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问:“竞争对手这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做大事业你不能要求保护,受保护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在给员工上课,可这竟是出自一位4岁孩子的口。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前两天在知乎看到一个帖子:如何看待年仅4岁的天才曦曦?


天才、神童,这些令人熟悉的词汇在回答中屡屡出现,哪怕这个事情早已被曝光了真相:那些金句全部是背诵郭台铭的语录,都是父亲叫孩子硬记下来的。


可不少人却对此毫无感觉,甚至想让自家的娃也尝试一把当神童的感觉,却无奈自家孩子没有那么好的记性。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前两年,一个5岁孩子的简历再次引爆网络,一群人疯狂呐喊“逆天了!”、“我985毕业,都被5岁男孩吊打了”。


可没有人注意到,这些父母的暴力催熟正在摧毁着孩子。


少时了了


曦曦的父亲,是某记忆力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孩子此番作秀,是给父亲的培训课程做活广告,而这样的广告,从曦曦3岁时就开始了。


才3岁就被爸爸要求对着镜头谈二八定律、破窗理论,而这些连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懂。


之后还被要求一遍遍背诵“阿基米德”、“8的一半”、“不规则体积”等,然后在爸爸的课堂上复述。


说实话,看到这些视频心里不是酸,而是痛。只为这个孩子的经历感到可悲可怜,其身后的家长可耻可恨。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不得不说,曦曦很优秀,4岁的年纪,能背下那么多句子,现场不慌乱不怯场,流利巧妙作答,英语表达流畅,其应变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现能力堪称一流。


如果自然培养,将来或成大器,但是曦曦的爸爸却在孩子才三四岁的时候就逼迫其背诵自己根本就不懂的东西,还自认为教育很成功,为其成果沾沾自喜。


这种极端的表现除去利益,似乎也在映射着父母对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深深执念。


在教育焦虑普遍的今天,孩子总会被过早灌输知识、被暴力催熟、揠苗助长。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和儿童的精神类患者比例正逐年升高,目前已占了一半人数,最小的患者仅9岁。


而原因也很一致,都是父母太着急,总是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感慨:


最近和几个好友聊天,发现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没有让我们认识自己。


各自都是在后来人生的某一阶段突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没能在更早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传统教育很少去鼓励孩子发展自我意志,


大家都是要求孩子听话、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脚本,


父母们应该尽量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从每件小事开始自己做选择。


只有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他才能逐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潜能。


选择自己所爱,做自己所想,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孩子的心理发育达到一定的成熟度之前,提前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提前教育不会使孩子一直超前,在正常时间学习的孩子,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达到一样的,甚至更稳健的学习状态。


只有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意义,盲目模仿,盲目追赶,往往适得其反,而这类孩子长大的结局也通常与小时候的“神童”表现大相径庭。


先成人再成才


曾被无数人追捧的“95后天才少年”张炘炀,2岁半就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上小学开始连连跳级,十岁时,以505分的成绩,考入二本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校长王朝武却认为:他应该再等一二年,学得更扎实,身心成熟一点。


辽宁大学教授也说:“大学课程设置与中学有明显差别,需要学习者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张炘炀,思维不太完善,情感、意志力、看法还是11岁儿童的层次。”


505的成绩,其实基础并不扎实。


但张炘炀的父母却认为,不是名校不要紧,关键是速度。


接着,张炘炀13岁考入北工大读硕,16岁考入北航读博。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表面无限风光,背后却是一个失去了正常生活、没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16岁硕士论文答辩前,他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房,否则就不答辩。


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成功的标准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而他的很多言论更是被人们诟病:


“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

“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

“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蚕食了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


而这些就是他成才的代价,放弃了生活能力、善良感恩、天真活泼、人际交往、热爱自然……乃至做人的根本。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他的结局也在意料之中,不完整的童年为他的成长过程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博士学业屡遭不顺,多次换课题,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无法毕业,被迫延期。


揠苗助长的禾苗往往第二天就枯萎了,而孩子也许要到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他的枯萎,可那时,一切都晚了。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他们长得既不完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造就出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一个没有正常童年、活在快进里的孩子是可悲的,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才是成才。


而这点才是父母教育的远见。

4岁男孩凭何金句频出?天才教育的背后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日野原重明在《活好》一书中说,曾经,他也不是优等生,让母亲操了不少心。可是母亲一直对他全然信任,耐心等他长大,从不强迫他遵从她的意愿。


他说:“这是我最感谢母亲的地方。”


有时候教育不见得是一个知识、一项技能,不急功近利,让孩子享受生命每一个阶段也是一种教育。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哗众取宠,他们三观尚未建立之时,父母要做那块稳稳的压舱石,让他们跟随生命的节律,踏实学习,充分享受生命的过程。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阿基米德   揠苗助长   花期   神童   毛骨悚然   北京   真相   天才   父亲   爸爸   父母   母亲   男孩   能力   自然   生命   儿童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