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者 / 无念


端午档落下帷幕,成绩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尽管有多达十几部中外新片拥挤上画的情况,但由于大家的实力都比较平均,缺乏带头的大体量影片,因此即便有三天小长假的加成,档期内贡献的票房仍然大幅度缩水。


在这个档期内,华语新片豆瓣评分最高的作品,是一部台湾电影,翻拍自韩国同名影片的《当男人恋爱时》。这部电影自今年4月1日在台开画以来,不仅成为本年度台湾截至目前票房最高的本土电影,也获得了台湾本土电影票房榜第六名的好成绩。主演邱泽在影片中的突破性表演,更是让他成为年底金马奖的头号种子选手。


自2018年一部《谁先爱上他的》让邱泽名声大噪,他仿佛是得到了高人指点,演技一路开挂。先是获得台北电影节影帝,之后提名金马奖,8.6的豆瓣超高评分让本片成为年度现象级影片,在台湾取得了年度本土电影票房第五的好成绩。之后,接连出演网剧《唐人街探案》和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3》,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刚刚内地热播完的《生活家》,作为男主角的他也贡献了不俗的演技。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前几年的“默默无闻”,甚至在行业里近乎于“消失”,到如今的风头正盛,前景大好,邱泽终于实现了逆袭。作为目前台湾中生代男演员代表人物的他,从偶像派成功转型为实力派。


至于和他同龄的其他几位也很有知名度的男演员们,有的已经早早加冕,还有的似乎还困在系统里。娱乐圈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人会永远站在山顶,但总有人正在通往山顶的路上努力着。某些时候,男演员所面临的困境同样也不少。昔日的偶像演员人到中年,纷纷想要实力转型,但这真的能顺利如愿吗?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1975-1985年间出生的演员称作是“中生代”。


通过情报君的梳理,目前在内地名气相对较高的一批台湾男演员们,刚好几乎都处在35-45这样的年龄段。而且,他们也几乎都符合了一定的共性:年纪轻轻出道,形象气质出色,拥有过十分辉煌的高光时刻,如今在娱乐圈的地位虽不尽相同,但几乎都处在从早年的偶像派向实力派转型的阶段。


这其中,张震可能已经是最没有争议的实力派。年少出道,15岁时就主演了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并入围金马影帝。职业生涯四次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三次入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合作过杨德昌、侯孝贤、王家卫、李安、陈凯歌、田壮壮、吴宇森等一批国际知名导演。另外,他还担任过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成为第四位担任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的华人男演员。


1976年出生的张震,如今不惑之年已经过半。一直以来,他在业内以及观众当中的口碑都很好,为人低调,实力过硬,也是少有的被称作“接片眼光很高”“不拍烂片”的华语男演员之一。尽管出生在台湾,但是长期以来他的事业范围以及合作过的导演遍布两岸三地,包括日韩甚至好莱坞。今年初上映的《缉魂》,他凭借扎实的演技获得了一众称赞。而即将在年内公映的科幻巨作《沙丘》中,他也有不俗的表现。整体看来,台湾的这批中生代男演员中,张震应该是毫无争议最具实力的一位。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过,张震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被看作是“文艺咖”,而在内地资源最好,相对来说也具备扛票房优势的,当属彭于晏。


俗话说,“流水的老公,铁打的彭于晏”。通过一部《仙剑奇侠传》被观众熟知,之后转型电影咖,成为了众多商业大片的头号男主角。凭借帅气的外形、一身的腱子肉,以及邻家大男孩般的微笑,彭于晏迅速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成为了台湾中生代男演员在内地发展最好的一个。


《爱》《太极1》《太极2》《分手合约》《寒战》《激战》……由他主演的电影陆续在国内公映,其中也有不少作品获得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最火的时候,彭于晏一年有六部作品上映,风头无二。


不过,由于出镜太频繁,观众们也逐渐感觉到了一丝疲倦。除了耍帅卖萌秀肌肉,坦白说来,这几年他的演技并没有太多的提升,上一次提名金马奖也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2015年以后,真正算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只有《湄公河行动》和《乘风破浪》。而随着《悟空传》《邪不压正》《紧急救援》等多部大片的票房和口碑均不及预期,近几年他的吸金能力似乎也不如以前了。


如今正在热映的《热带往事》,是他拓宽戏路开始朝文艺片的领域进军。目前看来,尽管他的观众缘和口碑还是居高不下,但的确也需要一两个能够证明他实力的影片和奖项,来替他打开事业的新局面了。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陈柏霖也是在观众中口碑较为不错的一位。1983年出生的他,18岁就参演了青春片经典《蓝色大门》,很多人都记住了那个白衣翩翩的张士豪。中间虽然也断断续续出演了一些作品,但是直到2011年的“台剧天花板”《我可能不会爱你》,他才算是真正地红遍了两岸。不过近几年,大仁哥的影视作品也并不多,除了2015年的《重返20岁》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以外,剩下大多数作品表现都不理想,口碑也比较弱,目前的综合实力并不突出。


阮经天和赵又廷这两位或许可以放到一块说。作为好兄弟的他俩,一同凭借《艋舺》尝到成功的滋味。在此之前,阮经天已经凭借《命中注定我爱你》和《败犬女王》两部剧积累了很高的人气,而赵又廷在出演《艋舺》前还是个电影新人。这部电影给阮经天带来了金马影帝的宝贵荣誉,也打开了赵又廷进军内地的大门。


2010年之后,赵又廷先后凭借陈凯歌的《搜索》、赵薇的《致青春》,以及徐克的《狄仁杰》系列,迅速成为一名电影咖,并在内地市场站稳了脚跟。近几年,又凭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平凡的荣耀》等出圈电视剧,扩大自己的职业面向,算是转型比较成功的一位。相比而言,阮经天的运气似乎就没有那么好了。虽然也演了不少电影,但是几乎没有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作品。2012年去服了一年兵役,更是错过了不少机会。目前看来,他在内地的资源和流量要比同期的彭于晏和赵又廷都弱不少。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赵又廷在出演《艋舺》之前,是凭借台剧《痞子英雄》打开的知名度,而那部剧的另一位男主角周渝民,也是凭借本剧实现了从花美男向实力演员的转型,只不过最后却与金钟视帝失之交臂。好在两年后,周渝民终于得偿所愿,凭借《彼岸1945》成功拿下视帝。但在电影领域,周渝民并没有什么代表作品,这几年在大陆拍的一系列古装剧,也都频频扑街。而和他同为昔日天团组合F4中成员的言承旭,工作重心似乎也不在内地。前阵子上画的《有一点心动》,同样也没有激起太多的水花。


相比较而言,另一位靠出演偶像剧走红的霍建华,虽然工作重心目前在内地,也有出演过一些重要的影视作品,但其实真正意义上获得口碑的,还是电视剧领域。电影方面作品的口碑和票房也都大多平平。


总之,整体看来,目前这一批比较有知名度的台湾中生代男演员们,虽然数量不少,曾经也都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成绩,但如今真正兼具实力和票房号召力的,其实并不多。某种程度上看,这也能够辐射到整个飞速发展的演艺圈,展现出大多数这个年龄层演员的集体困境。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资本流量总会过去,只有实力是硬道理


长江后浪推前浪。演艺圈流量更新换代之迅速,新人辈出之频繁,稍有不留神,自己的位置很容易就会被取代。这样的现实和残酷,或许圈外人很能体会得到。


曾几何时,像上面提到的很多偶像男演员们,也都是红透半边天的当红炸子鸡。换句话说,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顶流”。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错过了最佳的转型时期,而在瞬息万变的娱乐圈,机会并不会留在原地傻傻等你。一旦过了吃青春饭的年纪,那尴尬处境自然也就产生了。


台湾的流行文化对于大陆的滋养,其实是影响深远的。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信息交流还并不是十分便捷的年代,大陆的年轻人们接受的就是来自港台地区流行文化的熏陶。所以,那些在台湾本土红了的偶像小生们,事业发展的下一步大多数都是会进军内地,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像彭于晏、阮经天、赵又廷,以及陈柏霖等,其实走的都是这样的路线。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然而,2010年之后,内地的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水平不断提高,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流行文化和“造星计划”,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这几年,随着娱乐产业和互联网经济的相互渗透,“小鲜肉”批量制造,“粉圈经济”当道,某种程度上更是展现了当下娱乐圈的某种浮躁虚华的病态发展。


本质上来看,娱乐圈是一个用金钱和资本堆砌起来的行业,镜花水月,追名逐利,这本无可厚非。但也正是这种现实残酷的状态,造成了如今很多演员的窘境。谁火了,谁年轻有潜力,资源会自动送上门,粉丝也会围着他转。就算资本没捧出来,那也不要紧,因为总还有下一个“小鲜肉”和嗷嗷待哺的粉丝们在等着。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的心态出现了转变,在有商业号召力的时候疯狂吸金,但是等到被资本抛弃时想要再来转型,才发现自己似乎已经力不从心了。


而且,光进入内地市场打开知名度还远远不够,自己的综合实力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资本的青睐、是否具有代表作、票房或者收视率等商业考量,包括演技水平等等,其实各个方面缺一不可。当然可以通过卖萌露肉秀身材来获得观众们的喜爱,但是,这并非是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的方式。当观众们厌倦了之后,演员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从“台偶小生”到中生代实力派,转型之路几家欢喜几家愁


台湾中生代男演员们在当下的内地娱乐环境中遇冷,折射出的其实并非是地域性的差异,更多的是当下环境所反映的普遍心态问题。如果我们反观香港地区,会发现中生代的男演员,甚至完全是断层的。谢霆锋和余文乐或许算一个,但剩下还火在一线的,仍然是那些家喻户晓的“老江湖”们。他们并不靠流量堆砌而成,相反的,正是因为自身的实力过硬,导致了他们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依然可以吸引流量,这才是厉害的地方。


所以,台湾的这批演员们,其实是给内地处在同一年龄层,或者是正准备转型期的演员们提了个醒。偶像出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娱乐圈的昙花一现也是常态,但是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始终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资本、运气,乃至商业运作等这些外在的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要不断打磨自身的实力,让市场、资方、观众各方看到自己的蜕变,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这才是真正能够在他人心目中留下来的东西。


没有人能永葆青春,“小鲜肉”总有一天也会变成“老腊肉”,年龄的增长其实是阅历给予的财富。将困境和焦虑转化成对自己不懈努力的要求,放下对于名利的虚幻期待,只有好作品和好口碑才是支撑自己一路向前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中生代   金马奖   实力派   台湾   小生   演技   票房   口碑   娱乐圈   观众   偶像   演员   资本   实力   内地   作品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