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教育的孩子更有出息?专家:别让穷养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穷养教育的孩子更有出息?专家:别让穷养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穷养的孩子好不好?穷养的孩子是否会有性格缺陷?

下面的讨论回答非常的热闹,意见各不相同。

我大致总结如下:

赞成穷养的观点:网友认为穷养能够提升孩子的个人品质;曾经的贫穷和不幸都能够变成孩子努力的动力;贫穷不可怕,每个人走的不不尽相同,只要你找到自己的方法也能够同样到达终点。

反对穷养的观点:局限了孩子的视野、自己变得不快乐、低到尘埃里的自卑感、对自己不自信、不懂得爱自己、斤斤计较、变得敏感。

从整体来看,大部分网友都是对于穷养持反对的意见。很多网友都将自己的实际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于穷养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心理影响进行了痛斥。更有甚者,直到今日,有些人都没有走出童年穷养给自己带来的负面伤害的阴影。

孩子穷养真的好吗?

1、穷养的含义

“穷养教育”狭义的层面:一般能够立刻让人想到并理解的意思即为物质金钱上的穷养,指一个家庭对于孩子在金钱上的花费比较节省;

“穷养教育”广义的层面:既指物质方面的穷养也指精神层面的穷养,两者可以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当一个家庭在物质方面非常的窘迫贫困的时候,家庭中的父母的思想的层面高度和眼界很有可能会受到限制,父母的眼界同时又深层次的影响着孩子的思考方式。这种“代代相传”的思维概念会一直延续下去。

2、穷养的表现

例如我小时候出生在农村,那个时候的社会物质匮乏,生活水平本就不高,更不用说是在农村了。后来因为要上学父母就全家搬到镇上,租住在舅舅家。

当时舅舅家的条件自然比我家要好,表妹也比我有钱,从来不缺零花钱。

每天早上爸爸妈妈会给我做早饭,除非来不及的情况下才会给1块钱到街上买早餐。

而表妹就不同,她的身上随时都可以掏出来零花钱。对于金钱上的巨大差异让我非常的苦恼。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感,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

这种穷养并不是父母刻意而为之,而是现实环境造成的。

父母的辛劳我都看在眼里,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这种习惯已经植根于内心,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生活。

但是对于精神层面父母向来都是非常的慷慨。例如需要求学,父母就举家搬到镇上。

需要的任何资料父母都是倾尽所有为我去争取实现。

在父母看来,虽然家庭条件无法改变,但是对于女儿的学业一定要绝对的支持。这种精神上的富养才会让我走到今天。

穷养教育的孩子更有出息?专家:别让穷养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穷养教育带来的影响?

1、固化孩子的思维

例如一个从小被穷养的孩子,长大进入职场工作后很有可能会变得谨小慎微,按部就班是她们的最大特点。

在工作中保证不出差错,但同时也缺乏很多的亮点。平淡不出彩,因为多年的穷养固化了他的思维,他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只是这样,并不会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和深挖,让自己迅速提高。

《拖延心理学》中说到:所谓固化思维,就是认为人的能力是一定的,每一次的完成都是在印证着自己固有的能力。

因此,固化思维的人看问题会过分紧张,好像每一次的完成,都是一决高低的战场。生怕哪一次自己的失败彻底的推翻了自己的固有能力。

最终,这种不安全的感受使得她们做事变得更加的拖延。

2、不可逆的性格缺陷

琳琳已经上4年纪了,可是自己穿的还是姐姐“传下来”的衣服。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为了减少这种生活上的成本支出,妈妈总是将姐姐穿小的衣服给琳琳穿。

每当班级或者学校活动时,大家都打扮的很漂亮,琳琳相比则非常的显眼和突出。这种显眼让琳琳时常觉得很自卑、越来越沉默,不喜欢和大家打成一片。久而久之琳琳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很少有玩得来的朋友。

孩子是在一个大社会集体中成长。长期的处在一个物质匮乏的生活环境当中,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身边人的异样眼光,这种眼光会给孩子传导强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事事不如人,长期积累的怨恨会像仙人掌的刺一样刺痛着孩子的心。

3、造成一生的阴影,影响未来的行为

原生家庭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很多童年的记忆和经历会让孩子记忆犹新。

影星陈坤说过,他花了30年才从过去的家庭影响中走了出来,才走出自卑,慢慢的找到自己。

可想而知想要对从小的心理阴影进行弥补需要花费多么大的精力和力气。

例如小时候穷养,孩子过的太过于清贫和拮据。哪怕自己非常想要的一个玩具都得不到满足,这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过于苛刻和残忍。

孩子从小学会了忍耐,她的内心会告诉自己“因为穷,所以不能拥有这些,我要听话懂事,做一个好孩子。我要学会节俭”。勤俭节约是好事,但是过渡节俭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就会出现一种情况:自己就算很有钱也不舍得花。因为这个习惯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难以改变。

穷养教育的孩子更有出息?专家:别让穷养固化了孩子的思维

父母要如何做?

父母要知道穷养不是目的,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终极目标。如何在现有的生活环境下给予孩子最大的引导和帮助才是父母需要真正思考的。

那么,父母要如何做呢?

1、符合家庭气质的对等穷养

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穷养孩子难翻身。孩子处在压力环境下,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会变得异常敏感,不愿参加社交活动,这种心理压力会阻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成绩,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抑制求知欲和探索世界。

穷养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会形成很强的阻碍力量。

父母要知道穷养只是一种方式,是基于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而制定的一种策略。这种穷养并非故意而为之,很多时候只是无奈之举。

对于孩子不需要刻意去制造穷养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真实家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去分担父母的责任,反而能够让孩子迅速成长。

例如当孩子看到同学穿了一双很名贵漂亮的球鞋,孩子也非常的想要。此时妈妈可以直接的给孩子分析家庭现状,告诉孩子”我们的家庭是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妈妈都在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让你过的更好。但是这双球鞋太名贵,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还买不起。如果你真的想要,妈妈可以给你买一双新球鞋,但并非这个名牌。“

这样的陈述既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并不能拥有这双球鞋,但是爸爸妈妈都很努力,我同样可以拥有一双崭新的球鞋。孩子同样能够体会到来自于父母的爱,并不会因此而产生强烈的自卑。

2、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贫穷的态度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待贫穷的态度。是迎难而上,还是就此一蹶不振。

日本电影佐贺的超级阿嬷》中,佐贺的外婆就是一个生活在乡下并且一贫如洗的老人。

虽然一贫如洗,但是外婆却从来没有表现出哀愁苦恼的样子,反而每天都很开朗乐观。

家里没有钱外婆出门就给腰上绑一个磁铁,走路的时候吸到路上的废铁就能赚到外快;

家里没有蔬菜就给河里放一块木头以此来拦截河上游飘下来的菜渣当作晚餐;

外婆的生活依然每天充满了乐趣与幸福。再贫穷外婆也要让自己笑出声来。以开朗的态度面对所谓的贫穷,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对于父母来说,家庭的贫穷并非一朝就能改变,但是教会孩子对待贫穷的方式确是能够做到的。

父母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和认清家庭状况,能够做好给孩子作为坚强后盾的准备。

尊重孩子的欲望,同时也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去满足孩子,即使达不到孩子的心理预期,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

这种力量远远比轻松就能满足孩子的愿望要来得更加强烈。因为它会让孩子见证这个过程,让孩子充分的体会到这其中的心酸和不容易,让孩子学会变得更加宽容和积极向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思维   孩子   可能会   节俭   球鞋   出息   外婆   贫穷   自卑   层面   物质   父母   努力   能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