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特价、每日秒杀、万亿补贴、一元店,你抢了吗?

近年来,“薅羊毛”一词火遍大江南北

随之衍生出的“抠抠族”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最近,“1元店”也在线上复兴了

限时特价、每日秒杀、万亿补贴、一元店,你抢了吗?


各大电商网站都纷纷开出低价福利


这种营销模式的背后催生了什么经济现象?

零售业将走向恶性价格战和品质降级?

“特价经济”,究竟可以走多远?


奢侈品OR小商品

哪个更赚钱?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奢侈品行业更赚钱,其实不然。

更容易赚钱的恰恰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种出乎意料的答案呢?


因为价位高的商品,从出厂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中间包含了人工费、仓储费、运输费、上架费、推广费等多个成本环节


利润空间遭到挤压,商家最后到手的利润最多10-20%


而小商品从原材料到销售,成本占比小,基本能够实现50%的利润。


薄利多销之后整体利润非常可观。

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第187位的迪奥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是552亿美元。


利润仅仅30亿美元,利润率只有5%。


排在第182位的是中国的阿里巴巴,销售额是560亿美元。


利润达130亿美元,比迪奥公司整整多了100亿美元,利润率约有23.32%。

十元店、特价店的主要策略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商品定价10元到100元不等,其中10元左右的商品占70%以上。


而且商品应有尽有,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顾客,打造一站式消费,为消费者节省购物时间。


“特价经济”与常见经济现象

有何联系?

“特价经济”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很陌生。


我们可以从最近越来越火的一种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说起——“扣扣族”的“薅羊毛”。


“薅羊毛”就是搜寻、利用商家的优惠信息,从而为自己省钱的行为。


那些善于“薅羊毛”的消费者被称之为“抠抠族”


“抠抠族”倡导节俭消费的观念:

有了购买需求后,“抠抠族”会搜集不同平台、不同类型、不同价位商品有不同的折扣范围信息


有意识地寻找购买“最优解”,从而在最低价格中找到实用、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低价好货”


国内当下的消费大环境更推崇对性价比的追求。


避免社会进入未富先奢,“特价经济”作为一种文化,充分将“俭以养德”渗透在生活中。


就像前不久央视痛批“吃播”现象——“勤俭节约、浪费可耻”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德。


特价经济与此相同,都在倡导着节约。


反对浪费绝不是抑制消费,消费谨慎也并不是消费需求的消失。


“抠抠族”体现着消费自律的理念,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

调查显示,54.02%扣扣族“薅羊毛”省下的钱被有计划地存下来,45.98%会继续买其他东西花掉。


不可否认,“薅羊毛”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用低廉的成本来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也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在消费主义风气盛行的当下社会,充斥着“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甚至“裸贷”的消费者。


而“抠抠族”他们消费不再盲目追求价格,而是更注重性价比和消费体验。


这种务实、理性的消费观念正是自律、抵制诱惑的体现。


通过对“扣扣族”的分析,可见特价经济不是低价经济,它是品质经济、性价比经济。


全球疫情影响经济换挡,已经加速将我们推向一个新的消费时代,特价经济、平价购已经势不可挡。


面对“特价”宣传,

商家会做赔本买卖,

还是消费者的“自我安慰”?


俗话是这样说的,叫“买的不如卖的精”


电商平台依托网络,这种购物模式不单单是节省了开实体店的成本:


1

低价,不低利润

现如今制造业发达,市面上卖几十块的东西,其成本低得令人乍舌


商品在打折时,很多消费者都以为很划算,但对于商家来说,收入只是少了点“皮毛”,毕竟成本极低。


尤其化妆品、保养品,售价高,实际成本很低。

2

引导多买

很多产品单买不挣钱,但是多买就有利润了


例如纸巾。我们经常在电商平台看到8份纸巾售价9.9元,没多少或者压根没有利润。


但是如果买18份,利润就较为可观。


商家打包售卖时适当便宜一点来激发消费者购物欲望,也是只赚不赔

3

套餐式盈利

在电商平台中,商家是如何做到套餐式盈利?


比如可以在套餐里面做一些互补关联,例如充电宝,一般以套餐方式出售,套餐中包含了充电线,耳机塞,手机支架、usb灯之类的产品。


其实这些商品本不值钱,但搭售相关商品,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并买单


还可以搭配消耗品盈利,例如卖垃圾桶,搭配垃圾袋。


这种日常消耗品,只要多买就适当让利,消费者非常喜欢这种多买多划算的套路。


近期商家

为何都在搞“特价经济”?


今年6月中旬,淘宝特价版就上线了1元包邮专区。



10月10日,淘宝特价版“1元更香节”推出的两天前,名创优品更新了赴美IPO的招股书。

名创优品

成立于2013年的名创优品,通过出售矿泉水、眼线笔等小商品,形成了全球4200家门店的“十元店帝国”。


同期的还有拼多多、京东京喜等将客户群体瞄向下沉市场,大力瓜分廉价小商品市场份额。


1元买卖“回潮”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其实,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流通效率的极大提升。


同时,也带来了几乎完全竞争的市场,这些都赋予了1元买卖全新的意义。


对商家而言,先通过极低的售价薄利多销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推广产品,从而带动工厂店产品的销售。


对于消费者而言,“1元购”其实更像是购买一种体验。


但从整体消费趋势上看,消费者更愿意为好玩有品的产品买单。


1元买卖重出江湖并非是在比拼低价,更重要的是能满足需求,这才是商业的本质。


双十一前夕,对于各大平台电商来说,已到紧要关头。


·2019年“双十一”天猫成交额



商家密集地搞“特价经济”,为的就是让“双11”蓄更多的水,把线下消费者吸引到电商平台上。


全球疫情并未消退的环境下,内需市场潜力大,有不少外贸产品通过此举转内销、去库存。

疫情导致的两种现象不容忽视:在供给端,零售商库存积压严重,尾货市场规模较大;在需求端,口红经济效应显现,消费者更追求高性价比。


零售行业的进步也是不断寻找成本更低的商业模式的过程。


而现在,先进的技术手段、大规模的用户群体都为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流通带来可能。


“1元店”意味着品质降级

零售业将走向恶性价格战?


针对这个问题,应先从本质上对“1元店”进行了解。


“1元店”的线上回潮,是数字时代商家一种销售策略,为的是“做爆款,不图利润”。


即在不做亏本买卖的前提下,希望通过极低的售价提升消费者对其商品的认知,从而带动其他商品销售。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业带工厂已经开始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通过C2M模式(用户直连制造)反向定制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线上”一元店“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一种具象化体现。


什么是C2M?

这是一种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又被称为“短路经济”

指用户直连制造商,即消费者直达工厂,强调的是制造业与消费者的衔接。


·C2M示意图


C2M是一种很“聪明”模式:


在C2M模式下,消费者直接通过平台下单,工厂接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订单,根据需求设计、采购、生产、发货,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快速供应链反应。

今年9月,阿里巴巴首个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正式发布。


以服装行业为例,其传统的生产模式是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货,而在新制造的模式下,“犀牛工厂”可以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


这种电商模式最早由“必要商城”创始人及CEO毕胜提出并率先在国内进行实践 ,如今该模式已被应用于诸多行业和领域。


今年5月 ,C2M概念再度引起关注。


这也反映了在因疫情影响,线下经济恢复尚存不确定的大背景下,传统企业的突围自救努力。


C2M模式下平台提供的大数据等服务是工厂十分看重的。

过去:厂家资金准备好了,但是不知道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大数据优势:C2M模式的平台如淘宝特价版能提供非常精确的数据,可以把该用的钱用到产品开发上,达到效率最大化。


近两年来,多家热门电商早已加入C2M市场争夺战,比如淘宝特价版、拼多多、京东旗下的京喜、网易严选等。


在消费端增长红利放缓时,其背后巨大的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市场,成了巨头们一致看好的蓝海


因此,”一元店“背后体现的是在经济大背景和全球疫情仍在持续阶段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它尚于摸索中发展的阶段,后续仍需要相关监督、法规跟上,对其形成全面系统的监管。


从而才可避免各主体入场后恶性竞争、扰乱市场规则,使零售业走向恶性价格战和品质降级的境地。


1元购是折射经济的“信号灯”

无法持续发展?


先观察一下零售业巨头的动态:


阿里现在不仅在线上发起“亿件商品1元包邮”活动,它的“1元店”生意似乎还有蔓延到线下的势头。

在“1元更香节”启动前夕,阿里在上海低调开出了一家一元线下体验店。

·淘宝线下一元体验店


同时老杜也听到这样的消息:淘宝特价版计划3年内在全国开业至少1000家“1元店”。


阿里作为市值突破8000亿美元的“巨无霸”,下沉开起杂货店,此番动作大有向线下零售巨头名创优品发起暗战的意味。


刚才我们也提到,名创优品更新了赴美IPO的招股书。


名创优品其实撕掉了最后的一层“纸”,即零售终端价格的虚高,一是渠道的陈旧与沉重,二是品牌商对价格的贪婪控制。


名创优品


把这两个打掉,价格的空间就突然出现了。


针对阿里线下“1元店”的下一步计划,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C2M事业部总经理汪海也透露,让消费者更简单方便、在触手可达的范围内接触到产业带工厂好货,会持续做一些创新尝试。


中国拥有14亿人的消费市场,但在庞大的市场中还有10亿海量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没有被激活。


C2M、特价经济将激活这一部分消费潜力。


这也就是“竞争的要点也许不在线上或线下,而是工厂到店铺的距离”内涵所在。


如今越来越多产业代工厂已经开始数字化升级改造,通过C2M反向定制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根据消费大数据生产爆款,再以低价打开销路,从而带动其他商品销售,保持收支平衡。

这对于需要清库存的工厂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能以批发价或者出厂价购买商品,可算是消费的终极目标了。毕竟,省钱的买卖谁不爱?


纵观各大电商平台,“每日疯抢”、“9.9包邮”、“产地直销”等栏目热度居高不下。


据了解,近七成消费者平均客单价30元以下,可见低价产品更受欢迎,更容易得到复购。


自从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一战成名之后,各个电商平台奋起直追,联合众多知名品牌参战,让这场价格战越打越火热。


就连今年呈井喷式爆发的电商直播,也是以“全网低价”的噱头受到热捧。


在消费端增长红利放缓时,从上游工厂到下游平台,越来越多人看好这种“低价有赚”的新经济。


用数字化手段把制造商与渠道更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相信这个模式会持续增长,并迸发出更强劲的消费活力。


信息化时代

“特价经济”未来会如何发展


其实,“特价经济”并不能仅仅将思维禁锢在“1元店”未来怎么搞,而要思考数字时代的C2M模式未来走向。

目前,国内各个产业产能过剩现象很普遍,低端行业更甚。


同时大量的用户个性化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


C2M模式将产品生产端直接对接需求端,结合大数据的运用,充分挖掘用户信息,实现高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


在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趋冷的形势下,C2M模式有潜力成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发展方向。


当然,C2M模式的运用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制造业。


当前,医疗、教育、旅游等行业在产品和服务供应上都还存在问题。


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更新,个性化的需求增长也将促使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引导消费者参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实现定制化。


虽然C2M模式处于起步阶段。但从长远来看,C2M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蛙”众创空间已经开始积极布局C2M领域。

·“全球蛙”众创空间


“全球蛙”众创空间作为联合办公模式,在资本和技术的助推下,未来C2M可能会成为主流的商品交易模式。


搭建得更大的平台,有利于解决产能过剩的现状,打造供给侧产品。


以量定产,按需生产,使得产能不再浪费,同时助力2025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创新飞跃。


消费者面对特价品

如何科学地“薅羊毛” ?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领域与生活领域进行沟通交换的桥梁,也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


或许如今大家思考的出发点都是疯狂消费,能薅点羊毛更好,如果看到特价、打折商品甚至走不动路了。


所以今天老杜想和大家聊一聊理性消费。


其实当前我们多数人的消费心理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所以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而能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几种常见的非理性消费观:


1

求同心理

简单来说,就是跟风,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


比如看到人家有这个款式的鞋子,也想跟着人家买一样的,看到人家买这个款式的手机,也想跟人家买一样的。


求同心理容易造成盲目从众,失去自己的判断。

2

贪便宜心理

很多人在看到商品打折时就把控不住自己,一买就是一堆。


等到自己冷静下来的时候,这才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当下必要的,甚至是派不上用场的。

3

虚荣、攀比心理

对明知一些非正常低价购买的贴有大品牌商标的假大牌商品趋之若鹜,来满足自己被众人艳羡、提高身价与自身品位等的心理。


为了装门面、相互攀比,许多不具备购买大品牌商品能力的消费者甚至把目光转向了价格更为“合理”的水货、高仿品。


针对这些不理性的消费心理,老杜在这里给出大家一些建议:


1

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消费水平。


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也就是说。我们在消费时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认清楚自己的身份。

Q2

避免盲目,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


“别人拥有了我没拥有会不会被瞧不起?”这种心态的产生十分正常,同时也需要我们调节心理、摆正心态。


在消费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且要适合自己的需要;消费时要有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追风头;消费要协调,不能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

Q3

记录消费情况、写下消费计划

像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日子,难免会抑制不住自己内心想买的冲动。


但要学会做提前做一个消费计划表。


其实,真正改变自己行为都是从计划并执行开始的。


建议大家都做个消费月度表,比如支付宝会有你每个月的消费情况记录。根据过去记录,研究哪些是能够减少消费的,哪些是必须消费的,从而制定计划并执行,减少过多不必要的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特价   低价   疫情   淘宝   羊毛   利润   消费者   工厂   需求   模式   商家   商品   经济   产品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