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8万人的作文题: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年轻人

今年的高考作文在公然向科举致敬。


今年的高考作文显然不仅仅是一道语文题,它更像是逻辑题、哲学题、伦理题、治国题……它在向古代科举制度致敬,它在悍然向全国人民宣布国家用人标准。


昨天高考第一天,例牌全民大讨论作文题。跟我高考那个年代不一样的是,今年的作文题特别彪悍!


写作形式很彪悍:

你可以谈谈感想,说说看法,聊聊启示,但肯定不能写成光讲故事的记叙文,也不能写成光抒情甚至不知所云的诗歌,你必须写成能看出你的价值观,乃至方法论的议论文。


写作主题很彪悍:八个卷子九个题目分别是


【全国甲卷】 可为与有为

【全国乙卷】 理想的追求

【全国新高考Ⅰ卷】 体育之效

【全国新高考Ⅱ卷】 人字书法

【北京卷】 论生逢其时

【北京卷】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天津卷】 纪念日

【上海卷】 时间的沉淀

【浙江卷】 得失


总结一句,就是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用有鲜明观点的议论文谈谈,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究竟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这哪里是在写语文题,分明是逻辑题、政治题、伦理题和哲学题。这些题目让人轻易地想到科举制度,那时候数理化史地生统统不考,语文的其他知识点也统统不考,一个人能不能中举,能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去做管理,去治理国家,就看一篇作文,不是李白柳永李清照那样的诗词,而是苏东坡欧阳修韩愈那样的文以载道表达政治观点的议论文!


哈佛大学有一位东亚文化研究专家普鸣(Michael Puett)教授,他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铁杆粉,他认为的确从一篇政论文里面能够考察出一个人是否可堪重任:是否逻辑清楚,是否信念坚定、是否心怀苍生,是否有方法和决心,是否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能够影响人鼓舞人号召人——这正是治国良才需要具备的能力。


普鸣教授之所以如此粉科举,还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的历史兴衰跟科举制度的兴衰完全一致!在科举制度最兴盛,最讲实实在在的内容的时候,比如唐宋时期,治理下的中国就迎来了盛世;在科举走形式到了八股,酸腐到只能掉书袋求正宗没有独立思考的时候,中国的国运也在明清开始走向了衰落。


这样说起来,你对高考作文弄成了科举文是不是少了一丁点反感?


如果说,今年的高考科举文是通过文章想选拨人才的话,你觉得国家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童书妈妈有个媒体写作培训班,正好要讲如何写教育评论,老师便在昨天晚上的两小时课程里面,现场组织了班级的39人讨论和写作高考作文题,我们39个人讨论了一个晚上得出的结论是,国家通过高考作文,想找到这样四种人



第一种人

自命不凡,敢说大话的人


“今天的高考题目是给那些自命不凡的天才准备的。”一位同学说。


你看生活在哪个具体的时代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认为自己生逢其时;

你学习了革命史之后,还要谈论“有为与可为”,进一步逼走内心那个小我;

你得看着一张“人”字帖思考究竟什么是人;

你得看着羽翼丰满的小鸡小鸭思考究竟什么是成熟;

你得谈谈理想的追求;

你还得想想什么样的东西适合时间的沉淀;

你还得谈谈得与失

……


就十七八岁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基本上是属于啥都没有做,就在那里显摆,号称自己能解决全世界问题的人。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需要这样的心比天还高,胸比海还要大的有想法的人吗?


我最近读混沌创新院,李善友教授在台上讲马斯克,讲得满场CEO创始人热泪盈眶。


马斯克在16岁的时候就关心一些不切实际的人类命运的事情,他说 “我一直有种存在的危机感,很想找出生命的意义何在,万物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正因为他是一个如此自命不凡不切实际敢说大话的人,所以他会做让世界变得环保的能源能够更清洁地使用的电动车,所以他可以超越NASA,自己发射火箭,甚至考虑火星移民。


一个伟大的事情究竟会是什么样的人做?从来没有想过做伟大事情的人肯定不会做;曾经自命不凡,想做伟大事情的人,起码有做到的可能。



第二种人

学虚学的人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出题范围,没有离开“时代、人生”这两大主题。


比如全国卷的“可为与有为”,给出了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有为”之人;“理想的追求”也指出背景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而全国新高考的“体育之效”、“藏锋缓缓出头”,北京卷的“论生逢其时”和“成熟”、上海卷“时间的沉淀”及浙江卷“得失”,都跟“人生”这个大的主题有关。


主题宏大,你必须得想得够深够底层够接近本质(我打开高考评分标准一看,居然加分项第一项就是思想深刻,写出本质)。


今年的高考题,也更像是做思考练习的题目,让你正面想一想,反面想一想,中间想一想,比如:


全国一卷的“可为与有为”;

新高考Ⅰ卷的“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浙江卷的“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上海卷的“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对这些题目,有些人的理解是会培养一大批这样说也有理那样说也有理的“常有理”但是“常没有立场”人士;但从学习思考的人来说,思考的结果不重要,思考的过程才重要。或者这样说,思考的结果会因为主题不同而不同,但对万事万物都具有思考的能力,这个很重要。


童书妈妈写作课老师连续三年为北京百年职校的孩子上写作课,百年职校的孩子是一批基本没有上大学,如果高考,大概分数在150分到300分之间的孩子。这是一批我们工作起来很吃力的学生。为什么吃力,因为他们的特点对于我来说太陌生了。


这些孩子跟我211大学里的同学,以及工作后的同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职校的孩子,更多时候说话和写作是不具逻辑的,也就是说上一句话和下一句话不相关,也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这会让他们在做各种选择的时候没有思考的准绳。(当然幸好,我们和百年的老师们一起努力,孩子们进步非常非常大)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写这些作文题目,阅卷老师没有正确答案,所以你不必去猜正确答案,你应该做的,是展示思考推演的过程,逻辑自洽的结果。


“时代、人生”这两个话题之大、之重要,常常能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逻辑训练也是哲学的思考方式。


但这些话题,这种思维方式,如此虚,虚到绝不会出现在海淀黄庄的牛娃升级班中,也不会出现在那些为了申请藤校而花大银子砸的冰球班棒球班上。


国家也许想通过这些看上去云遮雾罩的题目,告诉大家需要一些学虚学的人。



第三种人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


这幅描红显然明示我们要怎么做人呢?漫画中的行笔指导是这样写的:“逆风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是一个“人”字。


看到这样的题目,我的第一想法:文化超级自信。哇塞,这得跟外国人讲讲,你如果写一个中国字的“人”字写好了,你就知道中国古代提倡做什么样的人啦!


我的第二想法,在如今这个时代,跟中国年轻人讲我们应该是“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做人方式,究竟想说什么呢?


是不是说我们在整个世界面前,应该有古人的君子之风,大国风范,不急躁,不偏激,不急于求成,甚至故意守拙,大器晚成,是藏着锋,缓缓出来的呢?


这样的守中之道,谨慎之风,是应该继承的做人法则,还是应该否定呢?作为已经不用高考的中年人,我们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我还想强调的是,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比思考的结果更加重要。


第四种人

真真切切爱国爱家的人


现在网上好多帖子都在欢呼:《觉醒年代》押中了几乎所有高考作文题!小孩子要花点时间追剧!


很遗憾,我们在场的39个成年人,没有一个人看过《觉醒年代》,但是,查了查资料,我们才知道《觉醒年代》写的是五四后时代,一百多年前的思想启蒙时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的那个时代。


我们真没有想到,这样又红又专的电视剧,有那么多真实热爱的观众,据说还是以年轻人为主;据说有人骂这个电视剧不好,会有大批粉丝赶来辩驳。


有人这样说:


“原来曾经我们在政治课堂上死记硬背,觉得理所当然、枯燥乏味的理论和主义,曾几何时,竟被一群年轻人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为之奋斗。”



年轻人聚集的B站,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在刷《觉醒时代》台词:


“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中国人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的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


你可以说这些年轻人思想还很幼稚,但你的确得承认,除了那些躺平的年轻人,真的有一大批真真切切爱国爱家正能量的人。


我家女儿在北京长大,过去我常常跟她畅想我们应该搬到什么地方去,什么地方是我们最想居住的地方,女儿的答案让我非常吃惊:我觉得北京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我哪里都不搬去。


后来我在写作课上问其他小孩,才发现真切地热爱着北京的孩子为数不少。最让我惊讶的是,上个月我去长沙一所小学演讲,那里的大人孩子,真的认为长沙天下第一好不愿意离开的人非常多,是大多数。


跟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渴望要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总认为世界上有个更自由更美好的地方不一样,这一代是由衷地爱自己的国家和土地。


所以,也许我们会觉得孩子们会写得言不由衷的那些主题,有可能是我们自己成长经历的投射。



为什么

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这样?


2020年是人类历史非常罕见的疫情之年,也是整个世界撕裂的一年,也是很多人在这个非常一年看见真相另一面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发现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父母居然口头禅会变成“别以为其他国家像中国这样安全。”


这一年,很多送孩子出国的家长都知道,孩子90%以上的可能性,会回国来发展;


这一年,很多在国外的人,历尽千辛万苦,都要回到中国;


这一年,很多家长让孩子放弃出国留学,选择高考。


这一年,有1078万的孩子,在写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道作文题,题目是: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


有为还是可为?

什么叫得什么叫失?

“人”字为什么这样写?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体魄和精神?

在以“义”为靶心的同时,我们还有什么路径和方法?

论生逢其时

时间的沉淀有什么意义?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这些题目毋庸置疑在传递标准,在强有力地向全国的孩子、家长、老师,课外补课机构传递信息:国家需要这样的人。


我不知道全国人民收到没有。



撰文 | 童书妈妈媒体写作实训营 编辑|小羊 舒雯

值班编辑: 小羊 舒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中国   年轻人   自命不凡   议论文   科举   其时   北京   高考作文   逻辑   题目   孩子   时间   国家   时代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