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如故》悲剧收尾,从原著小说到影视,终是流尽了眼泪


《周生如故》悲剧收尾,从原著小说到影视,终是流尽了眼泪

《周生如故》大结局,周生辰惨遭剔骨,时宜投城而亡,自此,前世的悲欢终被掩于尘土。

剧版《美人骨》在小说建立起的大框架下给这个故事填充上了更多的细枝末节,关于家族、关于权谋、关于宿命、关于得不到的圆满。

01 晓誉与漼风

被赐婚那晚,崔师兄与大师姐的告别是整部剧的第一个泪点。

晓誉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以身份为由先行表达对漼风有爱慕之意,漼风却打断她说:“漼风爱慕将军,却不敢言,自始至都是崔风爱慕将军,求而不得。”

两个相互爱慕的人啊,不敢吐露却又不甘深埋于心,彼此顾及又小心维护着对方的骄傲,明明两情相爱,明明近在眼前,却不能宣之于口。

这场戏看得心尖疼,又很苦,不能哭出声的苦。

《周生如故》悲剧收尾,从原著小说到影视,终是流尽了眼泪

寿阳一战,两位将军相对而立,彼此承诺,就算一人被俘,令一人也绝不撤兵,万事以王军为先、战事为先、百姓为先。

没想到后来预言成了真,漼风被俘,敌人要求南辰王军撤兵。作为将军,晓誉即使心中万般苦痛,也从未动下撤兵之念,甚至做好了漼风战死的准备。

那一幕过于震撼,什么是悲,这就是悲,你我之间有爱,但又不止是情爱,还有为国家为百姓的大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疼痛。

《周生如故》悲剧收尾,从原著小说到影视,终是流尽了眼泪

小说中原没有这段惹人心疼的故事,现在看来加的很是成功。

其实整部剧看下来也非常喜欢“宏晓誉”这个角色的设定,面容清秀、身上有侠义之气,眼里有慕人之爱,编剧、演员、导演都恰到好处。


02 周生辰与漼时宜

初见时,她年龄尚小,扶着城墙,见到了众人口的周生辰。

长夜破晓,三军齐出。狼烟为景,黄沙袭天。

他立于高台,俯瞰大军,素手一挥,七十万将士铿然跪于身前。

这就是真正的周生辰,家臣上千,手握七十万军的小南辰王。

无论小说还是影视,故事皆由小南辰王的风华正当时展开,无论是刚拜师那年,还是成人之际,在十一眼中,师父一直都是伟大的盖世英雄。

《周生如故》悲剧收尾,从原著小说到影视,终是流尽了眼泪

年少已倾心,却是爱在心口难开,漼氏家族的身份给了她靠近周生辰的机会,也给了她不可抗拒的使命,漼母如此,漼风如此,时宜也逃脱不了。

“终生不娶妻妾,不留子嗣”的承诺在遇上时宜后必定泛起过涟漪,他后悔吗?他又怎能后悔,他是世人眼里最敬重的王啊。

不回头,便是不盼归期,不见牵挂。这样才能不畏生死,舍命沙场。

他冷静、克制、隐忍,发乎情止于礼,一直以来他都清醒地守着跟时宜之间的那根线,为了时宜,为了王军。

《周生如故》悲剧收尾,从原著小说到影视,终是流尽了眼泪

何为剔骨?只因他一身美人骨,盛名在外。

那太子偏就要在天下百姓面前剔去他的美人骨,以儆效尤。

这场戏啊,演员哭、剧组哭、读者哭、观众也哭……

不止虐,更多的是悲。

虐恋往往充斥着数不清的误会与仇恨,两个人相爱相杀互相折磨,而观众们也乐于在玻璃渣里捡几颗糖吃。

而悲则暗含深深的宿命感,是受门族束缚的爱而不可说,是忠臣死于叛军刀下,是为和平放下刀剑的小南辰王受刑而亡,是战无不胜的南辰王军靡旗辙乱……

那些曾经美好过的事物,仿佛都在告诉观众——好人,并非都是好报。

因为不公、因为惋惜、因为光明尚未驱散黑暗,所以大家悲从心来,一发不可收拾。

《周生如故》悲剧收尾,从原著小说到影视,终是流尽了眼泪

“辰此一生,不负天下,唯负十一”

有愧疚,有怜爱,独无后悔之意,他到死都正义凌然,当真是应了那句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一世,流了太多的眼泪,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无一人圆满,惟愿下一世,残缺的都圆满,美好的依旧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家臣   寿阳   高台   风华   以儆效尤   时宜   生辰   收尾   原著   宿命   圆满   将军   悲剧   观众   后悔   眼泪   美人   百姓   影视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