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你怎么又用保温杯给孩子装牛奶了?电视上都报道了这样有毒,你还这么干。”


听到林先生的抱怨,邢女士白了丈夫一眼,心想道:你知道倒是过来弄啊,平时什么都不管,这会到教育起我来了?


带着不快的心情,妻子怼了一句:“不用保温杯装用什么装?牛奶冷了她还喝吗?你告诉我用什么装?”


“你不能让女儿在家喝完了再去学校吗?”


“你问她在家喝吗?”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刚7岁的女儿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爸妈拌嘴,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了无辜。


可没过多久,一天早上孩子出现了呕吐、胃痛的情况,邢女士见状有些心慌,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后,给出的结论是孩子重金属超标。


可邢女士很纳闷,孩子一直带在自己身边,自己也比较重视饮食健康,怎么会出现重金属超标呢?


回去和丈夫一说,林先生很快断定就是保温杯的问题,这事还要从那天的新闻说起。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保温杯真的有毒吗?


2020年我国保温杯行业产量3.96亿只,同比2019年的3.71亿增长了6.74%。


然而保温杯数量不断增长的背后,却是许多劣质产品在滥竽充数。


央视就曾有过一档节目,对保温杯进行了科普: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保温杯能够保温的奥秘便在于内胆是双层结构的,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内层与瓶身之间形成了密闭空间。


将其中的空气抽出来后便形成了真空状态,而真空是不传递热量的。


再加上旋塞式的瓶口也可以减少热对流,降低热量散失。而在制作内层时,还会镀上一层铜或银,也能适当减少辐射丢失的热量。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可一些劣质保温杯除了密封技术不达标外,为了降低成本,更大的问题便出在了内层的不锈钢材料上。


一般来说,不锈钢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业级不锈钢;一种是食品级不锈钢。


工业级不锈钢,内胆材质多为201、202不锈钢,价格相对食品级不锈钢便宜不少。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因为这类不锈钢当中的镍含量太低,耐酸碱性差,很容易生锈;而锰含量又太高,长期摄入,对人体神经系统可造成不利影响。


且在锻造时会混入微量的铅和砷等元素,当遇热或者其他物理化学反应,就会析出离子,形成对人体致命的有毒元素。


食品级的不锈钢材料目前主要有304、316。


304与316在化学成分上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含钼(Mo),且铬(Cr)与镍(Ni)的含量比列有所不同。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一般公认316的耐腐蚀性更好些,比304在高温环境下更耐腐蚀。


2019年,《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了一则这样的新闻: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各大商场、超市以及网购平台随即购买了大概50种保温杯。


然后将其送去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最终的结果让人心情沉重,竟有19种产品不达标。


原因便是因为重金属,包括镍、铬、锰含量严重超出标准的范畴!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热水倒进去分分钟变成一杯“毒水”,而人如果长期饮用就会危害到身体、精神健康,甚至生命。


尤其是孩子,比如锰超标,可降低人体免疫力,影响食欲,严重的还会影响智力;


铬超标,对上呼吸道影响最大,可提升鼻炎、咽炎、喉炎的发病风险;


而镍超标,可导致神经衰弱,还会降低生育能力。


再进一步便是诱发腺癌、肺癌、扁平上皮癌等各类癌症。


说了这么多,保温杯到底该怎么选呢?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正确选用保温杯


1、品牌与字样:


上面已经简单说明了食品级各种型号的区别,通常可以在保温杯内壁或瓶身看到,目前主流的保温杯中: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AISI为美国牌号,SUS为日本牌号,我国则采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与阿拉伯字母来表示成份含量,例如:


06Cr19Ni10(铬19%镍10%)对应的就是304;06Cr17Ni12Mo2(铬17%镍12%钼2%)对应的就是316。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虽然304设计出来就是为了抗大气环境腐蚀的,但在沿海地区露天(盐雾环境)同样会生锈,长期暴露在南方酸性雨水下也会。


而316只是比304更能抗一点,同样也耐不住海水,能耐住海水腐蚀的是316L,市面上不常见到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304≠食品级,同样的型号也会有质量上的参差,质量差的在测试环境中会析出超过标准的合金元素,被央视历年曝光的不合格产品中也不乏此类商品。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总之尽量少买那些杂牌的三无产品吧,虽说贵的也不一定是好货,但便宜的一定不是好货。


2、安全注意事项:


前段时间,新闻报道了一名福建女孩,在保温杯里面泡了红枣,当时没有想开喝,等到十几天后想起来想要打开的时候,突然间保温杯就爆炸了。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而爆炸弹起的杯盖,刚好撞击到了女孩的眼睛,最终导致女孩右眼球破裂。


相关专家解释,是因为红枣在水里泡的时间过久出现了发酵,产生了膨胀的气体,之后再加上保温杯密封的环境,所以就导致了您开始出现了爆炸的效果。


专家还表示,不仅泡红枣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枸杞、胖大海等这些容易出现真菌繁殖的食材都有可能导致保温杯爆炸。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而像碳酸饮料更是其中大忌,不但容易产生气体,含有的碳酸也会对内胆造成损坏;此外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牛奶,高温密闭的环境容易让奶制品腐坏、变质。


所以说,质量太好有时候也是一种苦恼呢~


眼瞅着又要入冬了,外表靓丽的保温杯又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但好看只是次要的,质量保证才是第一位。


热水变毒水?“夺命保温杯”再遭央视曝光,科普保温杯的那点事


而家长们也要注意保温杯里的水勤换勤洗,确保孩子的安全与健康。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保温杯   央视   内胆   红枣   重金属   热量   含量   热水   牛奶   不锈钢   食品级   元素   女士   孩子   环境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