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别被带沟里了,再等下去,楼市的黄花菜都凉了


每一个楼市自媒体,都会告诉你,买房一定要关注升值潜力。

这话没错,我也一直这么说,买房一定不能忽视房产的金融属性,这是房产自带的属性。也就是说,由于杠杆的存在,只要房价整体趋势往上,买房能赚钱这事儿,是天生的。


所以,在市场这么多年的教育下,买房要看重升值潜力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个没毛病。但是我也得说,在深圳这个急躁的城市里,有些人已经把这种观念异化了。

房子自带金融属性不假,但是房子的最最基本属性还是居住,第二属性才是金融投资。有些人,包括一些大V,不管现实中的各方面约束和需求,完全把买房升值放在首位,典型表现,就是捧西部(南山宝安)踩东部,甚至踩中部(福田龙华),认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应该买南山宝安,砸锅卖铁也要买西部。

这种思路和想法,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可取的,甚至有点不可理喻,为什么这么说呢?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把纯投资需求排除在外,也就是百分百不自住,纯粹是为了增值赚钱,这类买房需求有这种思路和想法,也没什么好批判的,自己认为哪里最有投资价值就买哪里。

其实对于深圳绝大多数人来说,买房都没有到纯投资的程度,因为绝大多数人是无房或者只有1套的。到达纯投资阶段的人数占比,极低。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基础,买房一定是需要自住顺便兼顾才升值性的。

第一,结合实际工作地通勤来买。

在哪里上班,就买在哪里,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作为深圳产业最发达的区域,南山和福田提供了这个城市最多的高薪就业机会。这样的区域自然房价也高,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够不着的区域。

原先,在没有额外家庭成员实际居住需求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买小户型的方式入住福田和南山,但在二手房指导价政策下,福田南山稍微过得去的小户型首付可能都已去到150万+,甚至200万+。因而,这类需求已被赶到了外围的新房,因为新房只需要三成首付。

既然不能就地买房,那么,结合工作地点,买通勤时间在1小时左右的外围楼盘当然也是可以考虑的。


这个通勤时间,在大都市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所以,在南山工作,买宝安,买光明,特别是已有地铁或地铁已规划将建的沿线楼盘,就是正常的选择。在福田工作,买龙华,买龙岗,以及部分光明区域,也是合理的选择。

如果对这种选择加以指责,说“龙华龙岗是什么破地方,为什么不买到福田南山来”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有钱,谁不知道买南山福田好?要你说?就你知道?

我们做个极致的推理,按照他们的这种逻辑,即便是在原关外工作,也要买到南山来。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比方说,一个在坪山比亚迪工作的基层员工,首套难道要买到南山的小户型,然后在坪山租个房子住实现近距离通勤?这显然是荒谬的。

又比如说,一个在龙华观澜工作的人,由于沙井纳入大前海范畴具备更好的投资前景去买了沙井,而不是买在观澜或者龙华核心区。

和读书应该就近一样,工作通勤也应该就近,这是在大城市生活居住大幅度提高幸福指数的方法。


“钱多活少离家近”,是所有打工人的追求。钱多不多,活少不少,这是公司定的,离家近不近,一定程度上是购房者可以自己掌握主动权的。

有人说,公司可以换,但房子没那么容易换啊。


这话不假,但是产业一般有集聚效应,福田金融行业发达,南山互联网企业多,另外,每个区域政府也规划了特定的主导产业,比如坪山主要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

也就是说,每个人根据自身的专业、工作履历和行业背景,应该能大致判断出,什么区域有更多符合自己的就业机会,然后围绕这个区域来买房。比如你是个码农,那大概率你离不开南山,预算不多的情况,买挨着的宝安和光明就是最理想的。

简言之,绝大多数人,在没有富足到可以纯投资的情况下,都应该按照这个原则来买房,把自住通勤和升值性进行结合,优先考虑自住。压根也没多少人的买房需求可以到达纯投资的程度,因为首套后,往往是置换,光是置换这个操作,就可以反复进行到终极置换。


多数人是自住的过程中,房产也增值了,然后一步步置换。我很少听过有人没房的时候就考虑纯投资房产的。

第二,结合家庭实际需求来买。

多数人有买房需求的时候,其实是结婚生子的阶段。单身一人时,有能力买当然好,但多数人,对房子的需求还不是最急迫的。深圳最普遍的买房场景是,两个年轻人在深圳工作若干年,存了点首付要结婚或者结了准备生娃又或者是孩子准备上学。


这个时候,满足家庭的实际居住需求,就是刚性的。


这意味着,单间或者一房的小户型不再能满足这个家庭的需求。除了夫妻俩一间,娃要一间,很可能来帮着带娃的父母或者保姆也要一间,至于二胎三胎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可以很保守地说,对一个普通有娃的家庭来说,小三房是非常必要的。

在同样具备买福田小户型和龙华小三房(如观澜地铁沿线)的能力下,有家庭的人,选择福田正北20公里观澜的小三房,是个理性选择。在400多万能买到一小时生活工作圈楼盘的情况下,从家庭的角度,显然优于福田小户型。

家庭的实际需求,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地域情结。


比如有个和我聊的挺深的读者朋友,说对象是龙华本地人,全家人都在龙华,所以虽然预算也够福田或者南山凑合的房子,但是只考虑买龙华的新盘。这种理由,其实是没有什么好去攻击的,因为这是一种非常真实客观朴素的存在。

本质上,这种地域情结,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看不见的钱”。又比方说,家住罗湖的老深圳人,第二代结婚生子,就想买在父母家边上的楼盘,实现一碗汤距离。


从纯投资的角度,或许买到南山宝安更有前景,但这压根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有的人以“傻X,有这预算,买罗湖干嘛”来评论,那么他自己可能是要被骂“傻X”的。

总之,对多数深圳人而言,远没有到达买房是纯投资赚钱的程度。更应该做的,是在兼顾工作通勤和家庭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再以此为基础去考虑楼盘的投资属性。

因为即便是在一些原关外区域,不同楼盘和户型的投资属性也不同。比如同样都是买观澜,这时再去比较不同楼盘的升值潜力,才有意义,比如观澜的A楼盘更有升值潜力还是B楼盘更有。而不是一句话否定说,“买观澜买那破地方干嘛,去沙井光明不香吗?”

又或者,拿着1000多万的预算,是去买福田还是南山还是宝安的具体某个楼盘?这样比才有可比性。而不是一句话否定说,“福田不行了,要步罗湖后尘落魄了”。

另外,其实也有一些人的买房需求,特别特别朴素,下面我单独说一下。


理论上,现在首付七八十万,在深圳是买不到什么好楼盘的。年初我们还做过几期策划,写预算XX万的情况下还能买深圳什么楼盘。


当时,对于首付七八十万的家庭,我是建议别买的,因为能买到的多数是渣渣楼盘,应该推迟买房计划,继续攒首付,别浪费首套首贷的资格。

但是有些经济困难的家庭,七十八万就已经是竭尽全力能拿出的全部,未来也不一定能增加。


在坪山,下半年出了个新盘,70多万首付,可以买到紧凑型3房,户型还挺好,旁边有公立学校和公园,离明年开通的14号线地铁站约1.5公里,旁边一两公里还有即将开建的深大城际站点。

除了离轨道交通站点略远(共享单车ok),其他条件都还凑合。这样的新盘就很适合在坪山或龙岗工作的一些预算非常有限的家庭(为免广告嫌疑,具体什么盘我就不说了,感兴趣的可以私信我),有位熟悉的读者朋友也在我的建议下买入了。

这样的盘,坦率说,远是真的挺远,增值性未必有多好,但是综合配套不算差,楼盘和户型本身也还可以。如果在坪山工作,经济条件很紧但家庭有三四口人需要居住的,这个楼盘自然是非常好的选择。


好歹,这样的一个3房,可以满足他们在深圳这个大都市安家的朴素愿望,且房间数可以确保小家庭长期够住,不至于像市区小户型那样住不下一家人。

我认为,这种情况,完全不能以“地段太偏远,垃圾盘,不能买”来评判,说白了,对于没多少储蓄且长期看赚钱能力也不强的家庭,这是他们上车和安家深圳的少有机会,这样的家庭,在深圳太多了。200多万的3房,还要啥自行车?能不能买这样的盘,结合自己工作通勤来考量即可。

最后,还是提醒发出我的观点,当前的市场对刚需是真的很友好,新盘有的挑,二手房也有回落,不要指望深圳房价大跌,强调控带来了如此好的时机,有条件的家庭,现在是可以入手的。

至于说要不要等今年拍卖明年入市的更低价新盘,我的理解是,当然可以,但早一点买也行,早买早住早享受嘛,一年的租金是成本,提前一年早入住的心理享受也是“钱”,要学会认识经济学里概念里那种“看不见的钱”


另外,更低限价的新盘,是不是比近期入市的盘配套和地段更好?这也是要考虑的。现在有关部门的限价标准凌乱不统一,备案价的高低完全不能代表楼盘的好坏差异,因为这都不是市场定价。

所以,何时入手,大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定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深圳   福田   黄花菜   光明   首付   朴素   南山   楼市   楼盘   预算   属性   潜力   房子   区域   需求   家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