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正在上初三的15岁女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暂且称称呼她为小燕(化名);根据小燕妈妈向我们求助反映的信息,小燕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亟待改善的问题,依次罗列如下:


1. 昼夜颠倒玩手机。整天呆在家里,不去上学,沉迷于玩手机,主要玩“第五人格”、“刷抖音”,用小燕妈妈的原话说就是:“除了睡觉,孩子整天手机不离手,昼夜颠倒,作息不规律;我们对此束手无策,所有的办法用在她身上都毫无效果;稍不如意,她就以不吃饭,不说话,不起床来对付家长。”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2. 故意装病逃避上学。据小燕妈妈介绍,今年6月初,小燕向妈妈声称自己得了“抑郁症”,而且还说了很多类似抑郁的症状,比如:经常感到意志消沉、空虚无助、焦躁失眠等等,吓得妈妈赶紧带着她去当地的医院检查;


但后来经医生诊断小燕并没有得抑郁症,只是近期压力有点大罢了,眼看谎言被拆穿,小燕只好承认自己并没有得抑郁症,所谓的抑郁症状都是上网查后自己瞎编的,真正的原因是觉得作业太多,不想上学,才故意装病逃避学习。


而且,类似情况还不止一次,去年也是临近考试1个月左右时间,为了逃避上学装病、装抑郁;而当事情败露,父母坚决反对孩子不去上学的时候,孩子便以“不理人、不出门、睡地板上比起来”等方式来和父母冷战,对峙,搞得父母头疼不已!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3. 在家写做作业非常拖拉。自从小燕今年选择在学校里寄宿后,周末回到家,几乎不写作业(不愿意写),返校后补作业,基本靠抄。


4.拒绝和父母沟通。据小燕妈妈反馈,小燕平时不太爱说话,只有在有事情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才开口说话,如果父母主动和小燕沟通,小燕一般不理人,或不管父母说啥都不回应。


5.对承诺的事情经常变卦。向父母承诺控制玩手机的时间,或者答应父母按时起床、按时到校、按时吃饭等等,往往嘴上答应的是一套,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套;


比如,去年12月之前还计划要努力考上高中,但是,春节期间就变卦了,一心只想上职业中学 ,于是对自己现阶段的学习就完全放弃了,常常说“我最不喜欢的事就是写作业”。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更让父母感到郁闷的是,小燕对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其实都懂,比如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讲得头头是道,甚至具体到学习计划——每天背几个单词,哪一门科目能提高多少分等等;


但是,到了具体落实的时候,小燕仿佛跟个“局外人”似的,把自己说过的话,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别说父母看了(无)失(言)望(以)至(对)极,就连小燕也调侃自己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6. 缺乏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在家里,小燕还常常自认为假期没结束,上网课没必要,总是一副“学习是为父母学”的姿态,丝毫没有即将参加中考的紧迫性;在学校,因为基础差、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欠缺,对课程的接受理解有困难,课堂上常常发呆,导致知识没掌握,作业不会做。


对于小燕的厌学情绪,父母没少操心,正如小燕妈妈所讲:“道理讲了一大堆,心理辅导也参加过,均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对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小燕从来没有变压力为动力的想法和能力,而是选择逃避;


甚至还申请提出要从原来的重点班调到普通班,还扬言说普通班作业少,考试少,差生多,能让她产生些许自信,简直没把父母气晕过去。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正如某位教育专家曾说:“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其根源往往在原生家庭中”,著名家庭教育治疗师萨提亚也曾说:“想要帮助孩子改变,首先得从原生家庭父母的管教方式入手”;


由此看来,小燕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不管是沉迷手机、作息紊乱,还是逃避上学、言行不一,这些问题,并非空穴来风或凭空发生的,而是源自小燕所在的原生家庭父母错误以及不当的管教方式。


那么,从小到大,小燕的父母如何对小燕进行管教的呢?经过与小燕妈妈的深入交流,我们将小燕妈妈的教养方式梳理如下,并且,针对性地剖析以及提出改善意见:


错误管教一:6-12岁期间采取过打骂的方式


根据小燕妈妈所讲:“在孩子四、五年级出现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采取过打骂的方式,但不起作用;而在这之前(四年级以前)当小燕不好好学习,也打骂过,后来发现根本不起作用。”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被别人打骂时,最凸显的感受就是自尊心受到打击以及伤害。同理,当父母打孩子的时候,同样容易导致孩子陷入恐惧、自尊心受挫的深渊,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或低价值)的,是可以随意被父母蹂躏及打骂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容易变得自卑、后劲不足没底气;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比如,案例中的小燕,经常说到做不到,并且希望从重点班调到普通班,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因为普“通班里差生多,能让她产生些许自信”,足以说明,小燕的骨子里是自卑的,其根源,与父母从小的打骂教育不无关系。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梅尔兹在其著作中写道:

“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吻合。”


什么是自我意象?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如果一个人从骨子里都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尊重、爱护,不值得拥有更好的,TA必然自行残秽,不思进取甚至自甘堕落;


案例中小燕沉迷手机游戏,昼夜颠倒,作息紊乱等颓废至极的种种行为,在其原生家庭父母的错误管教中,便找到了“病根”。


怎么办?停止一切打骂教育,充分理解以及接纳孩子,给孩子传递无条件的爱;并且帮助孩子培养独立、安全的自我(自尊心)——不管我表现如何,我都是安全的,我都能够得到父母稳定的爱;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够重新找到新的“自我意象”,重新建立“想要变好”、“值得变好”的决心和信心。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错误管教二:孩子上初中后以说教、讲道理为主


在小燕上初中以后,几乎每天都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放学先找种种借口玩手机、看电视,家长讲道理、限制玩手机时间,都不管用,经常深夜作业都没写完,这段时间,孩子口头禅就是:“我最烦写作业了!”

有时候,父母压住怒火,耐心跟孩子讲道理,分析利害关系,结果小燕抓住父母不敢打骂的情况(毕竟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再打也不合适了),索性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比如:不上学,在辅导机构学(实际在辅导机构上几次课就不去了)等等,俨然一副“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爱咋弄就咋弄”的欠抽姿态。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孩子身上,更重要的是要反思父母之前的错误的管教和教养观念。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教养模式的是: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有你好看!


要知道当时孩子年龄小,个子矮,除了言听计从没有别的选择,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长个了,胆肥了,难免产生“你叫我往东,我偏偏往西”的逆反心理。


其次,以上还涉及到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痛苦关联效应”,什么叫做痛苦关联呢?


就是我们经常把当前所做的事情与内心的感受进行紧密关联,比如,父母常常因为学习问题跟孩子大谈道理,各种说教,长期以往,孩子听到耳朵都出茧子了,心里不烦躁是假的,因此,就容易将学习与内心的烦躁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这就是孩子厌学的根源。


不仅如此,孩子还会将内心的烦躁与痛苦,和制造这些负面情绪的父母紧密关联,时间长了,在孩子眼里,父母不再是爱的化身,而是痛苦的代言人;


一看到父母,(在条件反射下)便心生痛苦,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小燕不愿和父母沟通的原因;而当情况更加严重时,孩子甚至会发展出自我封闭、忧郁、抑郁等病态心理。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怎么办?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避免用批评、说教、讲道理等“痛苦关联”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正如某心理学家所说:“教育孩子最难的地方,就是我们明明知道答案,但是,却不能用说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也曾说:“孩子是不会听你所讲的,TA只会感受你所做的。”


因此,与其讲给孩子听,不如做给孩子看。


心理学家梅尔兹也曾强调过:“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


如何让孩子体验到成长、改变的快乐和成就感,这就需要我们父母系统学习以及掌握智慧教养孩子的方法,并通过不断改善原生家庭环境以及提升我们父母自己,以达到最终影响孩子的目的。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错误管教三: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不得不说,在管教孩子方面,小燕妈妈着实没有少下功夫,为了帮助孩子更高效的改变,小燕妈妈决定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按理说,这比有的家长单方面的“约法三章”或“强制管控”更显得民主。


但是,小燕仍旧不买账,和妈妈一起定计划的时候,点头哈腰满口答应,但到了具体落实的时候却从不遵守;每次作业写到深更半夜,或者干脆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父母满怀期待的“学习计划”变成了一张冷冰的“空头支票”;看着没法兑现的“空头支票”,父母说不着急那是假的,但是着急也没有用,再怎么着急孩子仍旧无动于衷;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用小燕妈妈的原话说就是:“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不起作用,讲道理,过不了几天又恢复原状,她每次要让我答应她某项要求(比如不上学、购物、游戏充值等)前都会主动示好,同家长谈理想、谈人生,她的目的一达到,立马变卦,恢复原状。”


如此看来,孩子诚然把学习当成了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以及和父母谈条件的筹码,难怪小燕妈妈会万念俱灰地说:“现在(的情况是)不管督促还是不督促,她都是不学习;或者和辅导班老师约好上课时间,到时间又找种种借口不学习,或者有时借口都不愿意找,直接就说我不想上!”


怎么办?首先,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父母和孩子一起定计划,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养成孩子“做计划”的习惯;问题在于,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太重视结果了。


或者说,我们比孩子更重视原定计划执行的结果,这就容易使得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做计划”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


孩子自然而然发展出应付、讨好或和父母交换等错误思维;从而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学习压根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为了让自己将来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机会。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学习彻底还给孩子,有必要让孩子从内心里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从此放任不管;


相反,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发现、挖掘、培养以及塑造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不断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充分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使得孩子发自内心地相信,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唯有这样,孩子才会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并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举例说明:一个听了老师建议的妈妈,在实操了2个月后,她慢慢地发现,孩子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眼神的提醒(更不需要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说教、讲道理),到晚上7:30就会自觉地开始写作业;


情绪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好转,负面情绪很少,就算作业很多,抱怨一下也会坚持写完;从上个星期开始这个妈妈明显能感受到孩子特别想把物理,数学成绩提高,并向父母提出了想请家教的想法,妈妈答应了她的要求,并帮她请了一个家教。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皇天不负有心人,开学一个月,孩子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开学考全年级175名,到一个月考后考的名次是125名,一个月内进步了50个名次,而且,孩子还信心满满地说:期末我有信心至少再进步60个名次!


根据这个妈妈最新的反馈:“孩子现在的抗压能力也是越来越强了,以前有的一些负面的情绪及想法,现在都没有,就算有那么一点点,孩子也很快会自己调节。”


这个妈妈还强调说:“现在孩子很阳光,每天的心情都是很愉悦,洗澡的时候更是开心地唱歌,感觉她很享受家庭的氛围,每天放学后都很快就回家,现在的家让她很向往;真的很感谢你们,60天的学习,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现在整个家庭都非常的和谐,是你们让我们也学会了包容、体谅。”

15岁女孩通宵玩手机,装病逃避上学,改变不能仅靠“学习计划”

由此可见,父母的成功,不完全体现在孩子的学习以及分数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让孩子体验到了原生家庭的温暖、和谐与幸福,我们让孩子拥有了一颗健康、快乐的心,以及教会了孩子如何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装病   作业   手机   教养   通宵   痛苦   父母   事情   错误   自我   妈妈   方式   孩子   女孩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