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为什么从科研禁区变成了科幻热门

电影《徐福》从生活在研究所里的少年“徐福”开始,他被创造出来之后就一直过着从衣服到饮食都被高度控制的生活,虽然一切看上去尽然有序,却非常让人窒息。当患有癌症的前情报局特工闵基宪出现后,一切都开始改变了。

徐福是实验体,他的身体里隐藏着永生的秘密,能够治愈一切人类顽疾。闵基宪是实验者,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为了治疗疾病,闵基宪被安排到徐福的身边。两个人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有了联结,然而,永生并不意味着幸福。

克隆,为什么从科研禁区变成了科幻热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一种体面的死亡方式,或许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电影《徐福》中,永生不再是具有东方文化意蕴的对生命延续的贪恋和期望,而是带着西方思辨哲学式的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凝视和追问。

“永生”是生命在时间中不断延伸,让生命保持无始无终的状态,一切的生存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时间面前都会成为虚无。永生的徐福丧失了对时间和空间的丰富感受,他在一个被提前设置好的系统中重复呼吸。

如果,这就是永生,会有多少人选择成为“徐福”呢?

博尔赫斯写过一部小说《永生》,小说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永生的故事。他在书中写道:“死亡和它的隐喻, 使人们变得更聪明而忧伤。他们为自己朝霞般的状况感到震惊: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每一张脸庞都会像梦中所见那样模糊消失。在凡夫俗子中间, 一切都有无法挽回, 覆水难收的意味。”

克隆,为什么从科研禁区变成了科幻热门

死亡,会让人学会珍惜,永生,只会让生命变成没有意义的荒漠。

关于永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在我所知晓的关于“永生”的理解中,我最喜欢的是别尔嘉耶夫的观点:永生不仅是个人的永生, 更关键的, 它是个人的“个性永生”。但这个个性却不是通常心理学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 人“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个性, 意识到自己不但属于自然界, 而且还属于精神世界。所以人才认为自己属于永恒并追求永恒。在人身上, 永生的和永恒的不是心理的元素和肉体的元素, 不是处在独立状态的这些元素, 而是精神的元素, 它在心理和肉体的元素中的作用便构成了个性。

《徐福》的台版译名是《永生战》,这个名字其实更符合这部电影。

电影中的情报特工通过徐福换取更稳固的地位和更雄厚的资本,研究所的会长想通过徐福来治愈自己的不治之症,闵基宪想通过徐福拥有健康的身体。他们都在寻求不同意义上的永生。

所有追求永生的人都注定了自身的悲剧性,因为全部生活的悲剧都源于“有限的东西与无限的东西、暂时的东西与永恒的东西的冲突, 来自作为精神生物的人和作为在自然界生活的自然生物的人之间的抵触。”

克隆,为什么从科研禁区变成了科幻热门

追求永生其实就是在追求另一种意义上的死亡。

徐福说,他想成为什么。成为就是存在,哪怕只是一瞬间,他也想成为什么。

克隆从科研禁区到科幻热门折射出来的是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毕竟对个体生命来说,存在的意义太重要了,存在的意义便是生存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赫斯   实验者   科幻   自然界   禁区   特工   肉体   元素   科研   意义   身体   状态   东西   热门   精神   生命   时间   个性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