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这所学校正在做的事情,你会以为发生在北上广深,然而它居然在一个四线小城;

你以为会收费十万二十万还往上,结果却一年只有三万,简直约等于公立学校义务教育。

这所学校叫贞元,在河南开封,你必须知道它的故事,你一定想这样的学校可以开到全国每一线城市。


如果下午6点10分放学后来到这里,你永远会看到迎面的足球场上奔跑着一大群少年,他们脚下的草坪被踩得只有1-2厘米长,有些地方甚至都秃了,露出黄色的土地。


往里走,一群打篮球的少年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球场边儿的石墩上通常还放着几本看起来很难读的哲学、历史书。


校园一角的树荫下,时常有弹唱歌曲的少男少女,以及在校园里飘来飘去的幼儿园小朋友,时不时过来围观。


再往里走,你能看到一个由细木条和尼龙网搭起来的小型动物园,里面养了鸡、鸭、鹅、孔雀、兔子等小动物,外面挂着孩子们手写有参观规则和注意事项的牌子—— 这是一个学期前5,6年级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建造的。


这个生机勃勃的学校名字叫贞元,位于河南开封西郊,你问本地人十个有九个都不知道它。贞元学校的学生一共有160名,是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来的,跟学生们同时来的,有专门照顾他们的陪读爸爸妈妈,还有42名从外地来的老师。开封不是贞元学校的第一个校址,建校八年来,这个学校已经搬迁了四个城市,但追随的孩子和家庭却越来越多。


你一定很好奇,什么样的学校教育能够让这么多家长愿意做跨省孟母?他们究竟用什么方式做教育,孩子们成长得怎么样?


童书妈妈的编辑小小就是这跨省孟母中的一员。每次开选题会都要报贞元学校,通过选题之后为这个学校写了四稿,如果我们不答应这篇稿子发出来,估计编辑要当场辞职。


我们编辑部集体放下了帝都人民高傲的心,开始倾听、理解这个学校的一切,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什么都想要的学校,这是一个好像什么都要到了的学校,这个学校能够给大面积的中国家长带来疯狂。


下面我们就来挨个展示这个什么都想要的贞元学校。



01

所有洋气的、现代的新教育方法贞元都想要

贞元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是四线小城(还很古老),但它并没有意图培养小镇做题家。北上广深那些创新的先锋学校做的事情,贞元一个都没有落下。


从美国HTH学校发端并影响了若干中国学校的PBL项目式学习在这里有,北京先锋的公立名校十一学校的“跑班制”这里有。大面积挂在知识付费app上的“通识教育”这里也有,而且还有落地版,这些听起来颇为眼花缭乱的西方现代教学方法,在校园里时时刻刻、真实地发生着。


孩子们是这样学英语的:这个学期,英语H2班(根据英文水平分的班,7、8年级为主)的孩子们学完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原著及剧本后,计划将这部剧搬上学校的小桥剧场。总导演、演技导演、音乐制作、海报设计等都要竞选上岗,总导演每周安排一次进度汇报会,其他负责人要汇报自己一周的进度情况。服装、道具、PPT制作、灯光等等都是孩子们自己安排——整个英语学习变成了一个项目,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单词、句子、剧本写作,还学习到了戏剧表达,以及如何谋划实施一台戏剧。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英语L6班(5,6年级)在为音乐剧排练歌曲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 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剧照


孩子们是这样学阅读的:在小学高段,老师会推荐孩子们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科普读物,人物传记、历史、哲学等书籍,每个学期还要精选4-5本经典书籍共读,这些课程成为孩子们日后分科学习的前置课程。


因为各个学科之间的课程设计是打通的,再加上大量阅读带来的通识积累,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和老师进行深入地对话。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大家会相互打趣:这是“历史课,还是哲学课?地理课?”



02

中国人的贵族气质

贞元也要


经历2020疫情大考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同意,所有的中国孩子都应该了解中国文明,传承中国文化。那么,在教育当中如何做呢?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面看见的是读经班、吃素班,甚至是满操场洗脚班。


贞元呢?


他们居然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跟学人教版教材结合起来,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大语文课程,在人教版课程里面融入了深度的传统文化课程。


小学低段的语文学习,孩子们会被加上大量的儿歌、童谣,古诗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有韵律的诗词歌赋天然亲近,汉语之美会化作他们的精神DNA,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四年级的孩子会用一整年的时间来经历一个完整的24节气主题学习,之后孩子们会深入李白、杜甫、苏轼等伟大灵魂体会精神的碰撞,最后再进入《世说新语》《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文言课程的学习。


到了初中,孩子们会沿着历史的脉络系统学习诗经、五言诗、三曹魏晋诗歌、汉末建安风骨、 陶渊明等;还会继续系统地学习《史记》(节选)《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课程。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 每周一次的小桥音乐会上,8年级的学生在吟诵《关雎》


他们还根据深厚的中西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功底,为孩子们设计了道德人格图谱。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泡和自由、被鼓励的环境中,脸上带着特有的优雅、恬静,有着中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图谱左侧属于道德哲学层面,右侧属于心理学层面。老师们会结合这个图谱,通过每天的暮省课程 ,引导孩子思辨“道”与“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03

知识学得多贞元要

学得快乐,在玩中学习,贞元也要


这是贞元的一年级数学课:学习数字的时候,老师会让孩子们用彩泥捏数字、创编故事,在教室里用跳数轴、玩扑克牌等各种形式认识数字。数学形状课堂上,会让孩子们戴上眼罩,分组玩“蒙眼猜猜猜”游戏,孩子们还会扮成各种形状演数学舞台剧;为了认识方位,孩子们会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在教室里大跳“前后左右”舞。“在玩中学”,是低年级学习的常态。


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所有孩子都异常兴奋和活跃:


轮滑、跆拳道课程要经过数天、一轮又一轮的比赛;篮球、足球比赛,低年级的孩子要很正式地给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做球童、当啦啦队;高年级的孩子要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做裁判、摄像、解说;音乐庆典是持续几周的校园音乐会,孩子们可以清唱、组乐队自己演奏,还可以请老师给自己的原创诗词谱曲、伴奏;美术庆典是持续一周的校园艺术节,孩子们的作品被裱起来展览在教室走廊和餐厅,孩子们还会组织正规的拍卖会,将拍卖的金额捐给慈善组织。


有趣、丰富的课程让孩子感觉到,学校生活是有趣、好玩的,是创造美好和神奇地方。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幼儿园的孩子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小动物的放风时间



04

成绩好贞元也要


人们经常以为在创新学校的孩子,快乐是快乐了,学到的知识不一样多,成绩未必好,用国际学校通用的说法来说,学术能力未必好。


贞元的情况是怎么样呢?


公立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测试:2年级的阳,在班里学习成绩中等靠上,他的妈妈找来在公立学校做老师的邻居,用学校的卷子测评,45分钟的课程他15分钟就能做完,还得了满分。那位老师称,阳无论学习能力还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非常优秀。


读写能力杠杠的:小学科学课,3年级植物、4年级动物、5年级天文地理、6年级物理化学,孩子们不止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自然万物的奥秘,还会写很多论文。5年级的雅,为了弄明白“四季”现象,自己建模、求证,写了5900多字的论文。孩子们的精彩论文三天两头出现在学校的公众号上。


6年级的孩子们,光是语文的习作,每人每天都要写千字左右,再加上其他科目的论文,周末两天孩子们通常还要再写上4-5千字。初中孩子的周末,通常要写3-7篇小论文,愿意挑战的孩子往往会写满7个科目的所有论文作业。


一名浙大教授家长说,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不及已经达到自动化阅读水平的7年级儿子。


能够对接各类学校:因为中考政策等原因不得不离开学校的外省孩子们,无论是去探月等创新学校,还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很快就能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非常顺利地完成的课程对接,考试成绩普遍优秀。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放学后,排队等待家长来接的一年级孩子抢着在回家前写完作业



05

每个孩子都不放弃

贞元也要


不知道是招生困难,还是贞元愿意去接纳,这个学校除了成绩优秀、阅读水平超浙大爸爸,动不动写几千字论文的学霸孩子,也有一些名校永远都不会接受的孩子。


这里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群晓就是这样的孩子,几年前,因为总是记不住字而考试成绩很差,再加上说话不流利,他曾经备受欺凌,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妈妈带他追随到最初发现其阅读障碍的贞元团队后,老师曾专门给他出考试卷,班主任武俊梅用自己心理咨询师的功底疏导他、写信鼓励他,校长还专门召开教师大会呼吁老师包容、理解他。现在,他的阅读、表达、写作水平已经完全正常,很多学科都达到了卓越的水平,还是学校戏剧社团对外宣传的重要负责人。原本总是嘟着嘴寡寡欲欢的他,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了。他的经历也被导演李瑞华跟拍3年,呈现在央视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里。


还有“问题”少年:初一从省会城市来到贞元的诺,不写作业、厌学,为此,妈妈尝试过包括打骂在内的各种办法也无能为力。老师们把这些问题看作孩子成长的契机,聚焦闪光点,及时鼓励他。诺所在的学习小组成员也会帮他学习,再加上互动很强的课堂上,诺感受到了主动思考的成就感。


“简直变了一个人!”坚持了一个学期,诺的妈妈在微信上给武老师反馈,“周末聚会,往常爱和同龄孩子打打闹闹的诺,竟然全程抱着书一直在看。第二天,连约好去看的电影也不看了——因为还有一项作业没写完。“


有没有惊讶?当得知四线小城有一所什么都想要的学校

▲班主任的办公室在教室的一角,据说一个人如果在办公室开始养有生命的东西,就代表他打算长久在这里呆下去。


06

让大部分人都读得起

贞元也要


贞元学校最奢侈的硬件是剧场里配合孩子演出的,长7米、高3.6米的巨幅电子屏幕。没有高大上的操场、教学楼、塑胶跑道;学校篮球场也是水泥地面,剧场和餐厅是二合一的;甚至孩子们玩轮滑的坡道也是老师们淘来板材自己动手制作的。


学校里的46名教学老师,绝大部分都不是开封当地人,老师们以校为家,24小时待在校园里,每天忙着教学、教研、读书、弹唱。


他们感慨:“哪怕学校是间茅草屋也要加入这个团队”,“一个人若是死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中,是多么地幸福”。他们为了教育而流浪,是教育的吉普赛人。


为了让老师过得好一些,学校在经费紧张的状况下,优先保证老师免费吃住。除此之外,老师们的月工资在开封当地还是颇有“实力”,从6000元至几万元不等。


贞元学校的学费一年3万,外加一年的餐费(一日三餐一点)7000元,据说孩子们的餐饮水平是对标四星级酒店大厨标准的。孩子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要的学校,花费是37000元——这是大多数家庭承受得起的学费。


问校方为什么把学费定在这个价位,校方说,除了地方政府收费政策的限制外,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盈利不是第一位的,“最中国”的教育应该属于每一个中国孩子。


校长和骨干老师每周都会在朱永新教授牵头的“新网师”上公益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未来,在解决了学校的生存问题之后,会把课程以公益的形式分享出来。


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它的学生家长中,有中科院院士、名牌大学教授、京城大律师、华为高管、公私立学校校长,也有实现财务自由的大企业家、勒紧腰带过日子的工薪族。他们中的大部分,或是举家搬迁、或是一方辞职陪读——“学校在哪里,家就搬到哪里。”


写在后面:

8年前,42岁的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王志江卸掉身上的光环——北京丰台二中校长,离开体制,作为创始人之一,奔赴山西运城着手组建一所“有高度自由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制k12学校。


作为数学教育学士、教育管理硕士和教育哲学博士,他带着对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了一套完整的K12(从幼儿园到高中)课程系统,至今还在不断迭代。


让人无法预料的是,此后几年,因为理念分歧以及投资人突然撤资的原因,创始人分家、学校几次停办,教育梦想几度濒临破灭。


这个教育团队也在8年间不停地搬学校,建学校,它从北京辗转到过山西运城、山西晋中如今又落地河南开封。


另一方面,每离开一个地方,都有大批老师、孩子和家长挥泪挽留、追随。最艰难的时候,王志江常常以“累累若丧家之狗”自嘲,不解释、不证明,然后埋头带领团队教研。


就这样,从2014年起,追随这个团队的人数,从离开北京时的10名教师、几个教师子女;到离开运城时的40名老师、80名学生;再到离开晋中时的47名教师、40名学生;直到如今发展到开封的72名教职工、160名学生。


8年时间,3个省、4座城、1700公里,这个团队不断辗转、相遇、离开、汇聚。贞元就像高原雪水融化的涓涓细流,一点点汇聚,慢慢形成了一条已经可以有自己的名字、永不消失地留在教育地图上的河流。


童书妈妈希望借助小小的文章,让大家都知道,在大城市之外,在四线城市,中国有这样一条倔强而且奔流不息的教育之河。


我们祝愿贞元之河越来越浩荡,我们期待,中国大地上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什么都想要的好学校。



END



注:文中学生除群晓外均为化名


作者:小小,

童书妈妈编辑、成人写作内功营四期学员、贞元学校陪读家长,热爱教育,立志做一名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现在四线小城开心地云蹦跶在童书妈妈团队。




编辑 | 三川玲

值班编辑 | 王昱 几禾 小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运城   学校   作业   惊讶   中国   小城   哲学   家长   团队   水平   年级   妈妈   课程   老师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