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隐藏了多少父母焦虑的心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成为暑期爆款,很多人都在情节当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三对不同的家庭相处模式几乎涵盖了现在很多家庭的现状,我们不禁要感叹:这简直就是自己言行的真实写照啊,原来自己也是这么对待孩子的啊!

童文洁的刀子嘴豆腐心对孩子的伤害比直接打骂孩子还要来的猛烈;

宋倩对女儿乔英子的过度”照顾“让孩子已经几近崩溃的边缘。

他们都将自己自身的想法和压力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累的几乎透不过气。孩子的内心就像弹簧一样,你压力越大,她反弹的越厉害。长期的高强度心理压力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

我都是为了你好

我们可能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还能害你不成”。做父母的操心费神一切为了孩子。

例如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个惊人事件:妈妈没有经过孩子的允许并且没有和孩子有任何的沟通商量的情况下,偷偷的更改了孩子填报的高考志愿,最终结果导致孩子因成绩未达到填报的学校分数线而落榜,自己与心仪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也失之交臂。

孩子在最后一刻才知道原来是自己的妈妈偷偷更改了自己的志愿。可是此时一切都晚了。

这位妈妈的解释却是:”我觉得你能考上更好的大学,我就给你改了学校了!“

很显然妈妈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孩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既然我都是为了你好,哪怕结果错了, 你也不应该怪我呀。毕竟我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你好嘛。

这种强盗思维逻辑常常被父母贯彻的使用,但是他们没有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父母认为的好并不一定就是孩子认为的好。

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一切只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且逼迫孩子被动接受自己的想法,这种家庭教育方法完全不可取。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隐藏了多少父母焦虑的心


中国式父母焦虑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8月28日报道,《中国儿童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每位儿童平均每周大约有7小时的课外班,平均每年课外班的花费近万元,约占家庭总收入的13%。
《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教育支出竟然占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而其中的大头是花在了补习班上。

不论是日常课后辅导班还是暑期培训班,家长们早已经是忙的不亦乐乎。很多家长都会提前将孩子的行程排满,每天几点钟上什么课,几乎很难有其他的时间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这些现象将父母焦虑的心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1. 望子成龙的心态

中国人有望子成龙的情结。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想要成龙成凤,那就要从小培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日常的学习只是常规性的,父母认为只有把孩子的剩余时间填满似乎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2.完成自己的未达到的心愿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有权利掌握孩子的一切。他们常常把自己所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心愿。

例子:小志的妈妈让小志学习钢琴,给小志报了很多学习钢琴的辅导班,每一年都需要进行考级。但是小志自己本身喜欢的确是画画,但妈妈并未给予任何的考虑,认为画画将来也不会有多么好的前途。钢琴却不同,因为小志的妈妈从小就很喜欢钢琴希望自己长大了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但由于自己年幼时家庭条件有限,自己并未能实现自己的钢琴家的理想。

现在小志的妈妈就像看到了曙光一样,逼迫小志学习钢琴,希望小志能够完成自己未实现的理想。

很多的孩子成为了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他们并不能自主的进行任何选择,这种失去选择的生活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

3.强烈的攀比心理

“隔壁家的孩子都在学,你怎么能落后?”“我的那个同事刚给孩子报了6个班,我才给你报了4个,你这已经很轻松了!“。

因为别人都在学,所以你必须也要学。强烈的攀比心理让家长们根本停不下来脚步。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谈资。自己的孩子优秀父母会觉得脸上有光,倍有面子。

现在很多学校班级都会建立一个家长群。建群的出发点本身是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的更有效、更直接的沟通,但很多优秀孩子家长的”炫耀“让更多的家长感觉到的是压力和焦虑。这种情绪无法释放,从而导致家长更加的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努力“。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隐藏了多少父母焦虑的心

焦虑带来的影响

1.父母更加慌张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进步,父母会变得更加慌张,生怕自家孩子落后追不上。这种紧张的情绪会传播到家庭成员的每一个人。机械式的生活学习方式才能让父母暂时忘记这种内心的焦虑,从而迫使孩子更加的“努力”去学习。

这种紧张的生活状态只会产生逆反效果,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一道屏障,甚至会剑拔弩张。

2.孩子叛逆或心理问题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些比较直接外放,有些则比较内敛安静。父母没有节制的逼迫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也许会与父母争锋相对,更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最近的北大高材生弑母案就是最好的例子。看似完美无缺乖巧听话的孩子内心实则早已经被焦虑的父母折磨的千疮百孔,最终走向了不归之路。

做个学会“放权”的父母

1.尊重孩子的选择

人与人各不相同,如果父母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误解与摩擦。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放权,要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尽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父母的选择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告诉孩子事实依据,让孩子自主的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父母只要学会尊重就好。

2.帮助孩子规划

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不等于父母可以不管不顾。用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帮助孩子去规划好后面的路,尽量让孩子少走弯路,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社会的现实。

真正的规划,是规划的能力。规划背后的唯一动力,必然是孩子的兴趣和坚持。孩子坚持一件事一定是因为真的喜欢而坚持。

那些成功的家庭,都是在帮助孩子建立兴趣和坚持的。没有一个成功的家庭和孩子是一蹴而就的,建立好规划,掌握好方向,船才能顺利驶入该有的航向。

3.做个好的榜样

很多父母总是以一种高姿态来教育孩子,可是他们忘了不仅是孩子需要学习,父母也要学会成长。和孩子一起进步、成长,才能真正了解每个阶段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

如何做个好榜样,才是父母应该思考的大方向!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隐藏了多少父母焦虑的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焦虑   你好   父母   都会   暗淡无光   望子成龙   钢琴家   钢琴   想法   家长   理想   妈妈   孩子   家庭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