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情感解忧铺#

文| 丁小米

图| 网络,侵删

声明:所有作品均为@丁小米Amy 原创,拒绝抄袭和洗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对于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很多人说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并没有爱情,有的只是权衡利弊之后的彼此妥协,或乱世之中的相互慰藉。因为范柳原的浪荡子身份,和白流苏的那容不下失婚女的娘家。

我并不以为然。

或许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那么纯粹,但,他们确实是相爱的。只是,这两个人在爱情观上,一个是浪漫主义者,一个是现实主义者。

而他们对彼此的种种试探,也恰似一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锋,最终两个人在不断试探中找到契合点,将浪漫与现实相融合,真正的走到了一起。


张爱玲,一个没落的贵族,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从小缺乏家庭温暖的她惯于冷眼旁观周遭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正如余秋雨对她的评论:“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她的笔触总是有些尖刻,惯于写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在她笔下的女性,多为盘算着自己的生计,因为她们原本面对的就是并不友好的世界。

同时代的萧红曾经感叹:“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了解了当时的背景,想必会对白流苏的现实有一丝理解,就如范柳原说的: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01 白流苏的现实主义爱情观:爱情的目的在于婚姻,婚姻的目的在于谋生

她未尝不想出去找个小事,胡乱混一碗饭吃。再苦些,也强如在家里受气。但是寻了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倾城之恋》的开篇依旧很热闹,张爱玲的小说有很多都是这样,热闹的开场与落寞的结局相呼应,更能衬托出那末了的一片沉寂。

这一场热闹是由白流苏的前夫过世引起的,至亲们的吵吵嚷嚷、冷嘲热讽只为赶这个离了婚、寄居在娘家的女人出门。所以,对于白流苏来说,她急需要借助婚姻来摆脱目前的窘境,除此以外,她别无办法。

这时范柳原的出现无疑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她无论如何也要抓住他。这不仅是解救自己,也是向那些轻视她的人示威,是一种报复的快感。

她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已经完了么?早哩!她微笑着。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骂得比四奶奶的话还要难听。可是她知道宝络恨虽恨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

白流苏是个28岁经历过婚姻的离婚女人,并且身处窘境,对这时的白流苏谈爱情,和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并无二致

这让我想起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中的斯嘉丽。

斯嘉丽在面临塔拉庄园被限期缴纳新附加税,交不上就要被拍卖的困境时,想到了一直爱着她的白瑞德。于是,她也像白流苏一样,试图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去达到目的,可惜白瑞德同样识破了她的小“伎俩”,知道此时的她并不爱自己。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白流苏的爱情也是有条件的,它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上,因为婚姻才能给她保障,才能让她生活无忧。所以,她的爱情又是现实且具有功利性的。

在范柳原半夜打电话跟她说:“我爱你”时,白流苏实际已经动心,所以她选择了第二次应范柳原之邀到港,虽然依然没能得到婚姻的承诺,但她还是和他同居了。

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啊,管它呢!她承认柳原是可爱的,他给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这一点,她知道她可以放心。

白流苏内心是矛盾的,尽管她已经承认范柳原“是可爱的”,但她还是不愿意把这归咎于爱情,而更愿意认为这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白流苏真的不爱范柳原吗?

那为何在遭遇轰炸时,“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边,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险”?并且暗地里想“她若是受了伤,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

当一个人遇到危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对方,甚至考虑不惜牺牲自己来保全对方,这不是爱是什么呢?

只是当事人不自知耳。

这正如斯嘉丽一直以为自己不爱白瑞德,以为自己只是为了现实的原因和他在一起。然而,当白瑞德离开时,她才幡然察觉: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白瑞德。

现实主义的爱情观中的主体依然是爱情,不管开始的原因是什么,也不管开始是不是会权衡利弊。

现代人的爱情观越来越趋向于此,总要对将要或已经发生爱情的那个人诸多考量,权衡各方面条件之后,再来决定两个人是不是有未来。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02 范柳原的浪漫主义爱情观:谋求精神之爱

我念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白流苏的现实主义爱情观有它形成的原因,范柳原现实主义爱情观也同样有它形成的原因。

准确的说,范柳原的爱情观是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他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也希望有个人能懂得自己,但他却难相信爱情,更难相信婚姻。

因为他的身世。

他的母亲并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只是和父亲同居生下了他。或许他父母也有爱情,但他却因为父母的爱情“很受了一些苦”。

这无疑给他的婚姻爱情观蒙上了一层悲观的阴影。

所以,相亲时,他没有相中那个单纯的17岁的七姑娘,反而对28岁的失婚妇女白流苏情有独钟。就是因为他追求的精神恋爱,希翼成熟的白流苏能够懂得他。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的说着:"我要你懂得我!"

只可惜,白流苏的现实让她无法全然去理解范柳原悲观的浪漫。

于是,当范柳原绝望的哀恳:我要你懂得我时,白流苏一面说着“我懂得”,一面想的却是自己月光中美丽的脸;而当范柳原夜半来电寻求她的真心时,她却误以为范柳原关于婚姻的那句话是在侮辱她。

她并不知道,那是范柳原一次又一次在告诉她:请你爱我,请你因为爱我和我在一起。

所以,第一次的分别是范柳原对谋求精神之爱失败之后的失望

但是,范柳原还是爱白流苏的。虽然白流苏认为自己还是失败于未能得到婚姻的承诺,但范柳原何尝不也失败于未能得到白流苏对爱情的肯定。

经历过战乱之后,范柳原终于从浪漫主义走向平实的生活,与白流苏结婚。

浪漫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最终找到契合点,融合在一起。

尽管也许他们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彼此,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现实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结束语:

一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知让多少人对婚姻望而生畏。

阿兰·德波顿《爱的进化论》一书中说:“(我们)必须学会爱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热情。”

浪漫主义看起来很美,但要求却很高,因为它关注的是爱情本身,饱含了对对方的各种期待和需要,这就使得最后的结果是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失望,甚至因此而摧毁两个人的爱情。

就像范柳原说的:那时候我们忙着谈恋爱去了,哪里还有时间恋爱

生活是现实的,浪漫主义者最终要奔现,要走向平实的生活。

然,现实主义者太过现实,又会让爱情无容身之地。

所以,学会如何去爱,在婚姻中找到浪漫与现实的平衡点,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研究的课题。

你们说呢?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锋

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丁小米,一个爱码字的佛系“码农”。这里有情感故事、人生感悟、影评剧评、书评,还有不定期分享的创作心得。喜欢就关注我@丁小米Amy

前期内容:

女人婚后常说的这句话,为何明明是事实,男人却不会领你这个情?

张东升:你以为是老实人无条件的付出?隐忍的背后是不甘和控制欲

有家不能回:过继子的隐痛|宗族观念下,那被忽略的错位人生

苏青《结婚十年》|一个女人从依附到独立的转身:谋生之外也谋爱

更多内容,关注@丁小米Amy

#情感解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流苏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爱情观   目的   爱情   权衡利弊   小米   乱世   现实   身份   婚姻   原因   女性   浪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