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躺平的80、 90后,真的丧失了希望么?

很多时候不停地努力,不一定能走到终点,错误的方向只会让人身心俱疲,还不如停下脚步,让自己的身心愉悦。我们这一生很短,很多时候要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别人。

低欲望或许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对生活的定义不同,做出不同选择之后,不能被完全否定。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不应该把灵魂束缚在欲望的十字架上,任由欲望去操纵。我们生来便如西西弗斯般服苦役,生无所息,与其痛苦地承受,不如学会接受。

低欲望躺平的80、 90后,真的丧失了希望么?

躺平文化的流行

躺平一词在国内流行起源于百度贴吧中一则“躺平即是正义”的贴文,贴文的作者讲述自己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平时就通过打零工和低消费来生活。躺平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躺平也可以说是不回应,即非暴力不合作。

随着“躺平即正义”在网络上疯狂流行,而“社会险恶,先躺为敬”、“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的口号也颇受欢迎。紧接着便出现了躺平一族,指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孩子、不消费,维持生存最低标准,拒绝内卷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内卷已成为一种常态的情况下,躺平的流行成为了一种必然,躺平是逃避内卷的一种方式,让年轻人能够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

躺平不值得批评,但也不应该被提倡。在躺平现象出现后,很多的学者站出来为奋斗者正名,认为年轻一代不能奉行躺平文化,而是要不停地奋斗。清华教授称躺平态度极不负责,他认为“躺平”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而学者的言论被网友反驳,网友表示:已经在努力不添麻烦了,教授“何不食肉糜”?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人的共鸣,要想成为成功者何其不易,很多时候不是奋斗就能达到目标,既然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就不要强加压力,随意去评判他们的生活。

躺平文化其实早已在流行,日本在1991年经济泡沫爆掉以后,就经历了所谓的“失落的20年”,随后便流行极简主义和断舍离。有研究者指出,日本年轻人选择躺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和美国打压导致经济下滑,二是日本经济下滑引发房地产股市泡沫破碎、人员失业,三是日本年轻人就业困难,部分年轻人选择躺平。

萎靡的日本经济造成了躺平的“平成废物”,1990-2000年,日本GDP年均增长1.63%,2001-2020年,日本GDP年均增长0.55%。在《低欲望社会》一文中,平成废物无论物价涨跌,消费始终停滞,没有买房买车的欲望,沉浸于二次元宅文化之中。

低欲望躺平的80、 90后,真的丧失了希望么?

低欲望的生活方式

年轻一代被无情地压榨,从996到007,身体被压垮,直接进入了医院,高薪收入的代价就是牺牲健康的身体。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前半生用生命去换钱,后半生用钱去换生命。或许有人觉得这样值得,但一旦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就算用高薪也无法换取。用健康换来的金钱没有任何价值,去羡慕追逐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无疑是走进了绝路。

年轻一代低欲望的生活方式,确实有可取之处,如果更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对身心有极大的帮助。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无法得到满足。安于现状或许会让人觉得没有斗志,但从另一方面去看,会让躁动的心得到平静。当动力过足,超出自我的承受范围,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为目标而努力的确会给人带来充实感;而在低增长时代,人们选择慢下来的生活方式更能享受生活本身的乐趣。

在日本的18~34 岁的女性中,单身率为 50%。年轻男女中不结婚、不谈恋爱的比例在近20年间不断攀升,男性 从 40.3%上升到50.8%;女性从27.4%上升到40.7%,整整增加了近 1.5倍。低结婚率也导致了极低的生育率,日本2020年的出生率为1.34,已连续5年下跌。

造成低结婚率和低生育率的原因,主要源于经济压力,在日本一栋房子的贷款需要两代人才能还完,被称为“父子贷”;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房价已经是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的17倍。如此高的房价以及高消费,让更多的日本人不敢去结婚,而去选择低消费的生活方式,因此独居主义在日本盛行。日本人选择躺平不是没有原因,很多时候是生活所迫,与其被自身欲望所压迫,去承受求而不得的折磨,不如降低欲望,去过自己能过上的生活。

在职场上打拼的年轻人,奋斗了一辈子,却发现自己永远只能在底层挣扎,到最后他们明白了一个事实,不是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是就算努力了也无法改变结果。面对同样的结局,在奋斗和安于现状之间,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安于现状。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也是这么多年轻人会去选择躺平的理由。从逃离北上广到内卷的流行,年轻人的压力逐渐增加,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才会让人的欲望疯狂蔓延。贫富差距进一步放大,与其同他人去比较,不停地追逐,不如选择更舒适的生活方式。

低欲望躺平的80、 90后,真的丧失了希望么?

被称为丧失希望的一代

网上流行一句话:“70后养老无望,80后活得绝望,90丧失希望。”似乎一代比一代活得更加艰难。90后出生环境优越,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拥有着更多的资源,却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不仅娇生惯养、爱慕虚荣,更是崇尚拜金主义、蛮横任性,有以啃老自以为豪的堕落者,有疯狂追星被称为脑残的败家子,因此9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随着躺平文化的流行,90后再次被迫走上了风口浪尖,在70后眼里不努力的90后,被按在地上再次摩擦,催促着前进;然而90后却不以为然,表明为何躺平的原因,进行有力的反驳。人总是习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他人,而忘记了自己也曾是被绑架的那一个。长者喜欢以过来人的经验去揣测年轻人的心理,站在一旁对后来者指手画脚,殊不知后来者所经历的早已不同。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决不能复制,前辈可以作为指导,却不能越线去插手他人的生活。

90后在斥责中成长,遭受了各种非议,然而也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房贷、车贷、婚贷,职场激烈的竞争,而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还得独自赡养父母,履行作为子女的职责。尽管90后选择躺平,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但选择去走自己想要走的路,不去依赖任何人,并没有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有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有人享受竞争所带来的快感,能够选择想要的生活,是社会给予现代年轻人的福利。

在职业内卷化极其严重的当今社会,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是70后所无法了解的。若想要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不得不付出几十倍的努力。硕士生遍地都是,连博士都选择去当中学老师,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学历显得越来越廉价。

然而情况或许不像大众想象得那么糟糕,在90后即将成为主力军的情况下,无论在什么情景下都能看到90后正能量的身影,90后担当的一面已经显现出来,而他们身上负面的标签已逐渐被撕下。尽管口头上说着要躺平,但他们所要肩负起的责任却从未有退缩,无论是疫情之下90后冲在前线的身影,还是在洪水面前奋不顾身的牺牲自我,90后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精神都值得敬佩。

低欲望躺平的80、90后,却能在不同的角落里看到他们无私奉献的一面,他们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却又一声不吭,或许他们只是不想被逼得太紧,让生活过得太累,而是随遇而安,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身上持续散发着光,虽然微弱,凝聚在一起,却无限强大。在现实面前,过重的压力会让人奔溃,不要去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生活,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在现实面前似乎并没有作用。

80、90后身上已经存在过多的非议,现如今依旧没有任何定论,但事实总会告诉我们该有的答案。躺平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意味着放弃所有,他们的一举一动将会证明希望仍在,他们的担当作为将会伴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进一步放大。

低欲望躺平的80、 90后,真的丧失了希望么?

写在最后

“躺平”很多时候只是打工干饭人,对向下人生的一种消极反抗。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理解为信息时代的“机器捣毁运动”。只不过这里就是人机合一,自我捣毁。尤其是某些所谓新经济的野蛮发展,与资本血腥一面互为表里,编制出产业兴旺发达的表象。事实上,其造成的失业、内卷等很多社会性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人以韭菜自嘲,其实就是对“躺平“的另一种表达。

“躺平”也意味着不能改变就接受。尤其是80、90一代,其文化水平已经有普遍性的提高。他们在社会的摔打之后,往往选择和自己和解。既不留恋过往,也不执念未来,不婚不育、随遇而安。“躺平”就是这种状态的写照。从社会的普遍性上看,尽管这多少有些颓废和伤感,但却又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定着人的发展会越来越昂贵。社会的繁荣繁复到无以复加,而人的道德感崇高感却无形中走低。这无处不在的人的悖论中,爆一声“躺平”,也许真的能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解脱。这也许就是“躺平”之声不绝于耳的社会真实一面。#大道哲学#

■ 文| 潇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平成   生育率   欲望   安于现状   日本人   日本   生活方式   身心   年轻人   压力   努力   年轻   社会   经济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