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无证之罪》《白夜追凶》解锁网剧新纪元之后,三年之中内地再无现象级的刑侦悬疑剧作,直到《隐秘的角落》上线。

豆瓣评分高达9.1,内娱年度之最。

秦昊看似戳中笑点的“秃”头,遮遮掩掩中体现出的扭曲、变态,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堪称“秃”出了国剧年度最高分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震惊三观的新闻时常有,这不稀奇。

稀奇的,是剧作用“常态”拍出了“变态”。

用合理的细腻情绪、推演出了扭曲的细思极恐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看完前两集,最大的感受是头皮发麻

开篇第一个桥段就很让人震惊,秦昊饰演的“温厚”中年男子,口中叫着爸妈、手上将两位老人推下山巅。

入赘女婿谋财陷害岳父岳母、伪造意外现场的犯罪过程,偶然被三个小孩用相机拍下

更惊人的是,预告片中赫然出现另一位小女孩坠楼身亡的场景,孩子们身上似乎牵扯着更思细级恐的命案。

故事的惊恐并非源于画面上的感官刺激。

事实上,前两集中剧作展示的并不是血浆横飞的视觉大尺度画面,真正大尺度的,是对灵魂暗面的剖析和凝视

来,我们从头说起。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一,寻常处见不寻常。

《隐秘的角落》是典型的没有“废”笔剧作,桥段很有信息量和冲击力。

小说和剧作是完全不同的载体形式,常常有人打着尊重原著的旗号干着不动脑筋的照搬工作,枉顾载体特点、浪费高光亮点

适合小说的二维文字方式,未必适合镜头画面的三维方式,在剧作中逐字逐句以画外音或对话的方式朗诵原小说、未必有最强最直观的表现力,反而可能有违和感,《隐秘的角落》中的处理方式则非常可圈可点。

细节很抓人。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比如朱朝阳爸爸带孩子去购物,剧作用白球鞋、将抽象话语具象化。

怎么表现一个孩子又穷又缺乏父爱呢?

富爸爸带前妻的穷孩子去试新鞋,孩子穿上鞋子之后,连走路都不会,每一步都好僵硬。

那种小心翼翼,好揪心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还是这双鞋,爸爸背着女儿的小书包走在前面,女儿蹦蹦跳跳踩黑了哥哥难得的新鞋子。

此处的台词写法,很值得夸奖

王瑶阿姨(朱爸爸现任妻子)以道歉之名行羞辱之实:快跟人家道歉,人家又不像你每天都有新鞋子穿。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请把高光打给“人家”两个字,只字不提哥哥而说“人家”。

朱爸爸好歹无声对儿子说“叫阿姨”,孩子也照做、阿姨却连血缘关系的面子工程都懒得做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不像你每天有新鞋穿”,更是把贫富羞辱、直接扔在人脸上

很短的台词,清楚刻画了人物性格、交代了角色关系,还为未来冲突埋下伏笔。

非常直观,让人想抽她。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舒心酱写过好多次了,好的台词不是鸡汤、不是故作惊人语、更不是掉书袋,而是说人话、写好日常话语,能塑造角色个性的同时能推动剧情的“寻常处见不寻常”的话。

再比如,表现两个从孤儿院逃出来的流浪小孩生活艰难,本该是非常例牌菜的情节,但剧作加的细节很有记忆点。

一群大孩子欺负小女孩普普,哥哥严良出头帮她反而被打,小女孩找来一壶开水泼在对方脸上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这个细节实在太突出,瞬间让人记住小女孩的聪明;也让人害怕:一个孩子为自保可以下这样的狠手,细思极恐;更让人心疼:谁让无依无靠的孩子变成这样?

男孩找工作瞎编证件号,小姑娘提醒“还差两位”。

你一个小孩子,为什么有必要知道这些?

小女孩超越年纪的早慧、成熟、聪明,隐隐现出痕迹的为生存不择手段的倾向,一步一步层层递进,让人印象深刻。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男孩连两根油条都不舍得吃,穿进脏兮兮的包里、拿给藏在路边的妹妹普普吃。

为什么要把油油的食物往脏的包里塞?

小女孩为什么又蹲在路边?

从剧作呈现角度来说,如果“买不起油条”这个细节是常规的六十分,那么“连要个塑料袋装油条都不敢”则加到了九十分。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画面自带悬念感,快速推进剧情,此外具象细节最能引发情绪共鸣,看完两集、三个小孩都叫人好心疼。

当然,剧作真正值得夸奖的部分,不仅仅是展示高智商犯罪的烧脑,也不仅仅是揭示假面的虚伪和悲剧感,最致命的部分是对“病因”的探讨。

二,溯源式悲剧链条。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爸妈的教育方式差异非常大,上线时间都不长、但表现都很凝练。

爸爸妈妈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功利

一左一右极端矛盾,都很爱孩子、也都极端功利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妈妈认为学习是正道、交朋友耽误时间,这是以“考功名”的方式限制孩子的合理业余生活,和太多只问健康只问成绩的家长一样。

爸爸说你要和同学搞好关系、以后他们都是你的人脉资源,这是赤裸裸的以成人功利思维干涉孩童自然情感,和太多只在乎未来有钱与否的家长一样。

剧作一句也没提“爸妈为什么过不到一块”,不用提、第一层是等闲忘却故人笑的故事见惯不惯、太常见不用说,第二层是冲突被自然鲜明摆了出来:压根不是一路人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小说里数次强调朱父偏爱女儿、离婚后因为妻子的压力而对前妻儿子过度冷淡,舒心酱更喜欢剧作中的处理,剧版细节更多透露出父亲同样很爱儿子,重点不在于偏爱、而在于处理不好新旧关系的艰难。

更符合人之常情。

从体量上来说,爸爸妈妈在前两集中的戏份占比都不多,但角色塑造都非常立体、很有辨识度

爸爸的戏份,油腻、精明、市侩、左右为难,历历在目。

生意场里的父亲,说话方式非常油腻:哎呀你不要老考第一名!你这样叔叔阿姨们的孩子们都没有进步机会!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儿子撒谎说相机是要拍联欢会,他敏锐捕捉:你不出节目就拍别人吗?抓重点、引导谈话方向(搞好人脉资源)的方式很精明。

接到现任电话、支支吾吾骗前任孩子,很为难

照片里挂着新家庭一家三口和和美美的场面、镜子里是儿子漠然的脸孔。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父亲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如何如何”,儿子不知如何回应。

画风从浮夸油腻转向了尴尬,骨血至亲相对却难以沟通的尴尬

叫人无限唏嘘。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故事中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教育方式都有严重的不足。

总苛责“不完美的家长”似乎也很虚妄,生活中谁能完美?层层压力之下的成人们往往身不由己,种种偏差投射到孩子的教育上,问题可能成指数级别增长。

比起单一层面的指责,一层一层溯源因果,一丝一丝剖开连环悲剧中人物的不得已,显然会让故事更饱满、更有力量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三,“千层糕式”叙述切面。

(透露悬疑故事里“谁是凶手”这种要被唾沫星子淹死的行为,舒心酱自然不敢干,所以在对比小说和剧作的过程中,舒心酱会努力不剧透书中第二集之后的内容。)

毫无疑问的是,剧作角色在“好”和“坏”之间,形成了非常有张力的反转和对比。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很短的内容体量中,秦昊饰演的角色完成了很立体的极端大反转,人前的温和体面,内心的阴暗狠毒,交错的心理变态成因等等都非常具体、到位。

这固然离不开秦昊出众的演技,也离不开幕后团队不拖泥带水的塑造能力

扎实的桥段,像是千层糕的横切面,叙事功能很有层次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比如朱朝阳将妈妈的首饰藏起来、小心翼翼绑上头发,个性的细腻、不能说出口的猜忌、三人关系的微妙、为未来剧情打下的伏笔,凡此种种都在其中。

再比如秦昊看似“平平无奇”的学校桥段。

第一个场景是课堂,他以好老师的状态叮嘱学生们,学生们急着放学压根无心搭理他。

这是角色的背景:他的职业是教师,他的事业可能不太顺畅。

这也是个性侧写:他看似温和恳切。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第二个场景是办公室,同事提议聚餐之时他婉拒,表示爱人难得休息在家、他要回去做饭。

对同事和和气气,对妻子温温柔柔,典型的好男人形象。

第三个场景是电梯中小孩子的水枪玩闹,充满暗示。

第四个场景是家中,妻子和岳父母对他都很冷漠。

这种反差自然勾起戏剧冲突:好好的女婿为何不被待见?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接下来剧作以离婚、家宴等诸多细节,完成了这场变态心理的转折铺陈。

妻子家亲戚聚会,他迟到岳父不满:自罚三杯。

妻子在桌子下悄悄给他红包:你来给。

这个细节非常有意思,很生活,谁来给很重要。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通常这样的事情会在饭局之间解决、夫妻在家中事先商量好,但剧中这两位夫妻感情已破裂、连红包都要临场发挥。

妻子姑父问事业编制、姑母打岔给了一胳膊肘,入赘穷女婿的敏感人生、很鲜活。

爱而不得,长期被低估和歧视,苦苦伪装的良善表象下深藏扭曲的恨意

秦昊表演的细节、层次都很到位。

事实上这部剧是典型的群像,全员演技在线,秦昊、王景春、张颂文、宁理的好都有口皆碑、自不必说,意外的是05后小朋友们表现也很好、实在难得。

对比小说和剧版情节,目前已知的变动,有“严良”从前刑侦专家现任数学教授变成了小孩。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小说中这个严良的身份相对“局外人”,结局处以上帝视角揭开真相,虽然是徐静的亲戚、是张东升的老师,但身份游离在故事主体之外。

小说中的侦破者似乎变成了王景春饰演的民警,命案理应由刑警侦办(芦芳生饰演的叶军),两位戏份如何调整有待观察。

此外,离开孤儿院的原因,小说中院长涉嫌性侵,剧作中似乎变动较大,戏里小女孩的弟弟被领养后身患绝症无钱医治、她逃出后想办法筹钱救弟弟。原作中孩子们目睹女婿杀人之后敲诈的行为,剧中也被更改为“写警告信”(后续应该会和需要三十万挂钩),改动的理由大概是回避过度黑暗的叙述倾向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就目前内容来看,《隐秘的角落》已经堪称近期剧作大尺度之最,从实际操作角度考虑以上改动很好理解,让人怀疑的是剧作会否变更原作的黑暗核心。

如果为“避免过度黑暗”而更改《坏小孩》之为坏小孩的悲剧核心,舒心酱届时一定会跳出来骂街“烂尾”。

最后,来一点鸡蛋里挑骨头。

第一集开篇人物出场,剧作手法非常精准凝练,每个桥段显然都精心设计过、打磨过;缺点是人物线索太多,这样的交代方式可能会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懵圈

此外流浪的小女孩小男孩,无家可归的某些镜头里妆容头发似乎可以更脏兮兮一些,虽然孩子聪明过人、但毕竟居无定所又无收入来源,小脸蛋黑乎乎可能更符合情境。

(对比下两张图女孩的头发,头发黑亮柔顺的那张反而不够符合情境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豆瓣9.1,秦昊“秃”出了年度最高分国产片,寻常处见不寻常

舒心结语

面对《隐秘的角落》这样的剧作,你会角色“剧王”“高分”这样的形容太表面,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剧作中让人心疼唏嘘不已的悲剧质感,“好”和“坏”之间映照出的细思极恐,都已然突破娱乐品范畴而走向对人性的深层叩问、审慎思考。

迷路的坏小孩,从此只能活在隐秘的角落里;愿这世间永远有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舒心   剧作   头发   桥段   女婿   隐秘   豆瓣   寻常   最高分   小女孩   角落   细节   妻子   儿子   爸爸   角色   年度   方式   孩子   国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