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非审美的日常生活世界

现实世界主要表现为一个功利的世界。世界如同一个巨型超级市场,人与物成为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商品。一切关系成为了商品的买卖关系。因此,决定现实世界的是实用主义的原则和效率主义的原则。这在根本上导致了现实世界是非审美的世界。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彭富春:非审美的日常生活世界

■ 文| 彭富春

在现实中,人首先和大多生活在非审美的境界中。非审美状态是首先的,这意味着审美状态是其次的;非审美状态是大多的,这意味着审美状态是少数的。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悲观主义的音调,至少看起来对于现实怀有一种否定的偏见。但其实不然。它是我们思想所面对的事实,因此与某种态度无关。这种事实不仅是我们所面对的,而且也是现代思想家所面对的。如马克思的现实就是异化劳动或者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尼采的现实是哲学、宗教和道德等虚无主义影响下的生命力的颓废;而海德格尔的现实则是人类无家可归的命运,在此,物不物化,世界不世界化。如果从美学的意义来说的话,那么这都意味着现实的非审美化境界。

非审美不是审美,是对于审美的否定。但非审美状态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在本性上是审美的。一个事物只有本来就具有这样的本性,它才可能否认这种本性。如果一个事物本来就不具有这样的本性的话,那么这种否定就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我们说一个人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而不会说话,是因为人本身具备说话的能力。非审美和审美的关系也是如此。非审美作为对于人的审美本性的否定,是对于审美本性的遮盖。

人现实的生活世界表现为日常生活世界、实践世界和技术世界等形态。在这种种世界形态中,人不仅与人打交道,而且与物打交道。由此人建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精神的种种关系。但现实世界主要表现为一个功利的世界。世界如同一个巨型超级市场,人与物成为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商品。一切关系成为了商品的买卖关系。因此,决定现实世界的是实用主义的原则和效率主义的原则。这在根本上导致了现实世界是非审美的世界。

非审美的世界有种种表现。

首先是混沌的。人和世界是无分别的,无界限的。人既不知道人,也不知道世界。人沉沦于世界之中,与世界一起随波逐流。于是就出现了混生活、混世界的现象。

其次是平均的。人和他人完全是一样的,没有差异,没有不同。因此,人们如何,我便如何。这便出现了我和他人在存在、思想和言说等方面的完全一致和大同小异。即使我也力图主张自我,但这个自我只不过是他人的变形。于是,我是虚幻性的,而抹平了一切分别的人们才是真实的。

最后是空虚的。这种混沌的和平均的生活世界的现实也使它自身变得是空虚的,也就是无意义的。无意义是对于意义的否定。它不仅消灭了过去的意义设定,而且也阻止了将来对于追求意义。一切都是平淡无奇,没有了秘密,没有了奇迹,甚至没有了幻想和梦想。

混沌的、平均的和空虚的构成了非审美境界的几种基本的模态。#大道哲学#

彭富春:非审美的日常生活世界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慧能   实用主义   世界   超级市场   混沌   本性   空虚   哲学   平均   意义   原则   现实   状态   关系   商品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