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还是劝你不要轻易去看书

对不起,我还是劝你不要轻易去看书

请原谅,我用这么一个反向吸引眼球的题目让你进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

可能大概也是被营销标题毒害了吧,例如“我为什么不劝你轻易买保险”之类的,就借鉴一下,拿来当今天文章的题目了。

随着看的书越多,越发现,有好多好作者写的文章我都看不懂,更没办法从中体会到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哲学道理。

可能是上学学课文时,深刻的概念固化了,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分析作者在文中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想表达的意思有哪些?

再分段落,找出文中相对应思想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表达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还是倒叙或按时间、空间来描述的。​

总之一句话: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精神、意境等。

每次语文课上,老师都让我们就一篇课文,分析来分析去,非得找出跟老师手中答案相近的作者的中心思想不可​。

带着这个执念,我每看一本书,都会在读前通过书名、序、各大名人推荐语等,先揣测书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读完全书后,再回头看看,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自己猜的对不对。

可渐渐的我发现,我看不懂有好些人们口中的好作家写的书了。

我不是贬义说那些好作者不好,而是那些好作者真的都是很有名的,只是,我真的有些看不太懂他们写的书,虽然我是真的很想看懂。

有时全书看下来,还是一脑袋浆糊,有的甚至前面看后头就忘了,别说找什么作者的中心思想了,书里的大概内容都讲不出来。

这就有点让人很崩溃了,可是没办法,看不懂也得看呐。

对不起,我还是劝你不要轻易去看书

“人丑就得多读书”,“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藏在你的气质里”,你看,催人上进变好看的改变,都要通过读书才能实现,怎么着也不能放弃啊​!

我就硬着头皮看呀看,实在看不下去的,就先放一边,等哪天心静的时候再去读;可以看得懂的,我就边看边记一点自己理解出来的意思 ;特别有趣的,我边读边分享给朋友们,看看他们是否也觉得有趣;读起来很吸引我的,就争取一鼓作气,当天看完,然后趁着“读后余温”,写篇文章出来,当做对读这本书的思考,也算内化成自己所理解的东西,能消化点作者文中的思想见地了。

就这样一本接一本,我比上学时候还热切的看书欲望,在30多岁被激发了,尤其是不管看不看得懂,都要看下去的渴望​。

那么,我为什么劝你不要轻易去看书呢?

因为我知道,看书就跟生活一样,一旦开启,就没有半途而废停下来的道理。

就像一开学,孩子就得去上课,不论你成绩是好还是差,都得到学校去学习一样,哪怕你是年级最后一名,也不能逃避九年义务教育​。

这是我们从出生就要注定的学习途径。

在学校,不仅仅是学知识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孩子过渡到成人的轨迹和成长。

只有在良好的教导下,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个人思想,引导你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长成一个各方面都优秀或懂基本法律法规,可以被道德约束的普通成年人。

教育有参差,人各有不同,虽然也有教出来不好的孩子,但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经历过必经之路,接下来的路,没有学校的规范与包容,只能靠自己走,而看书,就是人生路今后的指明灯。

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会的,更何况还有先哲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对不起,我还是劝你不要轻易去看书

当学生,得学课本的知识。你工作,得学工作的内容,从工具书中汲取更好的理论知识,再投入到实践中去,从而为你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而增值。

你恋爱,除了听从七大姑八大姨的经验之谈,还得多翻翻爱情大师的作品,才能让你带着智慧找寻良人,不至于被哄骗的做了小三、小四、小五还以为爱的情真意切。

你结婚生子,第一次做爸爸妈妈,觉得老一辈的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更要多看一些育儿与亲子关系之类的书,在专业从事教育大师的书中,获取教育孩子的良方,让你和你的孩子相处,不必感受你与父母之间沟通的剑拔弩张和不懂表达爱的囧境。

你压力大,心里郁闷,更需及时看与之相关的书籍,别被世俗缠绕的,还没来得及欣赏美好生活呢,就先被抑郁症给包裹了。

你想提升个人魅力和思想,最好的方法还是靠看书,看好书。

《励学篇》里宋真宗讲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只不过,只有少数人听了古人的建议,并认真践行,贯穿始终,才使少数的20%的人,掌握了世上大量的财富。

不信你随便去找找看,那些凡有大成就者,哪一个不是看了大量的书,还花天价让子孙后代从小去好的学校受教育。

我们虽然普通,也没有一夜暴富的命,事实上,就算你一夜暴富了,没有掌握钱财的知识和能力,最后说不定,比没暴富前过得还惨,这样的例子又不是没有过。

可是,并不妨碍我们追求上进,追求更好一点的生活,而追求这些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多看书,看好书。

工作繁忙之余,捧起一本书,比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更能让心静下来。

辅导孩子的课业,比起刷着抖音吼娃,你拿着一本书看的姿态,更能吸引孩子的学习劲头。

手机年年换,10年后,只剩一堆废的电子零件;书本月月换,10年后,你收获的是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惊喜;知识一天天增加,10年后,你也可以和网红阿姨一样,和孩子一起去参加自己的“高考”。

我们忙忙碌碌的一生过去时,最后,总想给孩子留多点钱、房子,其实,留给孩子再多的钱财,不如培养让他受用一生的智慧,这智慧,好取还不贵,全在书里。

对不起,我还是劝你不要轻易去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真宗   遂平   心静   都会   中心思想   必经之路   课文   文中   年后   智慧   思想   孩子   作者   知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