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情绪及心理研究所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对朝夕相处的人不能敞开心扉?”,关联问题却是“为什么会对陌生人敞开心扉?”

人们好像越来越倾向和陌生人掏心掏肺,却难以和熟人互诉衷肠。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生活中你是这样的人吗?你几乎很少和他人袒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你可能是因为害怕受伤而拒绝和他人真诚交流,甚至会刻意隐藏真实的自己,努力扮演出一个完美的形象。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似规避了遭遇痛苦的风险,但情感上却一片荒芜。

1.虚假人设下的孤独

纵然用虚假的人设获得大众的宠爱与关注却没有办法获得惺惺相惜的挚友,也无法找到彼此交托的真爱。

不仅在情感上无法获得与他人情感共鸣的满足与幸福感,为了维持人设的紧张与虚假感,也给自己内心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相反,陌生人和我们只是泛泛之交,不见得再有下一次的交流机会。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真面目,对现有的社交圈子不构成威胁。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2.难以排解的负面情绪

他们在遭遇负面情绪时,会采取压抑情绪的管理方法,负面情绪难以有效排解,就会积压在自己内心之中,日积月累导致情绪抑郁,失去感知幸福的能力。

当抑压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按捺不住,又不敢以真面目示身边的人,便只好向陌生人诉说内心的秘密。

3.难以正确认识自我

良师益友是一个人评价提升自我重要的参考。

封闭的心灵很难获得彼此坦诚的朋友,他们无法了解真实的你,难以给予你关于自身更客观的反馈和建议,让你无法理性客观的认识自我,甚至是对于自我的认知容易陷入到主观偏执之中。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美国作家杜利奥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并将自己的理论命名为“杜利奥定律”。

这个定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仅仅在于是否拥有热情积极的心态。

这种微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别,那就是最终的成功与失败。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们具有热情积极的心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那么如何向别人敞开心扉?

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

善于社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在于相互之间的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维上和态度上的沟通。

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相互交流,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在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友情,是在相互的真诚之间成长。

孟子说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你马上就会被无数友情的手握住。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要认识到错误的人际思维

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指出,人在评价别人时难免带有主观印象,容易出现偏袒的意识思维。

结果常常因此而失掉真实性,特别是以貌取人,用别人的外貌来推断这个人的性格等。

学会关心他人

如果你希望被他人关心和喜欢,你首先得关心别人和喜欢大人,这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你只有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

这样你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欢,而且由于你的关心,他人也会有积极的反应,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我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

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别人的子女、父母、朋友、恋人。你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待,你要做好你自己。

要从认知、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生活目的等层面,深刻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要发自内心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

为什么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却百般防备?

情绪及心理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心扉   陌生人   相互之间   真面目   负面   虚假   情绪   内心   思维   期待   身边   自我   真实   心理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