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刻都离不开妈妈?这3招让孩子立刻变独立,摆脱恐慌焦虑

最近我家孩子性情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每天早上都要闹一出年度大戏。当我要去上班的时候,她就像知道要发生点什么一样,本来好好的自己坐着玩玩具,突然就回过头看着我,小手张开要抱抱,嘴里“嗯嗯嗯”的嘟囔着。

当我抱起她的时候,她整个人都搂着我,像个树懒一样用尽全身的力气勾住我,脑袋搭在我的肩膀上不肯下来。这个动作现在已经变成了每日的标配,最后非得奶奶生拉硬拽才能给她抱下来,每每目送着我进入电梯之后才能作罢。

看着孩子这么黏人,小脸上总是一副非常不高兴的样子,老母亲的心里着实难受的很。

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一天天长大,按理说会越来越独立,可现实却深深的打脸的节奏。孩子不但不独立反而越来越黏人。

妈妈出门买个菜要跟着、上个厕所要在外面候着、上幼儿园要妈妈陪着……,妈妈们不禁要问:孩子到底怎么了?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母婴分离焦虑现象。

孩子一刻都离不开妈妈?这3招让孩子立刻变独立,摆脱恐慌焦虑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母婴分离焦虑现象。

什么是母婴分离焦虑现象?

我们都知道分离焦虑,大意就是孩子与亲人因为分离而引发的焦虑、不安、或者不愉快的反应。而妈妈对于孩子来说是最直接、最亲密关系的人,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长期以往,孩子对妈妈会产生不可替代的依赖性和信任感。这种依赖和信任会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呈递增趋势。

孩子的内心会想要维持这种互动关系,一旦孩子意识到这种关系可能会被打破(例如孩子知道妈妈需要独自外出),孩子的内心会极度抗拒这种情况的发生。孩子会通过哭闹、耍赖、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母婴分离焦虑现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孩子拒绝独立、需要时刻被呵护照顾。

拒绝独立的现状有哪些?

1、 孩子时刻希望妈妈在身边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妈妈现场电话求助教育专家,她的孩子两岁多,特别依恋她,一直缠着她,孩子不喜欢跟别人在一起,即使是跟姥姥姥爷在一起,至多超不过两天。

现在她不仅不能上班,而且只能在家看孩子。这件事让她感到很无奈,孩子总是时刻希望跟妈妈在一起,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这个孩子对妈妈的依恋程度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范围,孩子就像吃奶上瘾一样对妈妈时时刻刻都有心理需求。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妈妈“我需要你,你不能离开我,否则我会非常难受”。

2、 孩子非常享受妈妈代劳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需要去探索和认知的事情。就像1岁的孩子要学会独立行走、1岁半的孩子要慢慢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一样。这个过程会有很多的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而拒绝独立的孩子只会想要妈妈代劳一切,自己“坐享其成”。他们会认为妈妈不是替自己做,而是妈妈应该做。

孩子一刻都离不开妈妈?这3招让孩子立刻变独立,摆脱恐慌焦虑

孩子为什么拒绝独立?

1、 过度保护

就像上面的事例一样,经过专家的详细了解和分析发现,原来因为全家人都需要上班,这位妈妈整天就是在家里带孩子,又因为本身住的楼层比较高,这位妈妈难得会下楼一趟,造成了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与外界其他人接触,孩子每天只能与妈妈接触。

孩子对于妈妈来说就是生活的全部,妈妈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度保护。

长期以往,孩子也会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心理上对妈妈产生强烈的依赖感,造成“只要妈妈一人”的尴尬处境。

2、 事事亲为

还是上面这个事例,这位妈妈反馈孩子2岁多现在还不会自己吃饭。难道是孩子太笨?

当然不是,而是因为这位妈妈对孩子“太好”,事事亲为,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生怕孩子解决不了任何事情而遭受打击。

孩子如果想吃鸡蛋,妈妈就会把蛋壳剥掉,把鸡蛋弄的很碎后喂给孩子吃;孩子如果想吃包子,妈妈就把包子弄的很小嚼一嚼后再喂给孩子吃……。

长此以往,孩子已经欣然接受了妈妈的“爱”,这种“爱”不仅不会让孩子独立成长反而让孩子变得更加的依赖,而一旦妈妈改变这种模式,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的不适应,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

3、 本身性格软弱

有些孩子本身性格软弱,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消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他们都需要慢慢去消化和体验才能内化成自己的力量。

就像在小区里孩子们一起玩耍,如果本身性格开朗、大方的孩子会毫不怯场的很快融入,跟其他的孩子玩起来,完全没有思想包袱;但对于性格软弱的孩子来说这件事并不容易,他们在准备融入群体活动之前可能内心已经经历过数次的思想挣扎,既想融入和小朋友一起玩但又害怕这种群体活动,害怕自己不被接纳而受到伤害。

孩子一刻都离不开妈妈?这3招让孩子立刻变独立,摆脱恐慌焦虑

如何让孩子变独立?

1、 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环境

孩子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社会人,这就注定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孩子必须学会融入社会、学会如何社交。

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环境会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形形色色的人与物,让孩子在逐渐的适应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依据自己的节奏去感受和体验。

就像上文中那个孩子一样,孩子的妈妈想要让孩子学会独立,首先就必须解决孩子过渡依赖自己的环境,打破这种“二人世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让孩子感受到原来自己的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妈妈,我还可以交到好朋友,还可以有其他的人可以信任。逐渐的扩大孩子的视野,使孩子变的开放。

孩子的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楼下与其他小伙伴玩耍,多参与一些小区妈妈们组织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会,相信孩子一定能从“只要妈妈“的魔咒中摆脱出来。

2、 学会放手

父母伸手过长,过渡的保护会斩断孩子的创造力和生长力。孩子不能在自己做事—受挫—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及成就感。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是孩子需要我们、孩子离不开我们,因此我们人为的制造了很多机会让孩子不得不依赖我们。

上文中的小女孩自己真的不会吃鸡蛋吗?自己动手吃包子真的有难么的困难吗?

当妈妈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剥鸡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把包子弄小再吃,也许妈妈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真的很聪明,孩子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什么都不会。

其实也许是我们自己离不开孩子,我们自己舍不得放手。适度的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会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3、 给孩子设立够得着的目标

孩子有时候不是不愿意自己独立的去做事情,而是她们认为自己达不成目标。内心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阻碍了她们的行动。

给孩子设立够得着的目标,让她们轻轻的踮踮脚就能够完成,会持续强烈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而这种潜能会持续的进行横向发酵,迅速延伸到其他事情上,促使孩子整个人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例如孩子不会刷牙,那么妈妈就将刷牙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从挤牙膏--刷牙--洗漱完毕进行分解。第一天当孩子告诉妈妈自己不会刷牙时,妈妈可以让孩子学着挤牙膏,只要孩子学会了把牙膏挤出来就是成功,第二天、第三天逐渐的增加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妈妈要在当下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告诉孩子“你真棒”,让孩子体会到原来挤牙膏刷牙也不是难事呀。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终有一天孩子要离开父母独自翱翔,作为父母要为孩子提前准备一双隐形的翅膀,让孩子能够展翅高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焦虑   独立   妈妈   孩子   挤牙膏   事例   母婴   包子   恐慌   软弱   鸡蛋   内心   性格   现象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