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管理)第二章: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

——着眼点放在管理方法科学化上;著名的实验有“搬运生铁”和“使用铁锹”;泰勒认为,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标准的劳动方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

1.劳动方法标准化原则

2.选择、培训工人科学化原则

3.管理合作原则

4.分工负责原则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奠基人)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首次系统论述了管理的职能和原则。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核心是管理过程学说和管理的14条原则

1.管理过程学说首次系统论述的管理的五大职能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指挥职能

4)协调职能

5)控制职能

2.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和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指挥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人员报酬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保持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

(三)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韦伯(现代社会学之父)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的重心是组织制度的科学化和体系化。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建立系统的、理性的制度,建立完整的科层制模式的组织系统。

1.以法律权力为特征的组织就是韦伯所说的行政组织或者官僚组织。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结构分为三层【最高领导层(高级管理阶层);行政官员层(中层管理阶层);一般工作人员(基层管理阶层)】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科层式模式可以保证教育组织的秩序、理性、稳定运转。

二、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际关系理论是由梅奥提出的,他和他助手做了“霍桑(是一个工厂,是实验场地名)实验”,并依据“霍桑实验”的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说,认为组织需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不仅需要工资的增加,还需要得到友谊、情感、安全、归属,需要受到尊重。

1.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求取得平衡)

3.在一个组织中,尤其是在上下级之间,各个不同的等级都应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注重民主型管理,而非权威型管理。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共分为五层。

第一层是生理需要,包括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比如饥饿,干渴和睡眠等。

第二层是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危险和威胁,不受恐惧、焦虑和不安的影响,是对稳定安稳的需要。

第三层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追求与他人之间令人满意的关系,属于一个群体,付出、收获友谊和爱。

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反映了人们期望得到他人高度重视的需求,包括自尊以及他人的尊重,获得承认、尊严和欣赏。

第五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或最大限度地自我发展创造和自我表现。

(这五种需要按照【一】低到【五】高的次序排列

1.个体需要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按照一定层次排序的。

2.个体专注于他们没有实现的需要。

3.低层次需要充分满足后才会感知并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三)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的主要观点

——X理论是说员工对待工作是消极

——Y理论是说员工对待工作是积极

“X理论”和“Y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并不是两者只能选其一的对立关系。员工既需要被尊重,又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麦格雷戈将Y理论看做引导管理思维的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主要观点

该理论认为,使员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称之为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称之为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当保健因素恶化时,员工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但当保健因素很好时,他只是消除了不满,并不会带来积极的态度

激励因素是可以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满足个体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就能对员工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 切斯特•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1.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

2.关注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就是在信息沟通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通过信息沟通来协调组织成员的协作活动,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3.组织中管理人员的权限决定于支配部下行动的命令是否为部下所接受。(权力接受论)

(二)组织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赫伯特•西蒙

2.决策是管理的中心,决策贯穿着整个管理的过程。

3.决策分为四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定计划。

(三)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1.组织是由许多分系统组成的,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2.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条件,也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它只有使内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得到协调,以达到动态平衡才能成功。

3.企业还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运用系统观点,可以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四)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2.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可以通过五项修炼获得:

(1)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

(5)系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韦伯   分系统   中小学   科学管理   职能   层次   观点   因素   原则   员工   理论   行政   组织   社会   工作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