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身体美学的兴起

身体美是自然美的顶峰,是社会美的载体,是艺术美尤其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美的中心。日常生活的美和科学技术的美也与身体美学建立了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身体美学的构建不仅突显了身体美的独特意义,而且能导致审美领域的某种交叉和重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彭富春:身体美学的兴起

■ 文| 彭富春

不管人们在历史上如何解读身体,也不管人们试图压抑它或者是解放它,它都是一个哲学问题。但身体也是一个美学问题吗?如果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的话,那么它当然要思考身体现象;如果美学还宣称自身还是感性学的话,那么它更应该突显身体的主题。这在于身体自身是感性的,而且是最感性的。但美学并没有真正地思考过身体呢,特别是思考过身体的美。

身体的美学意义是在现代思想中被发现的。因为现代思想的主流是思考存在的不同意义,所以它们都是“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并由此是广义的感性主义和审美主义。所谓的美和艺术都置于存在之中。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艺术作为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尼采强调美是“创造力意志”的直接表达,并因此是人的生命力的实现。海德格尔主张美和艺术是存在的真理自身设入作品,诗意是人在此大地上的居住方式。

在这些现代美学思想中,人的形象突显出来,他或者是马克思劳动的人,或者是尼采生命冲动的人,或者是海德格尔立于林中空地中的人。特别是在尼采的人的形象中,身体的肉身性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审美意义。这在于尼采关于美和艺术的本原的探讨在根本上是身体性的。美和艺术首先是人类学的,它是人的生命的冲动;其次是生理学的,它是身体的力量,是肉体和血液的作用;最后是心理学的,它是创造力的感觉。尼采的身体美学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一方面是对于西方传统古典理性美学的反叛,另一方面是给予后现代美学的遗产。

在后现代,正如没有传统意义的哲学一样,也没有传统意义的美学。因此,后现代的美学是“非美学”和“反美学”。基于反本质主义和反基础主义的立场,后现代在根本上反对传统美学的霸权主义对于美的本质、美感的本质和艺术的本质的思想追求。美和艺术的意义就是无规定性的和非确定性的,是复杂的、多元的和断裂的。

于是,美学问题就是语言和文本的解释问题,是话语分析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从此出发,后现代也打破了现实和艺术的界限,消解了原本和摹本的二元模式。在后现代美学的多元话语中,关于身体及其欲望的话语成为了主导性的话语之一。这在于它自身是无规定性的和非确定性的。但后现代的身体美学不同于现代的身体美学。现代的身体是现实给予的,后现代的身体是话语构建的;现代的身体是被存在所规定的,后现代的身体是被欲望所规定的。

从身体的视角来审视美学的历史,我们发现,传统美学一方面忽略了身体的意义,另一方面包含了思考身体的可能性。这在于感性总是作为身体的感性,它是一个在已思考中尚未思考的问题。现代对于作为存在的身体和后现代对于作为欲望的身体为身体美学则提供了许多思想的资源。

身体美学当然主张身体成为美学的主题之一。人们对于美的范围有许多分类。传统美学将它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现代美学则将自身的触角伸向了日常生活世界和科学技术领域,关注生活美和科技美。但身体不仅与它们相关,而且就是它们的聚集点。我们可以说,身体美是自然美的顶峰,是社会美的载体,是艺术美尤其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美的中心。日常生活的美和科学技术的美也与身体美学建立了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因此,身体美学的构建不仅突显了身体美的独特意义,而且能导致审美领域的某种交叉和重构。

基于身体美的这种特性,身体美学不仅要求身体作为美学的主题之一,而且重申从身体的本性出发探讨身体和与之相关的审美现象。这首先要让身体成为身体自身。它不能再被分割,变为不同的美的领域中的一个碎片,而是要独立出来,显示为完整的有机的身体。其次要从身体自身出发来理解身体。我们不能只是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身体,而是要从身体的角度来透视身体自身。最后要以此为基础去观看身体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相应的审美表现。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身体自身作为自身显示出来。我们关于身体及其审美表现有各种各样的观念,这些观念既可能是日常的,也可能是理论的和逻辑的。它们作为思想的原则规定我们去描述、理解和解释身体,如同开辟了各种思想的道路。但它也许是迷津,阻碍了我们思考身体自身。因此在此需要抛弃各种作为原则的关于身体的先见和偏见。#大道哲学#

彭富春:身体美学的兴起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海德格尔   美学   尼采   艺术美   身体   自然美   后现代   感性   话语   哲学   意义   传统   领域   思想   艺术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