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快乐与痛苦

一般而论,快乐和痛苦都是日常生活世界比较极端的感觉,而平淡则是最普遍的感觉。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才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彭富春:快乐与痛苦

■ 文| 彭富春

审美经验不仅作为一种无私的爱的经验和作为一种特别的陶醉的经验,也是一种作为快乐的经验。美给人带来欢乐,而人在审美经验中体验到了欢乐。因此,美感一向被看作是一种快感,只不过它是一种特别的快感而已。

我们为了说明审美经验作为一种特别快感的特性,首先必须揭示快感的一般本性。快感或者快乐在汉语中有一个语词家族,如欢乐、乐趣、喜悦、高兴等等。它们都是人的生活世界中的一种情绪,如同痛苦和无聊一样。但快感是一种什么样的特别情绪呢?对此问题的回答,又必须要求我们预先说明它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经验的关系和差异。

对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经验可以的划分可以有多种视角。但如果从快感出发,那么我们可以将生活的感觉区分成三种。第一,快乐自身。第二,快乐的对立面—痛苦。第三,还有既非快乐,也非痛苦的感觉,也就是平淡。如人们常常说自己是快乐的或者是不快乐的。当然,生活世界的感觉并不是某种单一的感觉,而是这三种感觉的结合。同时,它们的比例也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多有少的。一般而论,快乐和痛苦都是日常生活世界比较极端的感觉,而平淡则是最普遍的感觉。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人们才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但什么是快乐、痛苦自身呢?让我们看一看快乐和痛苦在人的生活世界中所显现的领域。它们其最直接的形态是生理学的,是身体自身的一种生理状态。如身体的肌肤在直接的抚摩和按摩时便会产生快感,它是温柔的、舒适的、全身通畅的;但在疾病和伤害的情况下它则有许多痛苦,如不适、压迫、眩晕、疼痛乃至巨痛等。当然身体的快乐和痛苦还相关于人身体基本本能的需要和满足。所谓吃和性的本能表现为对于特定物的需要和特定的人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感到快乐;反之,当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人就感到痛苦。

快乐和痛苦还表现为心理学的。当然生理的感觉会导致心理的感觉,但有时心理的感觉与生理的感觉是分离的。这就是说,人在身体上没有快乐和痛苦的时候,心理上也会产生快乐和痛苦。这主要是人在生活世界的种种经验所导致的,既有由爱产生的欢乐,也有由恨产生的痛苦。心理学的快乐和痛苦主要是一种情感状态,也就是人与事物的关系中自身所表现的特别情形。快乐是心灵的满足,而痛苦则使心灵的伤害。正如人们一般是趋利避害一样,人们总是追求快乐而拒绝痛苦。这在于快乐的情绪是肯定性的,而痛苦的情绪是否定性的。

除了一般所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快乐和痛苦之外,还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快乐和痛苦。快乐和痛苦不仅是生理和心理的现象,而且也是存在自身的本性,甚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快乐和痛苦相关于存在自身的快乐与痛苦。它指存在或者人的生活世界本身是快乐或者是痛苦的。就存在自身而言,它本身无所谓片面的快乐和片面的痛苦。这就是说,它既不是快乐的,也不是痛苦的,或者说它既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

但如果只是片面地从快乐和痛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存在的情态的话,那么就会形成所谓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不仅认为存在本身是快乐的,而且认为人应该快乐地存在。反之,悲观主义认为存在本身是痛苦的,同时人也必须忍受这样的痛苦。但无论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它们都没有理解存在的意义本身,也没有理解快乐和痛苦及其相互关系。#大道哲学#

彭富春:快乐与痛苦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痛苦   快乐   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   片面   心理学   快感   生理   情绪   欢乐   身体   感觉   经验   心理   世界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