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浪姐》的首次公演舞台终于来了!

毫无疑问轰轰烈烈屠榜热搜,热辣的走心的表演、可爱的好笑的表情包,热度惊人。

舒心酱全程在“啊姐姐们杀我”和“哈哈哈什么鬼”之间来回切换,上一秒被说哭、下一秒又被逗笑,请准备好纸巾和尖叫~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姐姐们在舞台上的眼神优势实在太明显,宁静姐姐一出场、气场绝了。

蓝盈莹、金晨等各路小姐姐,分分钟实力阐释什么叫“眼睛里有钩子”。

蓝盈莹的励志人设容易被不喜欢的人嫌弃为呆板,但这一期里她一本正经打着鸡血、却惨被发现在暗戳戳抠脚,捕捉出的细节很有趣、画风非常“有味道”。

抠脚励志姐,画风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浴室歌姬黄龄,原来是一个被唱歌耽误的裁缝?

(居然还剪得挺好?)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张雨绮拒绝人间鹦鹉称号、执迷顺拐,顺便进军表情包界。

张萌的制片人口才、活活把拉票搞出了小高潮。

对《大碗宽面》组说至少要感谢我们帮你们“热了场”、请我们吃大碗宽面”,这边建议杜华先别带着《说话之道》走机场了、先多听张萌说吧。

当然,Kiki杜女士在经历了第一期的满城风雨之后,这两期已经乖巧更换了黄晓明剧本,全程“太棒了好感动”彩虹屁满分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少了靶子型焦点之后,群情激奋的讨论度似乎会有欠缺,但这期浪姐似乎更换了“扎心”路线,舞台好看好听、故事戳心催泪

一,维系感。

《大碗宽面》组很讨人喜欢,这个出色的舞台中,巧和拙(褒义)两点都很到位

“巧”在于编排,戏腔搭中国风,很好地突出了郁可唯、张含韵的优势,也巧妙让众人对这首歌的改编有全新的观感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拙”在于功夫,这一组里有女团成员、有主持人、有歌手、有演员,众人的舞蹈功底不同,整个团队能在短时间内练出这样整齐的效果,一看就是下了苦功夫

效果上的巧妙,付出上的“拙”,让整体很有惊喜感。

说实话这一组人马和这首歌都不是我的初pick,但从测评到舞台都让我很真香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很多时候团魂是一个很虚妄的词,在每个镜头都可能被放大解读、掀起腥风血雨、撼动各方利益的语境中,“团魂”更容易显得假惺惺

有意思的是,看起来最不女团但其实特别团的宁静姐姐也好,开口就让人想哭的伊能静姐姐也罢,wuli酷酷的不肯哭强忍着回头哭的万老板也好,都真真切切让人感受到团魂。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在利益面前为自己争取是真的,携手作战一同经历、有感性情绪也是真的。

舞台和演戏是同样的道理:对手要互相成全、彼此成就

集体感和个人光芒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看似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其实未必;从这个角度来说,《浪姐》抓住了女团的精髓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如果硬要挑剔,《大碗宽面》组的服装和舞美背景,颜色都又艳又多,让这二者中的一个素净些、区分度会更高。

(比如说换水墨色系的舞台背景)

最直观的感受是这组小姐姐在练习室特别整齐,上台之后花里胡哨的色系对于她们的整齐度、反而有一丝丝干扰。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当然整体依旧很好看。

(这不是求生欲这是真心话,舒心酱一位从不追星的小伙伴说:看完这组连带着对凡凡的好感度都增加了~)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另外关于播出时间,建议和朱朝阳小同学、学习一下时间管理啊~

否则的话,麻烦伊能静给秦昊带个话:一起去爬个山?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如果说上一期的爆点话题更多映射了职场中“外行内行领导力”等问题的处境,那么这一期的初舞台则直观呈现出女团的核心凝聚感、情绪维系感

她不仅仅是和你争抢席位的对手,她也是你的队友,她未必是明枪暗箭,她更可以是你的城墙、你的堡垒、你的铠甲

哪怕短暂,曾一起并肩携手、已经足够温暖。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特别戳我的一个瞬间,是万茜不肯哭,往回走的时候眼神死死在忍(啊姐姐气场杀我),忍不住也死死用胳膊遮住脸。

从节目效果的角度来说,一滴眼泪也要用显微镜放大出一公升兴风作浪既视感。

但万茜没有、她很真诚,如果能忍住她一定不会哭。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哭是非常能命中观众情绪点的有效手段,正因为有效、所以始终被各路节目过度滥用,滥用到舒心酱对“综艺姐妹里哭来哭去挤不出眼泪”有本能的反感,感谢万茜和小姐姐们,让眼泪有了本该有的重量

除却淘汰的分离之外,《浪姐》也发掘出了姐姐们更多不同维度里的情感属性,有着强烈的倾诉感。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二,倾诉感。

袁咏琳说“我已经试了十年”。

说“我已经十年习惯没有被看到这件事情”。

为什么《兰花草》一出来就能炸,为什么备采内容很能让人哭?

因为这个连载故事的脉络很完整,很有共情基础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如果没有前两集的铺垫,袁咏琳和阿朵哭、很多观众可能根本无法产生代入感。

测评舞台上袁咏琳和阿朵短短几句、非常惊艳,从单人舞台到首次公演她们都是“把实力打在公屏上”的人。

袁咏琳舞台表现热辣,做派却非常接近“学艺先学做人”的老派规矩画风,在节目里的表现很会照顾人、举动讨喜。

如果剪出袁咏琳的单人Cut,会是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前期是实力强、性格好的具体例子,后期画风斗转:我习惯了十年不被看到。

眼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贵圈残酷,被看到的永远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少数人。

贵圈复杂,有实力的未必会被青睐、未必能走到聚光灯下。

袁咏琳的部分,就恰好暗合了这些我们或多或少知道、隐隐唏嘘的艰难处境。

阿朵的部分,则对应着物化女性的残酷偏见:没人知道那些歌是我自己写的,只关心(大尺度)肢体。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没有人能依靠一档节目解决所有困境,但她们给出的答案是努力,是我们一起乘风破浪,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不算晚、永远都不算晚。

伊能静展示了一个五十二岁的母亲,在舞台上追梦有多么不容易。

她的表演未必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她的故事我很敬佩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王霏霏说从前做团的时候,很希望能带着队友们一起回到家乡海南做一场巡演,但二十九岁团时就解散了。

她没有哭,她甚至没有多余的表情,很平淡的一段表述。

这个漂泊在外带着队友回乡演出的梦想,很戳人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这一整集里姐姐们说的话都非常好哭。

陈松伶说会想到妈妈,妈妈和她说话的时候手会抖。

万茜说很感激自己的家人,他们不会说你应该要什么样,而是说你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袁咏琳们的焦虑关乎自我价值实现,阿朵们的焦虑来自刻板印象、物化女性的偏见,陈松伶、万茜的牵挂关乎家人。

不论赛制如何、舞台呈现如何,不论外在的“皮相”如何变化,真正的骨相一定是最切近最朴素的情感:关于自我、关于爱

舒心结语

女团的队友,仅仅能够陪伴彼此很短的一段时间。

长寿的女团不过几年光景,短期女团更是下一次舞台就要兵戎相见的状态。

同样是淘汰,为何《浪姐》公演如此催泪?

但情感的力量,不是依靠时间来度量的,而是依靠密度来发酵的

这一期浪姐里,伊能静因为“王丽坤怕伤人不好意思直说王智动作缺点”而着急,万茜没说出口的自责“我们队淘汰人最多”,姐姐们推着脚扭伤坐轮椅的陈松伶姐姐上场,都很打动我。

生命是一条原本孤单的河,路上遇见的并肩前行的人们,是这条河里最璀璨的星光、最接近天空之城的白月光。

因为曾一同乘风破浪,这条河才如此波澜壮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好感度   舒心   乘风破浪   色系   大碗   队友   情绪   舞台   姐姐   实力   眼泪   表情   效果   节目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