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一张虚拟二次元画作,不能买断、不能商用只能自己欣赏,售价竟高达数千甚至数十万不等!


一般人看了只会嘲讽一句:“这不扯呢么,谁会去买这种东西啊?”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然而4月7日,一个网名为芙芙的13岁女孩,在六个月内,花了70万买下了多幅二次元画稿,最贵的一幅交易价格达7万。


女孩妈妈知晓事情原委后震怒,找到幕后画手白琴要求退钱,并放下狠话:“我女儿既然敢7万买你一张画,我就能花700万把你们这个圈子掀了!”


一时间, 白琴和其身后的“设圈”成了舆论焦点。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这种交易是否合法性?是否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消费?个人所得是否依法纳税?等质疑的声音逐渐增多。


大人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孩子也有。


而在我们不看不见的角落,当今孩子的生活早已被各种圈子渗透,这其中多的是“妖魔鬼怪”。


造梦的圈子,扭曲的价值观


“设圈”到底是什么?说直白点其实就是由一些画手组建起来的专为虚拟二次元人物作画的一个圈子,所谓的“设”则是指人物设定。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画手会创作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并为之添加性别、外貌、身份、背景故事,赋予其性格、取向等各种元素。


由看中的金主将其买下,并自行为人物添加更多的故事内容,通过文字、图片等载体寻求一份精神寄托。


金主也可以自己构思人物属性,这在圈内称为OC(原创角色),然后清画手根据自己的设定画出角色。另一种则是直接购买别人已经建好的角色,在圈内称为设子。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而购买者通常是些未成年的孩子,以00后居多,QQ群是设圈爱好者的主要聚集地。


谁的青春不曾中二,曾经我们也在QQ空间留下了许多无法磨灭的“黑历史”,如今的新生代只是玩得更高级了一些。


入圈两年的阿名就在创作一个她的“世界观”(类似于影视小说中的架空世界),名为Under new world。


这个世界因为战争爆发了核冬天,万物百废待兴,主人公阿兰踏上了前往首都为姐姐伸冤的旅途。


在阿名的世界里,已经有四十多个角色有图画设定,她反复的邀请画手为她的这些虚拟孩子进行二次创作,不断添加各种故事设定,以及符合这些故事情节的插画。


她养的第一个OC叫A023,是这个“世界观”里的仿生人小警察,黄色眼睛,自带武器,形象充满机械感。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当时她在一个设圈QQ群里看到,立刻找到画师购买了下来,“世界观里刚好缺一个这样的设定!”


拥有A023后阿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它编故事、丰满人物,好像在让创作的人物活过来


画手成为了她的“造梦人”,可这梦,做得越美、价格越贵,高昂价格的背后却并没有相应的价值依托,有的只是一地的泡沫。


7W一张画在设圈并不罕见,甚至远非圈内拍卖的顶点。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在B站,一张三个人的插画,曾被拍出32万的天价,谁也没有想到成交金额会定在六位数,迫于舆论压力,画师和两个买家都出面做出解释。


一个声称32万成交价买的是为期三年的长期约稿,另两个说自己是家庭条件很好的高三海外留学生。


意图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说词来平息风波,但这些嘴皮功夫并没有消除网友们的疑虑。


最终的结果,买家害怕被人肉,注销了微博,画师也不得已退圈。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还有一张拍卖价为17万的画,人设名叫“熊熊公主”。


被吐槽成“靠配色和花里胡哨的元素堆积也能卖出大价钱”,且乱用杜比认证水印已经构成侵权,但这丝毫不妨碍这幅画最后以8.5万的价格卖给了出价第一名的金主。


设圈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


一个圈内人士形容道,“这是一个充斥着非法行为和撕逼互黑的灰色地带”。


没有合同,没有平台监管,没有门槛,无视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有时候甲方为了约一幅画稿可以卑微成画手的舔狗。


可实际上,对外价值几千上万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同类型的元素堆砌和拼接,相似到像是同一个工厂里的流水线产品。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它更不能说是艺术品,因为画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更快地搜刮金主的钱,很少有人会在意金主是小孩还是成人,他们在意只是这幅画能敲出金主多少银子来。


芙芙和白琴事件曝光后,很多人在争辩:“画画那么辛苦,凭什么一张画不能卖7万?”


以时政画作闻名的漫画家乌合麒麟如此评价: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说到底,还是圈内有些人看中了孩子和女人的钱最好赚,对比手机游戏充值,那些人无疑是在割女孩子们的韭菜。


但白琴似乎并不在此列?芙芙的事情其实还另有隐情。


未成年消费行为在加剧


面对指责,白琴在网络发声回应,表示事情其实和网上传闻的有些出入。


芙芙的QQ号,背景图是一张打有“芙芙稿件”水印的人设图,资料显示年龄为31岁,白琴称自己再三和对方确认了年纪问题,但对方都声称自己是成年人。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这件事也是芙芙主动找上门来约稿的,白琴先是以没有档期为由拒绝了。


随后,芙芙又通过微博和QQ私聊了白琴,语气非常诚恳,而且是自己带着价格找上门来的,一开口就是五万。


因为女孩在圈内是出了名的“出手阔绰”,她就接了这份“加急稿”,还推了其他工作。


按照白琴的说法,画稿可买断、可商用、也可公开,没有公开发布,是女孩怕他人盗图而要求她删掉了发布的水印画稿。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鉴于画作已完成且芙芙已经获得了画作的使用权,在双方协商之后,白琴在当天退了6万元给家长。


4月9日,芙芙被网友爆出谎称自己是留学生,让一名女网友用身份证帮其代开微店,目前有300余人向芙芙支付买娃娃的定金,涉及金额约2万元。


娃娃工厂方回应,娃娃货款已支付,但后续交货等事宜只与代理商芙芙交涉。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而画手白琴也被圈内人曝出,曾接过80万的画稿,这些年林林总总的作品被问及是否交税时,按白琴的说法——没缴。


圈子小,意味着许多人看不明白其中的门道,更缺乏规范的管理与限制。


但我们无法因为一件事情就把一个圈子彻底拍死,比起真相,我们更该关注孩子如此大胆消费的行为与心理。


现实中发生的很多事件也是如此,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的。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那天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哭闹死活不肯去上学,孩子也不说什么原因。


后来在家长的耐心开导下,孩子才道出原由,原来孩子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欠下几百块钱,还不起怕被老板抓走,导致孩子不敢去上学。


邻居和家长一起去了孩子说的那家小卖部才知道,孩子因为和同学攀比,每次来买零食都大手大脚,这才导致孩子欠下这么多钱。


除了攀比,过度的压抑限制孩子消费也会导致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不多,逐渐产生先消费后买单的欲望。


因为极少甚至没有零花钱让孩子的欲望在身边同学的刺激下始终得不到满足。


当有机会让孩子先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慢慢偿还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就陷入商家的全套当中,进行不合理的消费。


此外盲目的追求精致也会使孩子的“金钱意识”更加扭曲,比如很多父母喜欢从小就给孩子买各种名牌鞋子、衣服,并和孩子炫耀这些品牌或是反复强调这些衣物的价值。


久而久之,男孩之间开始比拼谁的AJ鞋子更限量、女孩之间开始讨论谁的BJD娃娃更珍贵,这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品位与眼界,只是在加剧孩子的消费欲望。

女孩花70万买虚拟画作还只能自己欣赏,儿童社交圈乱象丛生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认为无论男孩女孩底线的教育必不可缺:


1、金钱底线:要有经济独立的能力,财务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础;


2、身体底线:不要为任何事情出卖身体,以换取什么好处;


3、生命底线:生命高于一切,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的一生一定会遇到人生的至暗时刻,你会感到无助、无力、伤心、绝望,但无论多大的事情都不能选择结束生命;


4、情感底线:不要在一个不爱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更不要为他无底线的牺牲自己,因为你永远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缺少了底线,孩子便很容易禁不住诱惑,偷偷拿着父母的血汗钱,买下了设圈大佬的纸片人画。


当父母气极向画手讨钱,结果又发现孩子不仅买了无用的画,还在娃圈混得风生水起,欺骗了300多人的定金……


所以你看,在这场商业游戏里,参与者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画作   小卖部   女孩   画稿   社交圈   画师   水印   世界观   底线   圈内   角色   娃娃   圈子   事情   人物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