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55万医疗费成热点,散播虚假信息已触犯法律

近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一张55万元的医院收费票据在网上引来关注。票据显示,一名1岁幼女从今年8月17日开始,住院4天直到8月21日,花费55万元。其中床位费620元,化验费930元,护理费80元,检查费1555元,诊查费120元,西药费550177.2元。

该票据在网上引起争议,“患儿住院 4 天花 55 万”的话题又上了热搜,在部分媒体的报道里,这被称作“天价医疗费”,前面还打上了“震惊”字样。

9月4日,医院和患儿家属接受了媒体的采访,网上的收费单是不知情的情况下流传出去,治疗完全符合指南,也是很有必要的。

4天55万医疗费成热点,散播虚假信息已触犯法律

对于此事在网上引起的波澜,患儿小花的妈妈称,“我孩子得的脊髓性肌萎缩症,要用进口药诺西那生钠治疗,用药是我同意的,我很感谢交大二附院救了我孩子的命,交大二附院的医生和护士对患者真的很好,这个药品交大二附院没有多收一分钱,大家也可以在网上去查药品的价格。”同时小花的妈妈对于收费单的流出和炒作也表示不满,“麻烦大家不要捕风捉影,多核实一下,拿一生病的孩子当炒作工具,不负责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一个普通家庭的正常生活。”

虽然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但这不由得想起成都49中坠亡学生的妈妈,想起广州家长伪造哮喘女儿被体罚后吐血的事件,近年来,我们好像经历了太多次反转。

4天55万医疗费成热点,散播虚假信息已触犯法律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隔着屏幕都对事件本身存在着辨别真假的障碍,但是有部分无良媒体和网友为了博取关注,存在虚构事件或是断章取义来引导舆论,目的在于争取更高的流量。

类似这些为了涨阅读量转发不实消息会构成侮辱诽谤吗?‍

因为转发不实消息属于散布虚假消息,一般不能认定侮辱但涉嫌诽谤,构成诽谤罪的需满足以下的条件:

1、实际发生的情况

(1)首先要有故意捏造并散布不实消息的事实,并且拿来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由自己虚构的。还有就是,捏造虚假事实的人又将这个虚构的事实已经向社会公开并扩散。

(2)散布的信息现在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3)按照当前的情况能判断出这行为的情节严重。

2、实际损害的东西

诽谤的行为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在网络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必须得针对特定的人进行。不过即使没指名道姓,只要其他人能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那就可以认为是针对特定的人。

3、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人的客观要求

构成本罪的主体要求是一般主体,即需要年满16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其监护人有赔偿责任。即对方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等的,16周岁以下的监护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4、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人的主观要求

这个条件的要求就是看行为人在做这件事时,具体是以什么为目的的。构成诽谤罪的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但还是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遇到诽谤或是受到侮辱怎么办? 更多法律问题,请点击下方卡片咨询专业律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所以,只是为了涨自己帖子的阅读量转发不实消息的,主观上其实没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并且这个消息也不是自己捏造的,所以一般无特别情况的,不会被认定为诽谤。

4天55万医疗费成热点,散播虚假信息已触犯法律

虽然这可能不构成诽谤,但是如果泄露了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需要承担民事侵权或者相对应的刑事责任。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4天55万医疗费成热点,散播虚假信息已触犯法律

回到患儿住院 4 天花 55 万这件事上,虽然这个新闻让更多人知道了罕见病,但这样的炒作会让中国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读者不清楚治疗费用高昂的原因,报道的媒体不知道吗?不是不知道,是故意断章取义,故意“标题党”,是流量至上的表现。

为什么媒体都爱用“标题党”吸引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网络上每天都会更新海量的信息,标题不吸引人很有可能就会被埋没其中;另一方面,这也是公众自己的选择,大数据时代下,每一次点击都是一次投票,标题党盛行恰恰说明用户喜好如此,这样下去,良币终会被劣币驱逐。

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兴趣,构思修饰标题没有错,但媒体应该要有自己的底线,道德和法律没有允许我们传播虚假信息;网友也应该谨慎使用自己的“投票权”,如果不想“标题党”充斥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请用行动告诉世界你的选择,遇到虚假报道,可以反手举报,遇到不错的内容,也请记得为它点赞加油。

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咨询专业律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虚假   诽谤罪   目的   行为人   热点   自然人   信息   票据   交大   名誉   主观   公民   事实   消息   医疗   标题   法律   媒体   费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