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文/母婴期刊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父母生儿育女付出巨大代价,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是众多家长的内心期许。后代不断“进化”,适应新的环境,超越父母的生存能力,是他们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中产家庭的焦虑,拼命“鸡娃”,退一步讲,孩子不必出人头地,起码要比自己的能力强吧,因为孩子不仅要回馈父母的付出,还要面对现实的竞争。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小舍得》编剧周艺飞强调,很多学霸通过升学彻底改写了命运。但是很多家长有认知误区,期望孩子能够进入名校深造,但是问题是不可能所有的学子都能考虑上重点院校,他们会进入二本、三本甚至成为学渣,这是“金字塔”式的结构是正常现象。但是家长们的内心是无法接受的孩子掉入下级阶层,家长应正视这个问题,做好反省,不要为难孩子。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把儿子送到学校后,做完家务还没有到饭点,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开始追剧,《小舍得》的田雨岚是个让人无语的角色,把很多父母们的焦虑演绎得入木三分。为让子悠报辅导班,给人送裙子、送红酒,这些奢侈品,她自己都没有享用过。为了给大神送红酒,花了近半个月工资三千多块钱买一瓶红酒。

“妈妈为了你,什么都舍得,你要争气,好好学知识报答我!”

结果还在路上打碎了。妈妈提出再买一瓶时,儿子的心态崩溃了,他再也不想妈妈去支配他,“道德绑架”式的母爱,让孩子感觉到窒息。

“我知道你从幼儿园就吃苦,我不是一直陪着你吗?都忍了六七年了,这一会工夫就坚持不住了!你还想让我做到什么份上,你才高兴?你就不能上进一点吗?”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不欢喜》中的英子的形象让人记忆犹新,为何很多孩子以决绝的方式警告父母不要过多干涉他们。而家长仍然执迷不悟,认为孩子太矫情、不通情理,辜负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英子站在桥头与妈妈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只是想要逃离你!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样子!”

中国式家长和孩子的苦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家长花在陪伴子女的时间是4.6个小时,主要以妈妈为主。妈妈也成了给孩子施压的主要群体,而且有一大部分群体是全职妈妈,占比30%(其中95后占比82%),付出和期望成正比。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孩子面对各种压力,中学时期压力最大,主要以学业压力为主,其次是人际关系、知识危机等压力。

家长有必要拿孩子攀比吗?

虽然家长无法接受孩子不如自己,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文化里,也是文化延续的动力。现实生活中,无论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父母的情况是存在的。比如改革开放后,有一批吃到“螃蟹”的人,他们可以说“一夜暴富”,除了努力,还有机遇的成分。父母有很高的起点,对孩子自然有很高的要求。就拿王校长来说,他不管如何努力,都很难达到他爹那样的高度一样。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孩子不够努力,虽然不能被父母接受。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父母也不应忽略孩子的辛苦付出,只注重结果导向。孩子是用来培养的,不是拿来攀比的;父母可以对孩子纵向对比,但不要横向对比,比如孩子今天的表现比昨天有进步,父母应看到这种进步并进行鼓励。

你放过孩子,现实会放过孩子吗?

对孩子的要求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将来能够找一份好工作,不必像父母一样吃苦,能赚钱就够了。但对于富裕家庭而言,如果孩子不务正业,工作不好,赚钱不多,父母接受不了子女混得比自己差。虽然孩子不是用来攀比的,这不代表让孩子野蛮成长,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子女培养成人,可以在社会上能够生存下来。

1、情绪控制能力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很重要,如果跟同龄人交往,别人肯定不愿跟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沟通,情绪也会相互传递。如果你家孩子无故冲别人发火,就不要指望别人能和颜悦色。

孩子的情绪自控力和心理发展,跟家庭教育紧密相关。正面的依恋关系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反,回避性的依恋关系,孩子的情绪也会是消极的。而三到六岁的孩子的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会出现丰富的情感,可以形成信任、同情以及道德等高层次情感。

对孩子的培养也应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培养,多增加积极的情绪,正面引导,减少亲子紧张关系,对提升孩子的情绪自控力有很大帮助。

2、适应环境能力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适应能力的好坏决定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父母应培养独自生活的能力,如独立睡觉、穿脱衣服、进食、洗漱等。孩子要遵守规则意思,如交通、交际、纪律等。遇到紧急情况孩子也要懂得求救。让孩子克服自我心理,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融入集体,与朋友互帮互助。

3、坚强心理素质

一个成年人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这是必备的心理素质。父母要做好示范和引导。父母优秀的教养,关系到孩子心理素质的好坏。如果父母过于强势或弱势,或遇到家庭变故,也会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影响。人格健全的孩子,也会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4、坚持身心锻炼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你能接受孩子将来不如自己吗?你放过了孩子,现实会放过吗?

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拥有健康的心理,为其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不会被别人的谎言所蒙蔽,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

孩子不仅要锻炼身心,还要锻炼心灵,父母不要给孩子的成长机会设限,有的父母大事小事都要管,像一个辛勤的上司,但是员工并不领情,孩子更像一个工具;有的父母完全散养孩子,让孩子野蛮成长,认为有成就的孩子,不需要管教,就会自觉努力,说得好听叫“民主”,不好听就是“懒惰”。

最后,我认为父母应注重孩子内在品质、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一切,而不是拿走孩子前进的障碍,包办一切,即使你愿意这么做,社会不会处处给你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现实   孩子   俗话说   红酒   子女   将来   情绪   家长   父母   压力   努力   能力   妈妈   关系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