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市场产业规模将达5.7万亿,悄然崛起的新蓝海

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

背后伴随着银发经济市场崛起

有机构预测

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产业规模可达5.7万亿元


重阳刚过,让我们来聊聊

何为“银发经济”?

“银发经济”为何崛起?

银发一族消费如何避免掉入骗子陷阱?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我们还需做什么?


“银发经济”是什么?

有句话这样说:“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年人。”


“18世纪发现儿童”——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童工、学徒立法保护;

“19世纪发现妇女”——妇女解放运动;

“20世纪发现老人”——20世纪某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人口年龄化现象,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银发经济”是指与老年人群相关的经济,又称老年产业、老龄产业。

其发展与老龄化社会密切相关,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老年人的卫生健康服务、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用品、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房地产、教育、咨询服务等各个领域。

因为拥有数以亿计的消费群体,老年产业也多被商家称为“朝阳产业”。


老龄化现在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


中国老龄化进程在快速推进,并且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


2020年10月18日,北京市老龄办、市老龄协会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


该报告指出,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主呈现几个特点:


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2015-2019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从340.5万人上升到371.3万人,增长30.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从15.7%上升到17.2%。

户籍老年人口总量从313.3万人上升到367.7万人,增长54.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从23.4%上升到26.3%;

二、女性老年人总量和占比都高于男性

截至2019年底,在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中,男性174.8万人,占47.5%,女性192.9万人,占52.5%。

三、高龄老年人不断增加

百岁老年人首次突破千人。

四、呈现“中心-四周”分布特征

呈现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高、郊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


预计到2024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4%。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过程中,老年人群体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


一些老年人的消费观念由过去的舍不得消费到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快乐,消费观念的改变有利于老年产业的蓬勃发展。


此外,全社会还千方百计地增加老年人的收入,鼓励其在经济承受限度内,科学健康地消费,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银发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从艾媒咨询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银发经济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7万亿元,2019年产业规模达到4.3万亿元。


预计未来老年产品及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2021年可达5.7万亿元。


一方面,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普遍呈现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便利化等趋势,逐渐从生存型走向享受型。


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时代背景下,“银发经济”正成为不少企业眼中的蓝海所以说,银发经济在未来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甚至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银发一族消费集中的领域

目前,与老年人有关的消费领域正迅速扩展当中。

一、老年人营养保健品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老年人日益注重养生保健,营养保健品成为老年市场的热门消费品。


近年来,为争取市场,不少保健品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开展一些诸如健康咨询、专家讲座、义诊、保健品赠送等活动。


此外,如老年食品类的天然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类食品、滋补营养品,以及贵重中药材、药膳滋补品、中老年性保健药品、中老年常发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药品、特殊医药用品等消费市场潜力较大。


未来随着老年人数量的进一步增加,我国营养保健品市场还将继续迎来大幅度增长。


二、家用医疗保健器械


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实际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


其特点是方便适用、安全可控,尤其适合老年人居家使用。


常见的有血压计、体温表、血糖仪、健康秤、家用血氧仪等。


近几年,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日渐扩大,预计到2021年突破千亿。


三、金融理财产品


老年人为了保障退休生活,避险需求强烈,对于收益相对稳定的资产配置意愿更强。


按照美国、日本的经验,保费增速与老龄化速度正相关。


老龄化加速阶段保费快速增长,老龄化速度稳定下来后保费增速下降。


这预示着我国承保业务与养老保险的发展还有较长的黄金时间段。


四、养老服务


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前景广阔。


目前来看,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的需求;


与此同时,高端的社会养老机构又大幅度超出一般家庭的支付能力,导致资源存在浪费,“一床难求”与“空置率高”并存。



2019年5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其中特别提到:“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未来,在养老地产、医疗机构、社区养老看护、家政服务等领域,社会资本将大有可为。


五、老年人旅游


老年人辛劳半生,退休后闲暇时间更为充裕,子女或自身也相应地会加大在旅游、文娱等精神方面的支出。


现在许多旅行社推出“夕阳红旅游团”、“快乐老人专线”、“爸妈开心下江南”等线路,可看出市场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身体健康特点、消费喜好等设计、包装有特色、富于吸引力的老年旅游产品。


老年人旅游服务未来应着重在医疗服务、行程设计、保险服务、导游讲解上予以相应配套。


六、老年人日常消费


老人美容消费:不少老年人的心态正趋于年轻化和时尚化,消费观念逐渐向年轻人靠拢,表现为对美容产品的青睐。


老人卫生消费:老龄化问题将直接推动老人护理市场的快速发展,纸尿裤、护理垫等产品或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老人假发消费:步入老年,头发日益变白,脱发现象严重,从美观的角度,老人在假发方面的需求更多。


老年人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

老年人消费结构与需求的变化来自杜帅说00:0001:28


老年群体的消费领域从以往较为传统的保健品、养老服务、理财产品,发展到能丰富精神生活的老年旅游项目、针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生活用品。


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老年人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好品质、精神生活的高品位、社会生活的深参与。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除了上门看病、做家务、康复护理等服务位居需求前列以外,10.6%的老年人需要心理咨询或聊天解闷服务,10.3%的老年人需要健康教育服务。老年人闲暇生活更加注重品质和时尚。

这组数据解释了为何旅游消费、日常消费等等日益成为老年人消费新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更加渴望丰富多彩、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因此,这些新变化要求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提质增效,向现代服务型转型提升。


电商平台成为老年人消费阵地

今年疫情期间,许多中老年人开始学习在线消费购物。

《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今年春季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相比去年增加1571万,其中61%来自41岁以上尤其是46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

“十一长假”期间:

美团App的20岁以下用户和60岁以上用户同比增长最快。其中,60岁以上用户数量同比去年“十一”增长超八成。


生活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用户掀起新一轮在线购物热,正推动电商平台持续转型升级。


当前老年人网络消费特征:


一、老年人线上购物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机一再普及,降低了老年人入网门槛。

网络购物给子女为老人代买商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也满足了老年群体对于消费便利性的强烈诉求,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二、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一方面,老年人对身体健康追求和疾病防治意识加强,医药保健用品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老年商品;

另一方面,老年群体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对电脑办公类商品也表现出较强的偏好。

三、年轻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

老年消费具有明显的补偿性特征,部分老年人心态趋于年轻化和时尚化,消费观念逐渐向年轻人靠拢,越来越注重化妆、衣着等展示型消费。

五、社交性消费需求较强烈

中国家庭趋于核心化和小型化,空巢率急速上升,老年人对更紧密的联系和社交方式的需求日益旺盛。

六、呈现较强的国产品牌偏好

基于本地化优势,国产老年商品厂商对市场需求洞察清晰深入,产品迭代快速,老年商品消费仍以国产品牌为主。

七、空间上由集聚转向扩散

线上老年消费群体空间分布表现为“沿海大、内陆小” 的格局,并且逐渐由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向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扩散。

老年网络消费发展速度与区域发展水平呈反向变动,表现出从一二线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渗透的趋势。

八、兼顾实惠与品质

大部分老年人仍表现出追求实惠的生存型消费特征,少部分老年群体正在向高水平、高层次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表现为追求品质的享受型消费特征。


银发经济为何“崛起”

热播剧《都挺好》中,主人公“苏大强”是一个可以体现当前老年市场缩影的典型。

热播剧《都挺好》 主人公·苏大强


不管是嚷嚷着和大儿子回美国,还是嘴里蹦出的“我要喝手磨咖啡”,苏大强的表现都超出了当代年轻人对老年人的认知。


“购买力不足”、“不舍得为自己花钱”正渐渐成为老年人消费的过去时,他们正在从保守变得开放,消费结构从基本需求转为娱乐、精神和体验。


从苏大强身上,老杜注意到整个老年市场的核心需求——社交、健康、兴趣,外加一个既明显又内敛的需求——面子。


我国老年人消费观念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 社交成为消费的推动力

自从妈妈们在微信上组建了她们的小姐妹团体,好像从此就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她们不仅在群里谈论家长里短,还张罗团购、讨论怎么理财、一起报跟团游……

如果说年轻人的消费呈现出个体化特征,那么社交驱动的消费在银发群体中越来越凸显。

有研究显示,老年群体的孤独感很大程度上需要被社交填补,对于他们来说,一起看电影往往比看什么电影更重要。

# 智能化成为未来银发消费趋势

随着科技创新和智能家居的发展,中老年产品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


在国内,不少智能产品被开发出来:具有按摩功能、药盒功能、众多功能的“智慧拐杖”、随房间灯光变化自动感应的拖鞋……智能科技为养老产品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面对日益壮大的老年网购一族,今年春节前,淘宝就推出了针对中老年人群的亲情账号。

这种“老年版”淘宝连接了家中长辈与子女,目标是实现全家人的流畅沟通和便捷支付。


银发消费领域哪家强


2015年,有一位女教师提交了一封辞职信,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迅速火遍全网。


如今五年过去,这句话热度依然不减。不过这份潇洒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

中国线上旅游平台《老年群体旅游行为报告》显示:

50岁以上人群已成为高频次旅行用户,65%受访老人每年出行3次以上;

《2019中国跨境旅行消费报告》显示:有钱有闲的50后大爷大妈撑起了跨境旅游的一片天,他们人均单次消费高达6706元,90后与00后纷纷以5585元和6067元败下阵来;

2019年国庆旅游消费从年龄分布:

50后、60后在2019年国庆旅游大军中是最肯花钱的。

老年人群体中“旅游热”已经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


这个群体的旅游消费呈现三大特点:


一、出游活跃度上升

《老年群体旅游行为报告》显示,65%的受访者每年出行3次以上。其实,这只是保守数字。早在2015年老年人全年旅游次数就已超过3次。

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为什么呢?50岁以上旅游者通常“有闲又有钱”,出游时间灵活,相比年轻人,最有资格“说走就走”。

二、城乡差距在缩小

现在,旅游不仅是经济发达地区老人的需求,也正在成为城镇乡村老人的生活追求。

2/3老年人每年出游次数达3~5次。其中县城老人年出游3~5次的比例,基本与北上广深相当。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1/3的乡镇村老人玩起了周边短途自驾、大巴周边游等。

三、需求层次在加深

如果说以前“老年游”不少是“低价游玩”或“走马观花”,现在老年人则更看重品质、舒适性等。很多中国老人不仅走出了家门,还走向了世界。

针对老年人“旅游热的现象,老杜想指出三点发展思路:

针对性研发旅游产品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合理设计线路,研发特色游产品。

要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身体健康特点、消费喜好等设计、包装有特色、富于吸引力的老年旅游产品,在医疗服务、行程设计、保险服务、导游讲解上予以相应配套。

要提供质价相符的优质服务。

针对性提供优质服务

老年旅游服务企业必须要诚信为先,明码标价,通过优质服务,让老年旅游者感到有所值。

老年旅游者对服务者有较高的依赖度,一旦建立信任感,就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要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

,应以香、脆、软,含糖少、营养高、易消化、易咀嚼、口味清淡、少油腻的食物为主;

住,旅游住宿条件不求豪华,但求舒适安静;

行,运输工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很重要;

游,在旅游过程中,要配备专业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了解老年心理和保健常识的导游。

针对性做好旅游宣传

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丰富老年人获取旅游资讯的渠道。

旅行社应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消费心理,以“诚”为本,以“情”字贯穿始终,处处为老人着想。


如何选择中老年金融理财产品


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储蓄存款、保险需求、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需求和其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等。

尽管我国老年人的风险投资偏好较低,但对于资产升值的需求一直存在。

因为老年群体特性,其金融服务需求有以下特点:

01

相比网上办理,更习惯人工服务

02

注重财富保值增值

03

勤俭节约,偏好安全性的投资

04

认知抑制部分金融需求


因此,老杜关于老年理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01“稳”

中老年本身的收入周期在这段基本上停止,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逐渐减弱,因此,投资需要首要考虑的就是本金的安全,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再区追求相对高收益产品。

02“短”

老年人在理财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财的年限,由于老年人年事已高,理财市场本身市场变化很大,所以不建议选择封闭期限太长的投资产品

03“分”

中老年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理财过程中的风险,勿“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


消费跟上,防骗知识也要知晓

“银发经济”正在崛起,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也层出不穷。


#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家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保健品和药品的目的

推销药品时,夸大把产品夸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甚至声称“慢性病也能治愈”,这其实是违背医学的。

# 打出“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

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

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配合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 打感情牌

有些骗子针对有些独居的老人希望与人交流的情感需求,通过“陪聊”,进而展开推销。

这种骗子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毫无功效的产品。


其实,前一阵曝光的“假靳东”诈骗套路就是骗子利用了老人孤单寂寞的心理趁虚而入。


老年人作为数字弱势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使老年人无法对网络信息的真假进行分辨,进而使得网络诈骗团伙有机可乘


所以,当务之急应该加强对这些平台账号对内容监管,同时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普及新媒体教育,在这个数字环境中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今日,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新《办法》明确,养老机构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对养老机构内部工作机制进行规范。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国家正不断出台更为积极的政策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我们也都期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能在银发经济积极发展的环境中全方位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市场   银发   老龄   中老年   中国   老年人   保健品   老年   群体   老人   需求   规模   我国   产业   经济   旅游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