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一哭闹就撒泼打滚,遇到这种耍赖的孩子父母怎么办

最近发现我家孩子脾气见长,只要她的一点小小的需求没有被完全满足立刻就是撒泼打滚耍无赖的样子,两行眼泪挂在眼角作可怜状,甚至有时候直接把手上的玩具愤怒的远远的扔掉,整个人横躺在地上使劲的哭泣。这种状况已出现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一个"无赖“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乖巧的时候非常的听话,一旦发起脾气简直是不可理喻,让父母十分的抓狂。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还能慢慢引导教育,如果是在室外公共场所或者亲戚朋友家里会让很多父母觉得大失颜面,甚至有时候会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迅速解决。

孩子一哭闹父母就打骂,孩子就会哭闹的更加厉害,反复如此恶性循坏。父母会认为自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自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带的非常的心累,而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为什么总是打骂自己,更加的委屈。

孩子哭闹只是一种表现形式,通常父母只是看到了孩子哭闹的外在表现而并不知道孩子哭闹的真实情感需求。打骂的方式只是暂时让孩子中断了自己的心里愿望,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甚至长期的"家暴"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或者胆小自卑,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一旦长期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应对父母,父母就要引起警惕和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是否需要及时调整。就像一个苹果,如果表面上只是出现了一个腐烂的小缺口,你不要以为只是一点小问题,当你切开看时一定会发现原来里面早已经腐烂或者被蛀虫啃咬的不像样子了。

为什么孩子一哭闹就撒泼打滚,遇到这种耍赖的孩子父母怎么办

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深入了解问题、彻底分析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彻底根治。

那么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哭闹不止、喜欢撒泼打滚呢?

1、心理需求未满足。人作为情感动物在社会环境中生存是需要需求与被需求的。这种内在需求表现出来就是个人存在价值的体现。

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需求表达很简单直接,我的需求就是”妈妈,我想要这个玩具”“妈妈,我不想吃饭”。而当父母认为“你现在不能玩玩具”“现在是吃饭时间,你必须吃饭”的时候,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冲突激化,孩子的愿望破裂,心理需求完全不能满足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果,孩子被迫“不能玩玩具”“必须吃饭”,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孩子内心充满抵触情绪,非常的抗拒。

2、习惯养成。目前的大部分家庭都是6+1或者6+2的生活结构,即6个大人1个或者2个孩子。孩子习惯性的被无限宠爱、有求必应。

如果第一次孩子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孩子通过哭闹撒泼打滚的方式换来了父母的妥协。从此之后孩子会认为这种方式很有效果,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父母没有答应或者满足自己,就可以通过耍赖哭闹的方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孩子心理成长的逐渐固化阶段她会认为很多事情是必然如此的,自己必须得到全部的爱,全世界都必须以自己为中心。这种心理养成会造就孩子养成霸道、自私的性格特点,只要不能如愿的事情,就会耍赖发脾气。

为什么孩子一哭闹就撒泼打滚,遇到这种耍赖的孩子父母怎么办

3、争夺主权。这种情况已不仅仅是1孩家庭才会出现,2孩家庭也会出现出现类似问题。

孩子为了宣示主权,寻找父母眼中的存在感、父母心中的第一位,经常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例如姐姐有一双粉色的小皮鞋,妹妹有一双大红色的小皮鞋,虽然款式一样仅仅只是颜色不一样,因为经常穿出去邻居都会夸赞姐姐的粉色小皮鞋很好看,时间一长,妹妹就显得很不开心,觉得自己的鞋子没有姐姐的好看,不被别人夸赞。哭闹着要妈妈给自己买一双粉色的小皮鞋,再也不要穿自己的大红色小皮鞋了。

4、家庭因素影响。孩子最初的语言行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父母如果关系一般,经常性的吵闹、打架,孩子会目睹这一切,造成孩子很大的心理阴影和性格缺失。当孩子找不到更好的方式进行表达或者发泄的时候,就会选择最为直接的哭闹。

为什么孩子一哭闹就撒泼打滚,遇到这种耍赖的孩子父母怎么办

了解了具体的原因,就要知道如何去做,才能帮助孩子正确的抒发情感、度过这个时期。

1、尊重孩子自己的愿望。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是好事,说明孩子成长了。父母应该感到高兴并且尊重孩子自己的愿望,不应该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来判定孩子的真实需求。

如上面所说,孩子不想吃饭,可能是下午零食吃的有点多,到了那个时间点不饿;而妈妈可能是觉得孩子可能为了继续看电视或者其他游戏而找的借口。

主观的猜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复杂化。

为什么孩子一哭闹就撒泼打滚,遇到这种耍赖的孩子父母怎么办

2、认同孩子并帮助孩子建立秩序规则。我们一定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和想法,明白孩子哭闹、害怕都是正常的,并且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规则。

如上面的例子,妈妈首先要尊重孩子不想吃饭的愿望,同时告诉孩子“现在是吃饭的时间,大家都在吃饭,如果你这时候不吃可能一会饭菜就要凉了”,如果孩子确实是因为想看电视而不吃饭,妈妈可以跟孩子约定“如果真的很想看,那么可以继续看十分钟,十分钟之后就要吃饭“。这种做法既尊重了孩子让孩子觉得妈妈在意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能让孩子自己树立诚信意识,自己说到的事情就要做到。

3、建立延迟满足规则。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孩子想要的可以满足,但不是马上而是需要等待。逐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例如孩子为了吃苹果而哭闹,那么父母不需要立即将苹果削好拿到孩子面前,而是可以跟孩子商量,待孩子冷静3分钟后才可以吃苹果,这个苹果是孩子遵守约定而努力换来的奖励。

3、家庭规则拟定。家庭成员同样需要遵守规则,建立统一的默契。

如上例子,如果妈妈在跟孩子沟通想要吃苹果必须做出哪些努力,奶奶此时凑过来说“哎呀,这有什么,孩子还小,给他吃就是了”,那么这种坚持的结果将毫无意义甚至会前功尽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父母   孩子   目的   皮鞋   愿望   事情   规则   需求   苹果   玩具   妈妈   方式   心理   家庭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