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城记》:除了死磕不离婚,她的一生过得足够体面


《私城记》:除了死磕不离婚,她的一生过得足够体面

我总爱以书名来想象内容,这本《私城记》也同样。

我本想的是一座作者独自私有的城市里面的小情调,有点窥探别人隐私的感觉。真正翻开细读才发现,写的是作者对于故乡儿时的回忆,视角很独特。

是以孩童的眼光看待上世纪80年代,这些妇女和乡下各类生存环境之下,人们的形态,花草的生长及静逸。

我很喜欢本书里借乡村的生活气息,敏锐的疏散现代生活中的浮躁与戾气。

而且作者并没有借乡讽刺的说教,也没有特意强调过去岁月的静好,她只是,时而借由孩童的眼光,时而又靠有趣的人们的智慧,还依赖在乡村独有的安静,配一双新鲜的耳朵,听出多层次多声部的声响来展现,无声胜有声的美好,通过对儿时故乡趣事见闻和乡村妇女劳作的抒写,悄悄滋养了现代的浮气​。

特此写出自己特爱的那几篇的感悟,分享与大家。勿见笑​。

有篇《甜蜜的庆典》是写新娘的。

上世纪80年代,小城恋爱的少男少女们,羞涩的熟悉,再借看戏时暗通曲款,到嫁娶的期盼与乡俗的礼仪,以孩童的视角写出,直叫人看得流连忘返,好想谈恋爱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从小到大参加过许许多多的婚礼,也见过许许多多漂亮的新娘,那些女孩子,无一不是带着对未来美好的盼望,带起头纱,承载了对今后婚姻生活最大的喜悦,第一次做了别人的新娘。​

殊不知,新娘只做一天,过后,就开始走向另一条不曾想像过的天地。

有甜蜜,就会有心酸。

有初为人母的喜悦,也有为儿女操心的忧愁。

有柴米油盐的斤斤计较,也有一家人围一桌饭菜的幸福。

有对爱情更深一步得更爱和笃定,也有被爱伤透了心,暂时哀怨自怜的时刻。

哪一种情形,都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和你自己要担的责任。

你会磕得头破血流,最终黯然神伤,也能收获满满的幸福,夫妻同心,儿女孝顺。

《私城记》:除了死磕不离婚,她的一生过得足够体面

无论什么结果,最终都丰富了你的人生,好的坏的一一面对,一半烟火,一半诗意,都在女孩子做新娘那一刻悄然开始了。

婚姻生活中,一向离不开妇女辛勤的劳作和对于吃的讲究。

为什么总感觉,我们现在吃的黄瓜不是瓜味,番茄少了特有的酸甜,总是没有小时候在姥姥菜园子里摘的那么好吃了?

《私城记》:除了死磕不离婚,她的一生过得足够体面

除了现在都在大棚里种植和打农药之外,加工也丢失了食物本身的原汁原味的成分。

一种食物,被人们传颂出名之后,随之应运而生的自然是与它同名又同身份的各种包装之下的售卖。

既然是要卖的东西,自不会再和它本身有很同的相似,人们需要的只是借助名气与本身的叫法,通过复杂的工艺,能让其卖个好的价钱,有好的销路,以此带来更多的钱财和更大的名气。

谁还管食物本来的模样和味道呢?

这像极了爱情,我们只要由爱带给的幸福喜悦,以及可能有的车子,票子,房子,在这中间,爱还剩下多少,又有谁会在乎呢?

可能,两个相爱的人,被强压上这些东西之外,也会怀疑对方爱的可能性还有多少?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很少说爱,大部分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一天到晚,妇女在家操持家务,几乎没有个人中心主义,心里想的都是怎样更贤惠,怎样把紧巴巴的日子过松快一些,怎样耗着一个男人,只为了不离婚。

贵婶就是这类不想离婚的。

贵婶是作者好朋友娟娟的妈妈。很爱动脑筋,对贫困的生活自有一套可以过得体面的本事。

她擅长买到便宜东西,能以最少的钱做出最华丽的菜。

像吃完的西瓜皮,柚子皮,酸的鸟都不吃的杨桃,都能在她一双巧手下,腌成味道之好的小菜,或零食小吃。

除了做菜和家务做的出众,她还有一些陌生的才华。

譬如,把一间废旧的会议厅,利用有限的木板,窗帘,音响器件等,改造成供家庭妇女休闲娱乐的舞蹈中心。

可,毕竟生长空间对人的影响很大,贵婶生活在老厝里,不是我们现代,虽然她的婚姻不愉快,她却不想放开。

试图靠事事做到莫嫌(就是无可挑剔,尽善尽美的意思),就可以让老公不离婚。

结果真的做到了,用她过早的患病去世,熬到了没有离婚的终极心愿。

看到这里的时候,贵婶的遭遇真的很让我唏嘘,即使真正做到了一辈子让人说“莫嫌”,这一辈子,也只有“莫嫌”这两个字代替。

余下的,全是婚姻中的不愉快和付出得不到被认可,被人嫌弃,并不被爱的折磨。

也许,人生并没有所谓的圆满,有的只是你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以及你遇上了何种人。

事对事,人对人,你想要的相互和公平,也许并不会在爱里出现。

相互的爱,是相互取暖,相互温柔,再互相扶持,如果有恶语相向,那双方都逃不掉口出恶语的命运。

希望我们,都不会有贵婶那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

我们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甚至对陌生人,可以放下些严厉和紧张感。

生活已足够让中年的我们慌张了,别再多添几份硬伤,让它更不好过。

多存点微笑,试图在别人面前,用笑脸去缓和脚步的匆忙。

在带孩子疲倦的母亲身上,多给点耐心,这样她们吼孩子的声音,可以减少那么几分贝。

在碍事的老人跟前,多用点孝心,因为你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你的孩子在你老的不能动的时候,对你的态度。

人生在世,事事必有回响,现在可能是“哑炮”,以后,说不定变成惊雷炸了。#心晴计划##情感写作小能手#

《私城记》:除了死磕不离婚,她的一生过得足够体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体面   孩童   事事   儿时   名气   乡村   新娘   喜悦   妇女   食物   婚姻   年代   东西   感觉   幸福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