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作者/奇性博士

“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的结果”李安在《喜宴》里亲自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

有些遗憾的是,中国影视作品近来几乎谈性色变。

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很少正面去描写性,国民教育中“性教育”几乎是最被忽视和淡忘,甚至很多地区干脆跳过此章节。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0月17日下午经过三次审议,性教育被正式被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此“性教育”将代替“青春期教育”、“防性侵教育”等,成为法律保护的教育内容。

仔细回想其实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小学教育的最终阶段才开始对“青春期教育”开展,本次正式将其纳入《未成年保护法》,是中国性教育的一次重大推进和改革。

教育方面对“性”的肯定和支持,同样会延展到文化方面,电影毫无疑问会是首当其冲,那么中国是不是到了可以在电影中谈性的时候了呢?


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中国电影也曾试着聊过“性”

性成熟是成人礼中重要的一环,不过很遗憾的是,这方面大部分教育是空白的。绝大多数人的性启蒙&性教育其渠道并不那么光明正轨,仅靠“岛国小电影”普及肯定是不健康的,这一点长久以来一直被相关部门所忽视和曲解。

禁锢在中国人心中的“性枷锁”维持了上千年,无论是文字描写还是春宫绘画都会被统治阶级和封建礼教所禁锢。

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神女》(阮玲玉主演 吴玉刚指导 1934年出品)


从电影开始进入到中国的初期,各地区虽然没有很明确的审查制度,但早期电影工作者对于电影中性的描写也是隐晦且美好的。

这其中像田汉编剧的《湖边春色》从片名便会让观众浮想联翩,包括《忏悔》(1929)和《一个红蛋》(1930)等等,都算中国早期的与性有关的电影,当然一些现代观众有过耳闻、但未必看过的,比如《神女》《十字街头》等等影片。

当然早期的中国“性题材电影”更多是艺术性&商业性兼备,性和裸露更多成为吸引“下里巴人”的噱头,用现代电影研究者和学生的眼光来看,这些影片的艺术性远大于里面的色情元素,这也是他们能够留存至今的重要原因。

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在文化和宣传方面更是避讳谈性,其中有很多因素制约。新中国伊始,我们所需要的是先建设国家和填饱肚子,正所谓“饱暖(才能)思淫欲”,没吃饱就谈性问题明显是不合适的。

其实即便有非常之多的条条框框,但普通人的观影述求是饥渴的,创作者的激情也是永远饱满的,八九十年代无论是商业化程度很高的《疯狂的代价》《大洪米店》等等,还是更多兼顾艺术性的《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都是中国在彼时节成功的“性电影”。

道理可能很简单,和近二十年大家通过网络看“小电影”来聊以自慰一样,八九十年代大家看“情色出版物”(包括图书和音像制品)算一个半公开状态,录像厅和家庭录像机肯定不如大银幕“过瘾”,这也促使此类有“性元素”的电影都会加重和强调电影这部分的吸引力,借此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但“性电影”仍然时不时会冒出来刺激一下公众,像李玉导演的一些影片,比如《苹果》《观音山》等等(到了《二次曝光》《万物生长》反而降低了)更多会用“性”作为影片最大的招牌,不过这些影片仍然被电影研究者定义为“艺术片”和“文艺片”。

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嘉年华》(2017年 文晏导演)

很多时候只有比较极端社会问题发生时(例如校园的性侵出现),才会督促和刺激家长把“性问题”极端的投递给自己的孩子,其实性的问题是双刃剑,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才是紧要的。

毫无疑问,在影视作品中循序渐进找一个折中的突破口是不错的方向,毕竟通过此可以让父母&青年人真正认识到性教育和性问题目前的迫切性。有一个好的性取向和认识,也是一种三观的正确导向。

中国的性电影一路走来,其实实质上并不色情,甚至和色情一点边也不沾,这其中更多还是一种试探和擦边球的碰瓷,特别前几年部分的低俗网络电影的短暂崛起,更多替代了当年录像厅的功能,大家明明知道看不见啥实质东西,但还是会乐此不彼的接受这些影视作品。


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性教育放开,给电影分级一个可能性

没有一个教育的基础,直接谈任何问题可能都只是纸上谈兵,特别是对于文化产品中的电影,如果我们在没有系统和完备的性教育作为对孩子的保护,谈其延伸和扩展到其他方面,也都是立不住的。

其实电影从诞生的最初开始,宗教信仰、政府和妇女儿童权益组织就对一些过格表现如临大敌,最初反对和抵制电影中色情&暴力和各种变态(包括那些不可言状)的也是这些人。

但欧美(也包括日本)对性不仅仅是一种“开放”,更多成为了一种文化和教育体系。普遍是大家都有一个好的性认识,这对于无论是家长自身还是对于少年儿童自己的认识,都会从意识里面了解自己在什么年龄段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因此欧美发达电影国家,可以基于此来修葺所谓的分级制度,当然能不能有效的执行要看各国的具体监管力度和惩戒措施。这一点可能会让我们的一些观众容易产生误解,这同样也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缺失。

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我们没有形成系统的性教育和普遍的性认识之前,妄谈在电影中有性和电影的分级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好的根本性改变,才能推进文化产业的进步,这一切的确需要慢慢来,一点点的做起来,这次性教育写进法律文本,就是一种基础和变化。



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性不该是擦边球,

性话题要在中国电影中

用更舒展的方式去表现

教育只是一方面,从这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改变中,可以探究到相关部门已经重视该问题,同时也清楚的察觉到,不断出现的校园性侵案和一些初入职场的性骚扰很大程度上是性教育长久的缺少。

别看很多时候中国电影中并不缺乏性,但我们很少用电影中性去教育年轻人,性在电影中、特别是中国电影更多是一种催化剂和博眼球的因素,大家在寻求真正的刺激是,很少会在中国电影里面去找寻。

原因可想而知,即便有一些突破,即便有一些刺激,但仍然不够。

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对她说》(佩德罗·阿莫多瓦指导 西班牙2002年出品)


普遍上我们会出现一种“错误”的认知,会认为所谓的性电影就是那种很直白的XXX!拜托了,那大家不如去看《动物世界》好不好,动物之间的坦诚和直接要比人类更彻底。

其实高级的性电影并不是没有,例如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2002年指导的影片《对她说》,其表现性的情节就非常高明和巧妙,相信看过该片的观众都会惊叹编导演的精妙想法,这可比那些美国日韩港台(也包括部分中国地下电影)的性电影要“美妙”得多。

寻求在中国电影里面表现“性”可能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好在于目前通过法律层面的推进,大的阻碍和隔阂会逐渐消除,如何能够在不违背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去“舒缓”的展现性是中国电影未来要去面对的一个课题。

中国电影可以试着谈性了吗?

《小小的愿望》(2019年中国 田羽生指导)

其实去年上映的《小小的愿望》开了一个“好头”,能够在中国电影里面比较直白和坦露的表现了一下潜在的“性工作者”,且用一个很戏谑的方式来推动情节,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只不过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我们距离真正在中国电影中敞开说性,还是会有一定的距离和限制。

好的性电影并不是什么色情电影和情色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可能只是一层窗户纸尚没有彻底捅破,法律层面的规定可以突破,更多还是一些民众内心的担忧和疑虑,不过既然国家方面通过法律让性教育进入公众视野,也就表面我们未来在中国电影中对于性的问题和认识要更进一步,这不过如何突破一些禁锢和限制,是需要所有电影人和观众一起仔细去想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国电影   都会   擦边球   艺术性   中国   影视作品   性教育   色情   导演   观众   影片   法律   更多   文化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