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孩子太脆弱?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后,或许你会明白他们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文| 丁小米

图| 网络,侵删

声明:所有作品均为@丁小米Amy 原创,拒绝抄袭和洗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届孩子太脆弱?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后,或许你会明白他们

最近,看到一个因为家长教育不当而发生的悲剧,而在相关的报道下,那些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家长当众责罚的孩子,不少都有过这样的冲动

有一位网友说:当时脑子乱哄哄的,耳朵里听到很嘈杂的声音但又听不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跳下去,跳下去一切都结束了。

还有的网友说:当时就是想着跳吧,让他们后悔一辈子。

看完评论让人触目惊心,在那一念之下,会有多少个家庭差点就此支离破碎?

评论中,依然也不乏有家长的声音: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点挫折都经受不住。我们那时候谁不挨打,还不是没羞没臊的活着?

的确,小时候我也挨过打,但是回忆了很久,都是回到家里挨打,也都是比较严重的事。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偷偷跟着大孩子跑到池塘去游泳,还有一次是6岁那年因为中午不睡觉被老师拧耳朵之后逃学。

而且那都是很小的时候,大概小学三年级以后,就没挨过打了。

如果是十几岁以后在学校、在老师同学的众目睽睽之下挨耳光,我无法想象那个场景。

曾经,对于这种事,我也感叹过: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弱。但是,眼看着一桩桩的惨剧发生,作为有孩子的家长,我觉得是不是我们误解了坚强的含义,也误解了管教这个词?

这届孩子太脆弱?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后,或许你会明白他们

01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一个理论:

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954年,马斯洛又在他的著作《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到了另外两种需求: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这就是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这些需求会在人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据198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更依赖于生理需求,也就是保证个体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需要。

所以,儿童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非常重,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你怎么打他骂他他还往你跟前凑的原因,这是一种基于生存的动物本能。

对尊重需求,在青少年时期要求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会慢慢减弱,直到老年,转化为对安全需求最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好“管教”的原因。

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苏醒,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此时的他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粗暴的“管教”,而是希望父母长辈能把自己当做一个成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做朋友”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很冲动,在自尊心受到强烈冲击时,他们也许并不会想什么更深奥的道理,比如说:父母为自己好,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等等。他们有可能在那一瞬间只是觉得无法面对,也不想去面对,只希望结束一切。

这届孩子太脆弱?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后,或许你会明白他们

02

父母们也都曾经年轻过,也都是这么长大。那么,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么冲动?

可是,回想一下,我们又是怎么长大的呢?

作为70年代末的人,在我们小时候,孩子基本上都是放养。温饱问题刚解决,大部分父母主要精力都在工作上,孩子基本上就是自己长大的。

我自从有记忆开始,白天就是跟附近的大小孩子玩,父母只管三餐饭和晚上睡觉。

上学之后,学习也都靠自己,因为那个年代父母文化高的不多,也没时间管。

调皮了,不听话了,回家打一顿,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自由,这种自由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而现在的孩子呢?独生子女,社会条件限制,安全问题,父母的焦虑等等,让一家人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

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孩子从呱呱坠地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各种培训班,父母长辈的期待。

于是,很多时候,一点点小问题,在“大人”们的眼中就会变得无比严重,似乎就因为这一点问题,孩子就废了,就不能成才了。

重重重压中长大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逆反心理就会更加强烈,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长大了,要自己做主了。而这时如果父母依然采取的是强压政策,那么,必然就会引起反弹。

这种反弹,要么是伤害自己,要么是伤害别人。

这届孩子太脆弱?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后,或许你会明白他们

03

孩子的出生是一张白纸,当他们出现问题时,那么一定是教育他们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我有个朋友,她儿子小时候活泼可爱,虽然老人带有些娇惯,但大毛病没有。然而,后来孩子渐渐大了,只要作业没写完或者学习不认真,他妈妈就是一顿骂或者一顿打,撕作业是常事。如果孩子顶嘴,照脸上就是两巴掌,再不然上去就是两脚。听说孩子的父亲也是这样,打他从来不挑地方。而那时候,孩子才几岁。

现在孩子十一二岁了,他妈还照样不是打就是骂。结果孩子还手了,虽然打不过,但会互相拉扯。

如今她儿子也很孤僻,每天对着电脑,很少说话,很少跟人对视,眼光总有点躲闪。我劝过我朋友,孩子大了要改变教育方法了,现在是能打得过他,再大一点呢?

但是她不以为然,反而说这儿子养着没用。

这届孩子太脆弱?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后,或许你会明白他们


结束语:

美国著名的作家珍妮·艾里姆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没吃过苦,的确缺乏挫折教育。

但是有些家长误解了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等于一味的打骂,而是在孩子面对困难和失败时,鼓励、引导他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正确处理。

挫折教育更不是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是否定孩子这个人,将想法强加于孩子。

孩子,首先是个独立的人,其次才是我们的孩子。不要再用“我们那时候……”“孩子应该……”来要求孩子了。

扪心自问,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能自我控制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倘若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被人当众辱骂、扇巴掌,自己又会作何感想,有何反应呢?

教育要趁早,立规矩也要趁早,不要等孩子已经长大了再来以侮辱的方式“管教”他。

如果不能从悲剧中反思,那么悲剧只会不断重演。

你们说是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这届孩子太脆弱?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之后,或许你会明白他们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丁小米,一个爱码字的佛系“码农”。这里有情感故事、人生感悟、影评剧评、书评,还有不定期分享的创作心得。喜欢就关注我@丁小米Amy

前期内容:

安欣教你挑老公:有这5个优点的好男人,可要把握住咯!

霍英东原配吕燕妮逝世,霍家长房3个媳妇,代表了3个时代的女性

更多内容,点击@丁小米Am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亚伯拉罕   需求   孩子   作业   小米   误解   挫折   悲剧   层次   冲动   脆弱   小时候   时期   家长   父母   自我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