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文 / 碑妹

排版 / 南野文

第一次知道「李焕英」这个名字,是在2016年《喜剧总动员》的舞台上。

台上和台下,所有人都在捧腹大笑,只有贾玲哭着,满眼满脸尽是眼泪。

再一次看到贾玲像这样泣不成声,是前几天她在综艺舞台上提起这部电影。

她啜泣着,哽咽地说,「我把我的心掏出来了,给你们看。」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但显然,五年前那短短的27分钟,远无法道尽积压她多年的内心遗憾。

这一次,她以最发自肺腑的姿态,让李焕英的名字,出现在更多更多的观众面前,并被牢牢记住。

也让更多更多的观众,在这个春节,都迎面与李焕英打了个招呼。

01

你自然能挑出它不少缺点。

最明显的两点。

其一,它落入了大多数喜剧电影的俗套:喜剧手法单一。

框架还是小品的框架,整体依旧还是小品形态,叙事也是生涩的。

这也导致,小品逻辑下营造出的笑点被搬上大银幕后,稍显扁平。

举个例子。

沈腾饰演的厂长儿子沈光林为了装X,到处说自己是通过无敌的才华获得的播音员身份,此时在场有人开口了,一口字正腔圆的播音腔,瞬间打脸。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单看这个片段,喜剧效果确实拉满。

但这种与主线粘合度不高的段落,实质上还是片段式拼凑的表达,少了剧作的布局和视听的惊喜。

其二,片中的眼泪太多太泛滥了。

尤其是最后的桥段,剪辑处理得还是十分稚嫩。

当然,这些眼泪,我压根不觉得是电影为收缴眼泪而给出的刻意煽情。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它更像是贾玲自身投射后一次情难自禁的情感宣泄,是一次不管不顾的情绪释放,也是一次完成疗愈的自我和解。

我更相信,在这部电影背后,浸润了更多我们看不见的、更密集的、怎么也止不住的、从伤口里不断涌出的伤痛和眼泪。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坦白说,从专业角度看,在这些缺点面前,豆瓣8.3的成绩,其实是掺杂了众多观众的眼泪和宽容的。

但我私心里,确实很难给它打分。

因为它太真挚了。

并且电影任由这些真挚盖过了前半部分所有的缺点,每一处,都焕发着真实细腻的触感。

以至于从电影出片名开始,看到那个英文名「Hi Mom」出现,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这种掏心的真挚,甚至掩盖了它所有电影技法上的稚嫩。

所以当我看到晓玲趴在焕英的大腿上嚎啕大哭,嘀咕着「我不行」的时候;当我看到晓玲在结尾时一边跑一边哭的时候;当我看到晓玲和焕英说着「下辈子我来当妈」的时候;当我看到所有往事一幕幕浮现的时候…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哪怕觉得这些眼泪处理得不够高级,但我还是被狠狠戳中了。

因为,这就是贾玲发自肺腑的表达,也是她刻骨铭心的伤痛。

而真挚,在今天的电影中越来越稀缺,越来越难得。

你在这部电影里,看不见任何掺假和虚伪。

只有最赤诚的坦露。

02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其实算不上新鲜。

母亲李焕英遭遇车祸后,贾晓玲穿越回1981年,与年轻时的李焕英做起了朋友。

类似的故事,我们见过太多了。

所以贾玲在这个俗套的故事里,藏了点不一样的东西。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比如「巧」。

当贾晓玲在病房里醒来,电视里正在播放黑白和彩色胶片,她再往前一步,随即坠入黑白世界。

跟随她的视线,黑白世界渲染成彩色。

这既是与电视内容的呼应,也与时代背景完成了契合。

再往下琢磨,发现,巧里面,还藏了几根「刺」。

这一群优秀喜剧人,顺起了他们最拿手的武器,玩起了黑色幽默。

文艺晚会上,沈光林上台表演二人转,他假意摔倒之后,场下观众却出乎意料地始终不笑。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只是时代不同带来的笑点差异吗?

也不全是。

场下有人觉得好笑,可周围人都没笑,尤其厂长皱着眉抽着烟,自己又怎么敢笑。

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很显然,是对权威的揶揄和讽刺。

二,在那个所有人都遵从集体意愿的年代,个人的笑声发不出来。

这场戏里,包括谄媚的主持人和慌忙给厂长点烟的助手,都是绝佳的时代符号。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这还不够。

它最难得的地方在于,用一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主线,让「穿越」这个超现实元素得到落地。

贾晓玲觉得自己从没让妈妈高兴过一回,所以回到过去,她最想做的,就是让李焕英高兴。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她想要改变李焕英的人生轨迹,甚至觉得:「如果没摊上我这样一个女儿就好了」。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如此,人物便有了内在驱动力。

而当所有的剧情都被这条主线串连起,所有的笑点围绕着它展开时,喜剧包袱也因此落地,变得顺其自然。

不曾想,李焕英又以一句「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回应了贾晓玲穿越之后所有的努力。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更狠地来了。

正当你以为故事已接近尾声,它用一记反转,打破了所有类似题材的固有套路,也推翻了前期所有的剧情铺陈。

这个反转,让前期电影出现的逻辑割裂之处,都成了精心藏匿的骗局和伏笔。

与此同时,它又调动出同样桥段下的不同视角,用视角转换,慢慢接近李焕英那个最真实最清晰的模样。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电影产生了两重交互,一重,是电影中的贾晓玲与李焕英;另一重,来自现实中的贾玲与李焕英。

你会发现,再强的共情营造,都不如来自于「真人真事」的情真意切。

03

李焕英爱笑。

李焕英想要一个大点的冰箱。

李焕英一直想看一场女儿的表演。

48岁那年,李焕英把贾玲送进大学,贾玲也给李焕英买了一件绿色的皮衣。

李焕英很喜欢,总说这件大衣,如果再绿一点就好了。

谁也没想到,绿大衣尺码小了,拿回去换的途中,她就去世了。

为了多赚点钱,李焕英坐在父亲的拖拉机上拉稻草。稻草堆得太高,她怕稻草掉下来,就坐在上面压着草,却遭遇了意外。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李焕英的故事停留在了48岁。

但李焕英与贾玲的故事还在继续。

贾玲和李焕英一样爱笑,如今,她成为了被人人喜爱的喜剧演员,成为了国内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她把李焕英的名字留在了中国电影史里。

电影片尾,李焕英穿上了那件合身的、更绿一点的大皮衣。

仔细听,你还能听到更多电影之外的啜泣。

片里最搞笑的一场戏。

贾晓玲和沈光林在台上滑稽地表演,李焕英在台下笑得前仰后合。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但这却是最催我泪点的地方。

台上的贾晓玲在笑,但你在她的眼神里,分明可以看到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那一刻,台上的贾晓玲,与台下的贾玲产生最大的重叠。

这场表演,正是贾玲与李焕英的隔空相望。

你能在其中看到贾玲无保留的坦露,感知得到她的用心,感受到她的那颗真心,在怦怦直跳。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和贾晓玲一样,打我有记忆起,我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她会像李焕英一样,希望我只要平安健康就好。

她会像李焕英一样,她自己生病住院了,心里还是担心陪护的我在医院睡得好不好。

她会像李焕英一样,学着了解我喜欢的东西。

哪怕对电影不感兴趣,她也会读完我的每一篇文章,然后拉着我爸爸郑重其事地点个在看。

她会看我们文章底下的所有评论,看到有人留言骂我,她会比我还生气,然后打电话叫我别把这些留言放出来。

总之就是特别可爱。

我知道,她只是想要离我的生活近一点。

我也早就已经忘了,她曾是个灿烂的花季少女。

我更不曾知道,年轻时的她,也曾漂亮、活泼、聪明、明媚…

这个春节,因各种原因,我没能跟我的李焕英看这部电影。

我觉得好遗憾好遗憾,我好想借着这部电影告诉她,我真的很爱她。

但没关系啊。

我想,李焕英们,全都知道。


「作者」

《李焕英》不够好,但「李焕英」已经足够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桥段   主线   厂长   稻草   台下   真挚   小品   台上   喜剧   遗憾   观众   眼泪   更多   故事   电影   李焕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