乘寺进行装饰。张僧繇用阴影法做画,他画出的内容不需要墨笔,只通过色彩渲染就画成了,这也是相对较早的不用轮廓线的“没骨”画法。

那时的画法更像是一种脱离开线条的新型画法,也算形成了没骨画的雏形。从早期的没骨画来看,绘画里依旧保留了当时主流的绘画技巧,通过平染或者罩染画面以求得视觉上的享受。

②没骨画的催化剂:五代南唐徐熙与落墨花

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五代南唐的徐熙,他热爱山林园圃,不喜欢画绚烂多彩的名花,更喜欢清新脱俗的野竹,蒲藻,汀花。在凹凸花的没骨画法基础上,他创造出了新的形式:落墨。

先用墨笔来勾染全部,然后在某些细节处略微的加一点色彩。一幅画的灵魂都是用墨来落定,不依靠于着色。上图是被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雪竹图》,也是徐熙的代表作。

③没骨花创始人:北宋画家徐崇嗣

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据史料报道,没骨画主要在北宋时期最为流行,最代表的人物就属徐宗嗣。

徐崇嗣不同于自己的爷爷徐熙,他更擅长画花鸟鱼虫。

他继承了徐熙的用笔技巧,但因画风不适合当时图画院的风格,所以后来向黄荃和黄居寀父子学习。后因擅长运用色彩来画花卉,故而被赋予了没骨花创始人的称号。

④明末清初恽寿平

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

他延续北宋徐崇嗣的画法,融合了各代名家的优点,让当时的花鸟画变得与众不同,开创了“恽体”花卉画风。

他的独特绘画风格曾经引起画坛极大的关注,尤其是在人们早已看惯传统勾勒填色的画法之后,这种雅致清新的创作风格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别样的美感。

恽寿平通过彩色或者墨画出花叶,逼真程度和工笔画无差。他的绘画功底和创作天赋都非常的了得,这也归功于他对花鸟的细心观察并且对自己每一幅画精益求精。

现代没骨画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对现代没骨画家至关重要。

在我国没骨画法的改革和创作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个是日渐成熟的画法和丰富的颜料支撑,另一个我觉得是内在精神的影响。

①日渐成熟的画法和丰富的颜料支撑:

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与上面提到的传统的没骨画相比,现代的没骨画不仅仅局限在宣纸上了,工具也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墨,毛笔。现代不仅可以采用皮纸,云龙纸;还可以用刷子,金箔等创新的画材去创作。

现代的没骨画承袭了矿物质和植物质颜料。矿物质颜料不仅有很强的覆盖性而且不容易变色,呈现出来的颜色也非常饱和;植物质的颜料则以植物的根茎叶为原料,让画面变得轻快明亮。

绘画材料的革新让没骨画的技法更加丰富多样,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美感。不仅可以用叠色,喷洒,堆积还可以贴箔。这些丰富的技法让没骨画的表现力更强,也让欣赏的观众有不同的视觉享受。

②内在精神的影响:

丰子恺先生在《谈中国画》里说过:“绘画即是用形状色彩为材料而发表思想感情的艺术。”

绘画除了技法,所要抒发的感情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复兴不仅因为它内在存在的价值,还因为我们的审美价值的提高。

没骨画:这种只有中国才有的画风,大部分人竟然没听说过

没骨画作为传统中国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画法,自然会在传承了内在价值的基础之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很多当代没骨画的画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画法,在表现形式上也相对抽象和夸张。比如当代画家李魁正的泼墨作品,他用作品传递自己对绘画的想法和自我的态度,让整幅画变得不再死板。他深刻的研究西方和日本的艺术风格,然后加入新鲜的元素用于创作新的没骨画作。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在发展进步的今天,我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发生变化。

艺术是生活的缩影,也是我们内在精神表达的形式。

没骨画存在的问题:

①雷同性:

鲁迅曾说过“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新文艺的。”

不管是什么画作,都可能会遇到雷同性的问题。

从没骨画初始到现代的没骨画,雷同性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一件作品被大众肯定之后,很多人就会跟风模仿。

如果我们不能用创新的形式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只靠模仿而画那些没有创新的画作,那么没骨画就很难有价值的传承。除了技术上的娴熟,没骨画更需要思想上的创新。

②表现手法西化: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画家被西方文化所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好事,因为闭门造车的绘画方式不是我们提倡的方法,就像恽寿平也是因为延续了过去的传统结合自身的创新创造出自己的绘画特色。

但吸收外国的画法不代表要放弃中国画传统的作画工具和方法,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这就意味着中西方画家的审美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自然画出的作品也有明显的差异性。

没骨画的创造不能丢掉本国的特色,不要让外来的元素干扰到国画的精髓。

没骨画的现代意义:

纵观中国的绘画史,从张僧繇借鉴古印度佛教画法而创造了“凹凸花”成为没骨画的鼻祖,到徐熙的“落墨”画法,再到徐崇嗣在黄派引导下创建的没骨花的画法,再到“恽体”的花卉画风,无不是借鉴,继承和创新的结果。

与过去的没骨画相比,当今的没骨画更具有现代性。

没骨画的创作题材不再仅仅局限在过去绘画的对象。现在我们可以用更广度的视角去深刻观察周围的事物,每一个触动心灵的瞬间都可以用作创作的灵感去传递内心的想法。新时代的艺术家们不断地去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给观者传递艺术的真谛。

没骨画的构图感比过去强。构图上不再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而是通过融入更多的想法和设计来体现更广阔的视野。融合中国和国际的元素来传递情感。通过不同的构图方式互相碰撞互相渗透,让不同的事物在一幅画中自然地融合,让画面的传递更流畅。

新一代的没骨画家在继承传统中国画优秀的画法和精髓的基础上,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点并树立新的审美去创作,大胆的探索新的工具新的技法,然后更好的反应生活和思想,这才是创新的最好呈现。

期待没骨画越来越好的发展,也期待没骨画的下一个高峰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
《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

《明清没骨画对当代没骨画发展的影响》王建明

《“墨”中有骨在我创作中的体会》从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国   宣纸   画法   画作   中国画   北宋   构图   凹凸   技法   颜料   画家   线条   花卉   传统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