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婆婆晚接孩子10分钟就应该被打?角色定位错乱会毁掉一个家

今天在悟空问答中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宝应汜水镇侯某,儿子8月份上幼儿园,奶奶负责每天接孩子,但是奶奶经常会去晚,这次奶奶又晚接了10分钟,媳妇为了给奶奶“长点记性”,“啪啪”当众扇了婆婆两耳光。题主问怎么看这个事件?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感受就是:这个媳妇太没有素质,太过分,做事太鲁莽。

相信任何人看到这个事情都会批判这位媳妇的不是。因为不论整个事件的其中过程如何,谁对谁错,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婆婆当众被媳妇打了,婆婆受到了极大的委屈”。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告诉人们:这件事就是媳妇的错,这个媳妇不称职,甚至不配做儿媳妇。

凭什么婆婆晚接孩子10分钟就应该被打?角色定位错乱会毁掉一个家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我们又是整个社会的一份子,与他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想要很好的进行角色定位、驾驭角色,首先就要了解角色。

1、什么是角色?

心理学家认为:科学的角色定义包含三种社会心理学要素: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非自定的;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责任、义务等)的。因此,对于任何一种角色行为,只要符合上述三点特征,都可以被认为是角色。角色即为”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

其实很好理解,角色其实就是我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就像某个演员在这个电视剧当中扮演的可能是一个掌柜,但在另一个电视剧当中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剑客。

我们普通人的角色跨度当然没有这么大,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的角色是职员,有着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家庭中我们是其中一员,充当着老婆、妈妈、媳妇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单独的存在于不同的场景当中同时又是相互重叠的,这种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地点、场景的变化而产生对应的变化。

例如当我们出去吃饭消费时我们的角色就变成了顾客,而当我们投入工作后我们就变成了服务顾客的人。

家庭生活中也是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的角色就是妈妈,与此同时对于婆婆来说我们的角色就是媳妇。

2、家庭中为什么会角色定位错乱?

  1. 缺乏界限感。

一个家庭不仅仅只是2个人的事,而是由2个家庭的组建来完成的。当媳妇和婆婆因为各种原因(例如带孩子等)需要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时,相信最初双方都会以一种非常美好的状态去迎接对方(也存在一开始双方就互相看不上对方的这种特例)。

媳妇会觉得婆婆是自己老公的妈妈,那也就是自己的妈妈,我要像对待自己的妈妈一样对待婆婆;而婆婆会觉得媳妇是自己儿子的老婆,是孙子的妈妈,自己也要对媳妇好。

这种“憧憬式”的美好会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媳妇和婆婆变的“亲密无间”。这种亲密带来的是双方不同思想的碰撞和生活界限感的消失。缺乏界限感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双方过渡“侵犯”对方的领地,导致矛盾冲突的爆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小时候上学的座位都是2个人一个课桌,虽然没有明确的划界,但是很明显就是双方各占一半。有些调皮的男生总喜欢越界,欺负女同学,占领更多的课桌位置,凸显自己的主宰地位,长期的这种占领模式最终一定会导致双方矛盾爆发,发生争吵。

2.过高的期待值

双方都认为自己把对方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期待对方也要同样的高标准来对待自己。如果哪一天对方的一个举动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自己就会认为不被对方重视,自己的话对方根本不放在心上。

上面的那个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依据事件中媳妇的描述来看,婆婆经常晚接送孩子,媳妇再三强调后婆婆还是没有任何的改正。媳妇为了给婆婆“长记性”才打了婆婆。

看吧,媳妇期待婆婆能够按时准点的接孩子放学(虽然在媳妇看来这是很正常的要求),但是婆婆一而再再而三的没有达到媳妇的要求,最终导致这种尴尬的打人事件的发生。

但是媳妇没有考虑到,这种不分后果的抽耳光,即使是自己的对也变成了错。当众打人,这样婆婆的颜面何存,街坊邻居的七嘴八舌只会让事情持续发酵,打的是一时,记仇是一世。相信这件事在婆婆心里已经没那么容易抹掉记忆。婆媳关系必然会降到冰点。

凭什么婆婆晚接孩子10分钟就应该被打?角色定位错乱会毁掉一个家

3、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当日子逐渐趋于平淡,每天面临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孩子的养育教育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环境成长的2个人来说想要思想完全统一这事几乎是不可能,我们能做的一定是如何改变、修正这种现状,扭转风向,往好的方面转变。

1、避免投射效应的发生

心理学上有个投射效应理论。大意就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一切只从自己的意志出发。也就是说把自己的想法不分情况的投射到别人身上,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投射效应提醒着我们,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很多的看法和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任何人强制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别人身上都是不可取的行为方式。

婆婆虽然不是媳妇的亲生母亲,但确是老公的妈妈,是自己孩子的奶奶。即使生活中有诸多不适,相处的多不愉快,但是婆婆毕竟是自己的长辈,最起码的尊重肯定是要有的。

虽然老话说婆媳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相处的关系。婆媳矛盾也是家庭矛盾中最多的,但动手打人这事也是完全不可原谅的事情。

最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家婆婆因为要给我们带孩子,从老家来到我们身边。她有很多农村妇女不好的习惯,例如不怎么讲究,爱唠叨等等。大部分情况下我对于婆婆说的做的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是不触犯原则的事情都随她高兴。如果她说的是我认为不对的,我也不跟她争吵,直接不予理睬、不照她说的做就好。同在一个屋檐下,大家的生活习惯不同很正常。

第一种情况:虽然生气但是能够接受的问题。我都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她是老人,帮忙看孩子已经不容易,千里迢迢只身过来已经付出很多,只要看好孩子就行了,其他方面做不到也就算了。

第二种情况:完全不能接受需要对方急需改正的问题。我会把整个事情从头到尾给老公叙述一遍(此过程不会添油加醋,不更改对方原来的意思),跟老公商量让老公去跟婆婆沟通。这种情况下老公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即使有时候老公和婆婆也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但是一般情况下婆婆还是会有一些改变而且这种争吵不会持续很久婆婆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2、学会自我检讨

这话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能够做到实属不易。

自我检讨并不是停留在嘴上,自己做错了事,承认个错误就算完事。既要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够从行动上有所改变,这才是真正的检讨。

就像上面的例子,媳妇动手打人总归是不对,不管因起何故。媳妇首先要做的是检讨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一步才能够真正的与婆婆好好沟通,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暴力是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激化矛盾而已。

虽然打人是媳妇的过错。相信老人应该在平时生活中跟媳妇交流很不顺畅。有没有媳妇说了什么需要改的地方老人自己根本不当一回事呢?老人依然我行我素呢?那么自己的心态是否真的需要调整呢?

凭什么婆婆晚接孩子10分钟就应该被打?角色定位错乱会毁掉一个家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需要大家来呵护和维持的,想要别人对你好,自己首先就要对别人好。相信没有哪一个奶奶是不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只是有的时候方法不合适而已。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塑造好性格的孩子。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婆婆   孩子   婆媳   打人   媳妇   奶奶   矛盾   角色   老人   老公   事情   妈妈   关系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