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平时作为一名老母亲,每天也有三场硬仗要打:晚上陪读,深夜哄睡,早上送娃。


而与之对应的便是孩子:写作业磨蹭、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家庭作业向来有着亲子关系总结者的称号,总感觉孩子虽然放学回家了,但脑子还没回来,不然每天写个作业怎么就这么难呢?


说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太难,但别人家孩子怎么早就做完了?说自己孩子太笨、太懒,看看自己再看看丈夫,难道真是基因变异了不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工作,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气出心脏病的新闻也是越来越多。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再来看看晚上睡觉,科学证明孩子的精力真的比成人旺盛许多,半夜12点,猫都困了、狗都倦了,可孩子依然自带充电板,还在熊熊燃烧想上天。


只要家长催促睡觉,他们总是会找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来搪塞,每个磨蹭小孩都是天生的谈判高手,让父母不得不在心急火燎中屈就。


睡得晚了早上自然就起不来,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可你也照样叫不醒一个晚睡的娃。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只要闹铃一响,父母开启了咆哮模式,孩子嘴里也是连连答应,但是身体却没有丝毫付出行动。


原本还算富裕的时间,硬是被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刷牙、洗脸、吃饭、穿衣服、找课本、找领巾,一通操作让每次出门都免不了慌慌张张。


而最怕的还是临出门前孩子一句:“妈,我憋不住了,我要大便!”


在这三点上,孩子们基本可以说是全国统一,而大部分父母的应对方式更是如出一辙。


赶苍蝇式育儿


“赶苍蝇”这个词,率先出现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的著作《孩子:挑战》中。


“不要这样!”

“快点你要迟到了!”

“快点!”

“你现在马上给我出来!”


这就是无数“赶苍蝇”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日常。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对此鲁道夫分析:孩子都在通过自己的行为刺激家长发怒,而家长的反应就像在说:“苍蝇别来烦我!”


当父母们被孩子的行为激怒时,会很自然地使用“不要”、“停止”、“快点”这样的话,想要让这些行为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就像赶走苍蝇。


可我们是不是忘记了,苍蝇被赶走后通常都会很快的再飞回来,这种骚扰基本上是永无止境的事情。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放在育儿方式上,效果也是一样的,那些脱口而出的“快点儿”,是自然反应,也是无效的训练方法,也只是暗示孩子:父母没到发疯之前,都不需要去听他们的指令。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有规律的,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操之过急而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所以家长们还是要去对于孩子的脾气秉性进行摸索,慢慢的尝试与孩子进行沟通。


就像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父母如何与老师沟通的话题:


被老师叫到学校谈话,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家长需要做到这几点:


1、保持冷静、平和,坚定的态度,配合学校的工作;

2、肯定老师的辛苦付出,主动的了解更多,虚心向老师请教;

3、清楚自己要达成的目标和结果,成为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其实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孩子,沟通的方式与心态都该是一样的,只是往往面对孩子,父母总会有种:你就该听我的!这样的想法。


但保持自己的心态、肯定对方、共同解决问题,这3点永远是解决冲突、问题的最佳做法,


孩子之所以磨蹭、不听话,只是因为大部分事情在他的心中没那么重要,如果有小朋友找他玩,分分速度快如闪电。


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我们手中有孩子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以此来诱惑孩子,从而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比如说我们有糖,就可以引诱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有手机,孩子也就可以为了手机听我们的……事实证明,这种思维在逻辑上是成立的,没有问题。


但孩子喜欢的东西好像很多,吃喝玩乐、自由、爱等等,这样一说好像喜欢的东西太多了,怎么分?


诱惑孩子也分层次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划分出不同的层次: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生理需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安全需求(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社交需求(友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求(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个人理想和抱负)


他认为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也就是人们先追求满足生理需求,然后再追求安全需求,依次提高。


比如以前饿的时候人们吃观音土。观音土有害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人们还吃呢?


因为这时候生理需求处于第一位,人们需要先解决温饱问题。如果温饱这个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话,又怎么会估计身体健康这个安全问题?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所以,父母在思考给孩子提供哪些需求可以参考这个需求层次模型,适时地的提供恰当的需求来调动孩子积极性。


以做作业为例,我们来分析下该用哪层需求来满足孩子:


1、生理需求:很多父母会用的物质奖励,比如说如果孩子去认真写作业父母就带他们去吃大餐、买好吃的,甚至说直接给孩子钱。


因为孩子小,对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质奖励还是比较重视的,因此孩子一般会老老实实的听父母的去做。


但是用生理需求来诱惑孩子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孩子是因为有物质奖励才去写作业的,所以如果一旦没了物质奖励,就可能出现孩子不想写的问题。


因此从短期来说,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质奖励很管用,但是从长期来说,不利于孩子自发主动的去学习,也会歪曲学习的欲求。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2、安全需求:如果周围都是不安全的,只有孩子写作业时可以获得安全,那么孩子肯定会老老实实的去写作业。


有没有这种场景呢?有!就是父母体罚孩子。


孩子因为害怕体罚,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去写作业,不然就挨揍,但这比用物质奖励更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更加不可取!


3、社交需求:就像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一样,如果周围的朋友都玩游戏,孩子即使原来不玩,为了朋友他也得玩。


同样,如果孩子所处的圈子以认真努力作业为荣,那么孩子为了融入这个圈子,也必然认真去写作业,这就决定了圈子的重要性。


这种写作业满足孩子社交需求的方法很好,但是这种圈子很难找,也很难被父母控制,我们能做的通常只是引导孩子与更出色的人相处,但很难完全给他创造这样一个圈子。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4、尊重需求:如果作业可以给孩子提供成就感和荣誉感,让孩子获得别人的羡慕和尊重的话,孩子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写作业。


其实学校和家长一直在营造通过作业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尊重和荣誉的氛围,比如老师挡着全体学生的面表扬那些作业书写认真、完成比较好的学生。


一旦孩子成功建立了从作业中获得尊重的需求模式,那么孩子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写作业。


但如果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付出,总是给孩子挑毛病,这里写的不行,那里写的不认真,还没体验到荣誉就被各种羞辱,孩子又如何不逃避作业呢?


5、自我需求:你是给我做作业呢吗?我逼你写作业还不是为了你好!学知识是为了你自己的未来!从理论上讲,这些“教育”孩子的话语都是建立在自我需求上的。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看看你家孩子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

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需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孩子就可以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是我们最理想化的教育。


只是方式方法还有待商榷,我们可以用更温柔的话语慢慢感化孩子,但无疑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有像生理、安全这样的低级需求才最容易创造,也最是见效。


但是这些需求并不是作业本身产生的,一旦我们因为作业给孩子创造的需求消失,那么孩子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


所谓治标不治本,而类似实现自我需求这样的高级需求,则需要父母既懂得方法,还要有时间和毅力,同时与孩子本身天性也息息相关,在共同因素作用下,才可能实现。


那么综合看来,最适合的无疑是社交与尊重这样的中层需求,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速度和节奏,才是对生活最好的体验。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观音土   孩子   作业   苍蝇   社交   层次   物质   家长   事情   父母   圈子   需求   自我   老师   生理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