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周星驰之后再无优秀的草根电影

为何周星驰之后再无优秀的草根电影

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电影类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厘头喜剧电影不仅是香港电影独有的特色,也是对香港喜剧传统的继承。

在香港的无厘头电影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被发展到极致的世俗文化和民间故事。在周星驰这里,除了对传统香港喜剧电影元素的运用之外,他还加入了独特的周氏思考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是香港文化进入后现代之后的一种表现,细细品味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可以发现,在他的电影中并不是只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先锋表达,还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谈论周星驰的喜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无厘头”三个字。不是所有的无厘头喜剧电影都是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和破坏。无厘头表达的内核其实对现实的另类表达,这种表达仅仅是颠覆了人们的常规理解。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表面看起来是插科打诨和嬉笑怒骂,其内里依然非常严肃的哲学思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周星驰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底层人民的命运以及小人物对情怀以及道义的坚持。

为何周星驰之后再无优秀的草根电影

从固定模式走出来的周氏喜剧类型。


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电影的故事情节都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小人物心怀梦想,却不断受挫。经过磨难之后,终于想明白了。

他电影中的小人物都心怀一种很卑微的英雄梦想,而这种卑微的英雄梦想其实就是他电影里的草根精神。

这种故事模式和一些戏曲故事的模式很相似,所以,周氏喜剧尽管内容各不相同,模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九品芝麻官》里的包龙星、《喜剧之王》里的尹天仇、《食神》里的史提芬周等角色都遵循了这样的故事模式。

这些角色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他们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宏伟的理想,只想过上好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残酷的现实却总是给他们迎头一击,让本身就一无所有的他们更加困顿。

经过一系列的磨难之后,他们或者过上了平凡的小日子,或者突然想明白了。就如那句调侃,用尽全力,过上了平凡的日子。

很少有现代电影像周星驰的电影这样简单直白。“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湎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适应观众的心理需求是一种不然,这就意味着进入消费市场的电影必须在艺术性上进行妥协。

有很多先锋性的电影刻意制造一种距离感,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常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割裂来营造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以此来增添电影的内涵。

这些电影的确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解读空间,也带来很多可能,但这种类型的电影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欣赏的门槛。

周星驰的电影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他的电影就像一些有趣的作文,严格遵循着固定结构,结果也一目了然。而且所有电影的结尾都遵循着一个普世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为何周星驰之后再无优秀的草根电影

对底层人物的关怀是周氏喜剧的核心。


从九十年代到千禧年间,周星驰的喜剧题材在不断发生变化,电影中的角色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是,这些角色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都是底层人物。

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人都会面临各种问题。毕竟,这个社会大多数都是小人物。

在社会面前,小人物的力量永远是弱小的,卑微的,微不足道的,这些小人物所代表的英雄梦想也是最为简单,最现实的梦想。

周星驰在电影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都是草根阶层的人物,在《少林足球》里,小人物是一个不放弃理想的拾荒者,在《大话西游》里,小人物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山贼,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小人物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发明家和妇科医生。

这些世俗化的人物构成了一副热气腾腾的底层生活浮世绘。

为什么周星驰电影里的底层人物格外触动人心呢?

因为周星驰电影中的小人物带着世俗的智慧行走江湖,他们追求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在某些时刻,他们自私软弱、贪财好色,爱占小便宜,沾沾自喜,可在原则问题上通常是善良正直的。他们有小人物的弱点,也有小人物的勇气。

这种复杂矛盾的草根精神正是周星驰电影里最动人的地方。周星驰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刻画,折射出了时代变迁中小人物的生存境况。

为何周星驰之后再无优秀的草根电影

对道义的坚守是周氏喜剧中最动人的地方。


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虽然夸张但他仍然非常重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真实的世俗观念。在这些小人物的身上,我们看见的不仅有狡猾,还有他们对人间情怀以及传统道义的坚守。

在《周星驰映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后现代文化氛围中孕育诞生的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不管创作上是如何以后现代核心观念的疏离拼凑、解构嘲讽来决定故事构架和表演方式,周星驰还是将最抓住观众、最感人肺腑的部分着力在传统道义情理观念上,继承了中国文化儒家学说奠定下来的崇尚真善美、惩罚假丑恶的传统精神。”

这段文字是对周星驰电影最好的注解。

在《审死官》里,虽然宋夫人总是嘲弄殴打自己的丈夫,可当宋夫人被蒙冤屈打时,她会伏在丈夫肩头嘤嘤哭泣,丈夫也会好言安慰。

在《鹿鼎记》里,韦小宝虽然贪财好色,但始终对朋友忠诚,对师傅孝敬。

在《家有喜事》、《百变星君》、《武状元苏乞儿》中都可以看见浓浓的人间情感。

周星驰说,他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情感,而且这些情感是比较纯粹和单纯的,因为他觉得情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人生里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周星驰的电影虽然具有先锋性和后现代性,但其内核依然是对传统的守望,对情感的呵护以及对道义的坚守。

为何周星驰之后再无优秀的草根电影

在香港电影中,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很少有人能够成功模仿周星驰的电影风格。

喜剧到底是什么呢?

金凯瑞说:我的喜剧天赋,来源于绝望。

陈佩斯说:喜剧,就是要你自我折磨,精神或肉体的折磨,才能达到被别人笑的效果,这个开心是幸灾乐祸的。

黄渤说:反正,我看自己的喜剧从来没笑过,笑不出来。

在周星驰这里,喜剧就是小人物对英雄梦想的坚持。

为何周星驰之后再无优秀的草根电影

2017年,导演卢正雨拍摄了《绝世高手》,我在网上看见了这样的评价:有人在认真拍无厘头总是好事,模仿周星驰能有六分,仓田保昭那段最好玩。跟《恶棍天使》一样的毛病,想在后社会主义中国造出一个草根社区对抗资本家的故事来,却没发现那种小人物的温情和斗志是不属于我们的过去。基础错了,掺进再多的怀旧元素也没用。

这段评价也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周星驰的电影始终有一种世俗的美感和诗意,比如《喜剧之王》里的台词:“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也不是,天亮后会很美的。”

《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台词:“只要你说我行,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说我不行,我也不在乎。”

《长江七号》里:“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些台词人人都会说,可只有在周星驰的电影里,这些句子才有诗意。

周星驰的电影是一种底层经验表述,在这种表述中是他对草根文化的肯定,他对人间情怀以及传统道义有自己的理解,由此,他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也构成了他电影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

小人物面对大时代的变迁更多的是无奈,他们只有通过自嘲、自娱自乐的方式来证明个体的存在,或者以微弱的抗争来表达自己生命的价值。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这些小人物都变成了有血有肉的草根英雄,这恰恰是周氏电影里来自现实生活却不流俗的现货色彩,他用草根英雄给大众构筑了一个世俗梦想,让社会的裂痕处照进一束耀眼的人性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草根   无厘头   电影   道义   小人物   底层   世俗   喜剧   传统   喜剧电影   优秀   模式   英雄   人物   梦想   社会   周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