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下视角呈现恢弘历史,《大浪淘沙》开启主旋律剧全新打开方式

“今天是2021年1月18日。一百零二年前的今天,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一次世界和平大会,史称‘巴黎和会’。”伴随着陈启航徐徐而来的声音,《大浪淘沙》终于拉开了序幕。

围绕党史展开的叙事有许多种,而这一次,《大浪淘沙》给出了一份新的答卷。故事由现代青年陈启航的视角展开,以毛泽东为主的“一大代表”为线索人物,细致描绘了革命先辈们在党面临危急关头,在民族遭受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通过不屈不挠和艰苦奋斗,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的壮阔历史。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的重点剧目,《大浪淘沙》自去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便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如今,终于得以与观众见面。

《大浪淘沙》由吴家平担任总制片人,刘星担任编剧,嘉娜·沙哈提执导,保剑锋、成泰燊领衔主演,海清特别出演,王雯那、孙立石、杜子名等主演,陈若轩、孟子义、王志飞特邀出演。

以当下视角呈现恢弘历史,《大浪淘沙》开启主旋律剧全新打开方式

点、线、面针对回望全景式呈现恢弘历史

从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登场,到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从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的遍地开花,到中共“一大”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大浪淘沙》要在短短的四十集内,展现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场景。

对于这些事件,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可以做到如数家珍。但和普通的历史剧不同是,《大浪淘沙》肩负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任务,这就要求剧集对党史的呈现具备全景化视角。

一方面,历史是由很多人的付出共同构建起来的,从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5年“七大”召开这二十多年间里,无数的历史人物逐一登场。无论选哪个历史人物进行单线叙述都太局限。

以当下视角呈现恢弘历史,《大浪淘沙》开启主旋律剧全新打开方式

另一方面,通过党史学习的回溯视角,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串联在一起。如果将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那艘红船视为起点,“一大代表”们几乎同时出发。从点燃革命火种到聚沙成塔,从一大在上海召开到国民革命,从五卅运动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从井冈山会师到抗战胜利、七大召开,每一件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但他们到底是怎样走到一起的?他们的初心又分别是什么?他们当时到底干了些什么?又是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支撑他们一往无前?若以传统的单线叙事,很难将其完整呈现。

既要最大限度地呈现多条人物命运线,讲述同一时间段不同空间和不同人物故事,又要把散点事件聚拢、关联,种种前提之下,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有意思的是,《大浪淘沙》巧妙通过陈启航剪辑党史视频的回溯结构,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果说每个早期的共产党人,是流淌在历史上的一个个点,那么陈启航沿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轨迹所做的针对性地回望,就是贯穿始终的那根线。通过有机的点、线结合,人物与人物间有机关联,各大重要历史事件间的递进,《大浪淘沙》最终成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党史全景图。

这不仅弥补了传统叙事的缺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戏剧篇幅上的完整,也让故事呈现出了更为多元的叙事结构,让宏大抽象的议题变得真实鲜活。

双时空交汇当代青年跨越时空与历史共振

在绝大多数观众的固有印象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气质往往是严肃而庄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类作品的呈现是枯燥乏味的。年轻人对于党史教育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大浪淘沙》通过年轻视频博主陈启航的视角,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作品中亲历者的回溯,《大浪淘沙》中的陈启航只是最普通的当代青年。他既没有亲人参与过那段历史,自己没有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当下最纠结的或许不过是开始讲述“一大代表”后,视频账号掉粉不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史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印记。《大浪淘沙》在串联起辉煌党史的同时,为相隔世纪的现代青年与历史人物发起了一场精神连线。百年前,共产党人为了共同的目标相聚,如今,因为制作的党史视频,陈启航也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以历史沉淀为基础交流当下,逐渐从最初知识记忆,一步步提高到了精神认同。

以当下视角呈现恢弘历史,《大浪淘沙》开启主旋律剧全新打开方式

当下的年轻人,要学习好党史。革命先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缅怀的真正原因,不仅仅在于要牢记那些为革命牺牲奉献的共产党人,深切地体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更要秉持着他们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更好地去续写历史,创作未来。”

一如陈启航所说,“一项伟大的事业,开始的时候,也许是微小、不被关注的。就像中国共产党的‘一大’,谁也不会想到个会议,一条红船,会诞生一个世界大党,引领中国走入人民共和国的新纪元。‘一大’所开创的历史,直到今天还延续着,你我就生活在其中,这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这才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终极价值,也是“大浪淘沙”的意义所在——经受住风浪与考验,始终坚守自己信仰的人,才能成为留下的真金。

三年孵化四易其稿

求新求变背后藏着匠心

事实上,呈现这样一段众所周知又别具一格的作品,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为了真实细致地还原建党情境,庆祝建党百年,《大浪淘沙》自2017年便开始孵化。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创作团队匠心研究查阅史料,筹备三年有余,多次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党史,前后进行了四次研讨会才最终定稿,故事总涉及角色超过500个。

随后在拍摄过程中,《大浪淘沙》又接连转场横店、嘉兴、上海、延安四地取景拍摄,历经 122 个拍摄日,总拍摄场景超过600处,使用演员超过40000人次,搭景超过3万平方米,精制服装5000 余套……这一串串数字背后的匠心之举,让各色人物造型、各地场景都得以真实细腻地复原。

事实证明,努力必然有所收获。“看完前两集就已经热泪盈眶,剧集质感明确,人物饱满,宏大当中亦有细微,值得继续追剧观察”。社交媒体上的类似评论比比皆是,随着《大浪淘沙》的热播,越来越多的观众不仅仅对革命先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感同身受,也逐渐了解到这部作品背后旺盛的生命力。这无疑是一部影视作品,所展示给观众最大的诚意。

以当下视角呈现恢弘历史,《大浪淘沙》开启主旋律剧全新打开方式

当下剧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主旋律作品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创作上求新求变。作为江苏卫视又一精品剧集的代表,《大浪淘沙》用高度贴近当下的叙事结构,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了影视化梳理,使之兼顾“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双重魅力。

相信凭借着厚重的人文关怀与艺术观照,江苏卫视必将为观众提供更多元的内容产品和视听体验,我们继续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大浪淘沙   视角   中国共产党   舍生忘死   匠心   剧集   共产党人   历史   党史   先辈   历史人物   主旋律   观众   精神   人物   方式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