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对于一名作家来说,思想胜于文字,归根到底文字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从古至今但凡是能引人深思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无不是作家情感流露、思想表达最为强烈的作品,一本书就是一个人,一段文字就是一段人生。

余秋雨虽不是当代中国最知名的作家,却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有人说他是文人,有人说他是文痞,有人说他在救人,有人说他在害人,有人说他文笔细腻,有人说他词不达意。他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对,因为余秋雨就是这样一个分裂的人,优点如何耀眼,缺点就如何明显。

苦旅一叹

《文化苦旅》是一部散文集,从书名上就能看出这是一本讲风景和文化的书,用余秋雨自己的话来讲,路,就是书。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本就代表了余秋雨。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1946年出生的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39岁那年,他就当上了教授,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留住他的心,1991年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他辞去一切公职,开始了一场旅行。

归来后的余秋雨写下了《文化苦旅》,记录下了他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也串联起了他人生,旅行还未开始是他就已经踏上了旅途,旅行已经结束但他还没有抵达终点。

1992年,《文化苦旅》正式出版,这些赋予了山河景观与思想的文字大受好评,也成为了余秋雨的代表作。

已过不惑之年的余秋雨对生命的意义依然充满了疑惑,一次旅行非但没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还结束了他的第一段婚姻。很难说是这段感情成就了这次文化苦旅,还是文化苦旅毁了这段婚姻,总之在妻子的眼中,余秋雨就是流氓、伪君子。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能够在不惑之年否定之前的自己,将几十年的心血推倒重来需要莫大的勇气,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值得余秋雨放弃曾经的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还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一次旅行也许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找回了迷失在钢铁森林中真实的自己。

易中天眼中的余秋雨

自古文人相轻,不过这句话放在余秋雨和易中天的身上也许并不合适。作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两名作家,两人的关系简直可以用水火不容来形容。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2008年汶川地震后,传出了余秋雨诈捐门的消息,原本捐款20万元的余秋雨是作家中捐款最多的个人,但是这笔款项却迟迟没有入账,直到舆论爆发,余秋雨才表示自己的捐款全部用于了三所图书馆的修建,落成的秋雨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在当时,诈捐门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易中天甚至发文声讨,强调余秋雨兑现自己的承诺,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仅如此,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易中天处处同余秋雨为“敌”,这是一种价值观念的对立,一种学术理念的碰撞。

易中天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明里暗里表达过对余秋雨的不满,有揶揄也有嘲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存一份敬意,但更多的还是不以为然。

面对易中天咄咄逼人的攻势,余秋雨从未给出过正面回应,有人问及时,他也只是推脱不熟。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关于诈捐门,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但即使没有诈捐门,也许也不会影响易中天对余秋雨的看法,易中天对他的一份敬意是因为他将文学带给了媒体,而易中天的不以为意是因为余秋雨将自己送给了媒体。

金庸眼中的余秋雨

比起易中天对余秋雨的不以为然,金庸可以说是将余秋雨捧上了天,在一次采访中有好事者向祖籍浙江的金庸提问“浙江人会不会写文章”。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面对如此无礼的提问,金庸还是不忘自谦,声称自己不会,但是话锋一转,表示同为浙江人的鲁迅和余秋雨却是个中好手。

金庸不会写文章是假的,但将余秋雨和鲁迅并列却是真的。余秋雨的文章影响了无数人,今天知道余秋雨的人不见得比鲁迅多,但是读《文化苦旅》的人却不见得比读《仿徨》的人少。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指摘余秋雨的种种,但不妨碍《文化苦旅》在一段时间内的影响力,这本一经出版就大卖45万本的著作,是无数人思想、写作的启蒙。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金庸作为一名作家,也是一名商人,他同余秋雨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也许是因为相同的人生经历而心意相通。

有人曾经评价过余秋雨是读书人中最会做生意的,是生意人中最会写书的。其实这句话放在金庸身上同样合适,金庸创办的《明报》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独家连载的金庸小说,他们都知道读者想看的是什么。

金庸是伟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商人。两种矛盾的身份在他的身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金钱的味道会让文章变质几乎已经成为了作家间的共识,因为作家要做的是写出自己想写的故事,而不是写出读者想看的故事。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金庸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做到了前者,而余秋雨以一名作家的身份却沦为了后者。

结语

人是复杂的,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文字可以准确地描述一个人。有多少人夸赞他就有多少人贬低他,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因为余秋雨的才华将他带到了高处,而他的弱点将他引向了深渊。

没有人可以得到所有人的欢心,我们也不必为得到所有人的欢心而费心劳力,承认对方的观点,保持自己的看法,继续我们各自的生活。

余秋雨的文学水平如何?易中天的评价很犀利,金庸的评价则很幽默

人生如旅,没有抵达终点之前我们都不知道终点的位置。游览过大好山河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看惯了历史兴衰才能明白自己的无力。

文化苦旅,人生何尝不是一次苦旅,但人生虽苦,却也要笑靥如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自谦   秋雨   鲁迅   不惑之年   浙江人   犀利   终点   商人   眼中   身上   作家   水平   评价   思想   文字   幽默   旅行   人生   文化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