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心晴计划#

文| 丁小米

图| 网络 侵删

声明:所有作品均为@丁小米Amy 原创,拒绝抄袭和洗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临近端午,父亲的生日请来了年近90的老祖母--父亲的亲生母亲。

席上,父亲对祖母恭恭敬敬,祖母偶尔一两句训话也不敢出声。这是父亲与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在祖母面前最大的差别。

大约是分开多年来的一种疏离吧!想亲近,却不敢亲近,也不知该如何亲近

因为,父亲是过继子。

01 被割裂的亲情

父亲的生父和养父是亲兄弟。在他们那个年代,过继是件稀疏平常的事。

父亲的养父没有生养,生父子女成群。于是,在10岁那年,养母牵着父亲的手,带到了他们家。

听母亲说,到了养父母家的父亲很可怜,陡然从自己的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把那里当自己家,喊别人作爹和娘。

养父脾气暴躁,有时会打养母,挨打后的养母会将脾气发在父亲身上,打骂、不给饭吃是常事。

养父也会打父亲,听说有一次一棍子打在父亲腰上,当时父亲昏死在柴堆上。一直到现在,只要变天,他的腰就会疼。

但是父亲很倔,从不回自己家告诉亲爹亲娘。或许,他知道,那已经不是他的家,他们也不再是他的爹娘了。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16岁那年,我们这建厂,父亲当了倒班工人。有一天夜里,下了中班回家的父亲怎么都叫不开门。只有那一回,他去了自己过去的家,站在外面默默的望着曾经生活了10年的地方。

正巧祖母走出来方便,看见房子外面有个人影,有点像自己的儿子,就叫了一声。

父亲跟着祖母进屋,祖母得知他还没有吃饭,就心疼的给他下了碗面,父亲吃完就走了。

为这,祖母去了一趟父亲的养父母家,跟他们说:“你们如果不想要他,我就把他领回去。”

打那以后,父亲的日子才好过一点。

农村有句俗话:“下堂不为母,过继不为儿”。过继给别人的儿子,就算再心疼,也已经不是自己的儿子。

一来,是自己子女众多,无暇顾及;二来,既然给了别人,就不能再插手别人家的事,这是过去的规矩。

所以,即使后来,父亲的养父母已经去世多年,祖母对待他和其他几个养在身边的子女依然差别很大。

于过继子而言,虽然多了一双父母,却并非幸福的拥有两个家。从离开自己家的那一刻,他们实际上就已经没有家了。

父母亲情,变得遥不可及。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02 被忽略的过继子

过继,又称“过房”,是传统宗族观念中的一种收养行为。为延续香火,大多过继的是儿子,称为“嗣子”。

当一个家庭需要后嗣时,就从宗族或其他亲属中,收养一位子女以维持祭祀香火。即使一名男性无子身亡,家族仍可为其选择一位嗣子,形成亲子关系。

过继与普通收养关系的区别在于:过继子与收养的家庭有血缘关系。

过继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晋书·宗室传·彭城王纮》:“纮字伟德,初封堂邑县公。建兴末,元帝承制,以纮继高密王据。”

三国中的袁绍就是过继给他伯父的嗣子。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对于过继,孩子没有发言权,甚至也不必征得孩子母亲的同意。在家长制的时代,都是由一家之长的父亲或祖父母,再或者是家族的族长拍板决定。

几乎没有人问过孩子的意见。孩子就像一件私人物品,由一家“转让”给另外一家。

就连现在到网上去搜索,得到的信息也绝大多数为咨询如何过继,以及过继之后的财产问题,鲜少有人谈及过继子亲情困惑和情感归属。

就仿佛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他们被转让来转让去对本人都不存在任何影响。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的孩子内心是受到很大伤害的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03 过继对亲子关系的伤害

我有一位同龄亲戚,他小时候也曾经被商议去过房。虽然最后并没有真正成为过继子,但直到现在,说起这件事,他依然对父母有不理解,也有怨言。

他说:“真是不晓得怎么想的,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就说要把我给别人,就不喜欢我。”

所以,现在他去妻子娘家的次数远比回自己家的次数多的多。

那么,被“转让”的孩子内心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呢?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般而言,缺乏父母支持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较低,妨碍了他们建立良好的品行和达到较高的成就。这不但影响孩子个人和家庭,而且对国家也不利。“

而这种伤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与亲生父母的情感疏离

被过继的孩子由于在过继前,并没有人跟他沟通,征求他的意见,这就会让他认为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父母并不在乎他们。于是造成对亲生父母的情感疏离,内心产生隔阂,即使成年之后,也再难跟父母亲近。

第二,自我认知的混乱

就像我那位亲戚一样,一方面他埋怨父母,另一方面在他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或者自己本身有问题,父母不喜欢,所以才会独独挑了他送给别人。

法国教育家卢骏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而自我贬低的孩子成年以后很容易产生自卑,存在低价值感。这就使得他在人际交往中或者孤僻,或者喜欢去迎合别人,形成讨好型人格。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第三,不能融入新的家庭

一个原本有着亲生父母的孩子,被送到别人家,即使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但在孩子心中,也很难接受这突然从天而降的新家庭和新父母。

这样,在和新家庭的磨合时,就更容易产生矛盾:新父母可能因为孩子的不主动亲近而迁怒于孩子,而孩子由于新父母的严厉又会更难亲近他们,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被过继的孩子处境是比较尴尬的,原家庭回不去,新家庭融不进

第四,对未来婚姻和家庭带来负面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句话:“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由于从小被迫离开自己父母,寄人篱下的生活,很可能让孩子无法形成健康的婚姻家庭价值观,使他们在未来更趋向于利益化,不能更好的打造温馨幸福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结束语: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的认知尚未成熟,但他们有感情,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转让,这是对他们感情的伤害,也是对他们人格的伤害。

现在,过继的现象很少了,但也曾见过有网友咨询,自家亲戚想要过继自己的孩子,该怎么办。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已经懂事,那么请征求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可以,留在自己家里养;如果可以,不要让孩子成为有家不能回的过继子。

那么,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个要求,你会愿意将子女过继给别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丁小米,一个爱码字的佛系“码农”。这里有情感故事、人生感悟、影评剧评、书评,还有不定期分享的创作心得。喜欢就关注我@丁小米Amy

前期内容:

“我付出这么多,为何越过越糟心?”:一味付出的婚姻未必幸福

苏青《结婚十年》|一个女人从依附到独立的转身:谋生之外也谋爱

10年后重温《青蛇》:看的不只是爱情,还有在情中浮沉的众生相

《英儿》:顾城绝笔之作| 畸恋下,激流岛上“女儿国”的幻灭

更多内容,点击@丁小米Am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继子   嗣子   养母   养父   宗族   养父母   隐痛   祖母   小米   亲近   亲戚   子女   观念   父亲   儿子   父母   孩子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