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2020年我国城市GDP排行榜发布,随着天津掉出全国排名前十,北方已经全面落了下风。究其原因,有地理的,环境的,有新中国的改革开放的。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经济不是一天转移的,现在网上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一般说的南方其实是指珠三角和长三角,云南、贵州、广西和江西给排除出去了。

其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也不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而是过去上千年的一个趋势,只是不同的阶段推动力不一样。

在唐宋之前,南方的自然环境太差了,山地多,平原少,江河湖泊纵横,水患也很多,那时候的工具也不行,铁器不够廉价,也不够锋利。

到了安史之乱之后,大批的北方流民跑到南方了,就不得不研究一下该怎么生活了。这个时候技术也有了大幅进步,大家一起开水渠,研究农具。

很快的到了唐朝中后期,南方的粮食产量暴涨,朝廷的主要税收来源那就是南方了,到了宋朝,搞基建非常厉害,是在建设江南方面功劳卓著,尤其是南宋北方彻底被女真人占领之后。

官僚们带着大家疯狂的搞基建,扩充农田,研究丝绸、陶瓷工艺,让江南的生产力大解放,顺便还跟东南亚搞起了贸易,南宋小朝廷凭着那么一小块地,竟然在蒙古的铁骑之下苟延残喘了100多年。南方本来就温暖了,水多湿润,对农业也是好事儿。南宋通过水利工程把土地整改完之后,南方的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到了宋朝末期,经济中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元朝统一中国后,就开始从南方往北方运粮。而此时的北方正在饱受战争的蹂躏。比如陕西这个地方的条件本来还是可以的,但是从唐朝开始一直都是战争前线,跟土蕃、西夏、蒙古轮流打,几乎没有一天安生,经济能发展好吗?

最重要的是北方水资源一直成问题,以秦岭为界,南方北方降水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到了明朝,南方经济强,北方军事强的格局已经完全定了下来,当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其实这句话本来是南宋的,但是南宋地盘小,好养活。苏州和湖州丰收,南宋就不吃了,不但够吃,还可以卖给现在东盟那一带,到了明朝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意义,因为明朝的天下比南宋大了好几倍,苏州那一带的粮食产出还通过大运河漕运到北方开始支持整个中国了,此外,南方依托出海口,大量的跟海外做买卖,天亮中国生产的物资被卖到海外,比如茶叶、丝绸、瓷器,一直都是西方最抢手的商品。

满清入关并没有改变多少整体形势,中国的经济形势依旧是严重南倾,清朝九个封疆大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九个总督,其中权力最大的当然是直隶总督,统辖长三角这一带的总督最富,在安徽和江西、江苏、上海那一带,当时叫做江南省。等到清末开始五口通商,大规模跟西方做买卖,上海开埠迅速就成了整个亚洲最繁华的城市,依托贸易带来的关税后,上海那一带也更加红火。

新中国成立后,外贸的这条线基本就断了,当时又是计划经济。北方的资源多,所以持续了很多年,北方经济要重于南方,南北经济一改千年常态,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随后改革开放一开始还不太明显,等到了2000年,中国开始加入世贸,也就是要中国生产工业品出口给西方,但是西方并不是看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所以要给安排工作,人家看上的是中国工人素质高,但是工资只有西方的1/20。

当初他们让日本搞代工,但是日本偷摸学会了美国人的核心技术,还反超了,差点把美国给干下来。

2000年后中国搞代工,欧美刻意控制高科技输出,主要让中国接手轻工业的相关领域,而南方迅速承接了这部分加工业务,这里就有个问题,为什么南方承接而不是北方,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当时最先开放的几个城市都在南方,而且回大陆投资的那些人都是早期从两广跑出去的,他们回来投资肯定是在南方。

不过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北方没有适合的港口,南方有上海、宁波、广州,北方虽然也有天津、青岛、大连,其实在制造业中,港口本身不是关键,毕竟港口往往是个门户,一般原料运到港口,再从港口转移到生产型城市,如果港口到其他城市的路特别难走,那这些原料运不过去,到时候成品运不出来,那港口就不能用作大型枢纽。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南方的港口内河发达,可以低成本的跟其他内陆城市连起来,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现在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是不是水网纵横。苏南的经济水平,直逼发达国家,也是这个原因,他们都是上海港背后的城市。

北方这方面就很劣势,内核太少,就算有河,河水也太浅,没法把物资廉价送到港口,产品也就比南方贵,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竞争力。虽然南方有长江的,北方有黄河,不过这两条河可没法比。黄河基本没法同行,水太浅,长江是可以行使万吨巨轮的,真正能行驶大船的主要集中在长江和它的支流上,还有几条运河。上海,它的延伸是长江运输能力最强的一个,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上海的地位这么牛,从晚清到民国再到现在,只要有外贸,它的地位就不可被撼动,这也能看出来为什么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达了。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三峡修建好之后,上游的蓄水量明显上涨,河道变宽变深,很多支流之前根本不可能跑船,现在水位上升后呢也可以了,整个水稻的运输能力明显变强,最新的数据显示,现在的三峡过闸运输量是没修之前的六位,长江这个黄金水道的地位更稳了。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北方的冬天太冷了,如果单纯搞生产,北方冬天继续开工,店家就得多支付一大笔的取暖费,这部分费用叠加在产品上。那就更贵了,所以说中国当了世界工厂,主要是中国南方生产。

大家从淘宝上买东西,应该也能感觉到发货的大部分都在南方,而且为什么是江浙沪包邮呢?因为产品主要在那边生产,而且人家那边的水路发达,运输原材料的成本低,再加上公路网密集,自然可以包邮,新疆西藏没法包邮,因为那边动不动就上千公里的路运,运输成本可能比产品本身都要高。

这些年,中西部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南方,东北也成了净流出省份,这种人口红利和资本红利,进一步加强了南方的优势,很快的时间内就彻底扭转了局面,江南又一次迅速回到了自己的历史位置上。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美国也差不多,人口主要集中在两大洋的海岸线,最富有的州也都在海岸线上,内陆的时候看着土地大,但是人口不多,也比较穷。

大家注意到一个关键词----水,咱们可以把地图换个方向就能看出来,南北问题又可以理解为谁挨着水资源多的问题,中国三大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都是挨着海,都有一个大港口,这是上海的内核,广州次之,北京这边最少,从这个意义上讲,南北差距也可以理解为东西差距。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现在外贸拉动经济的模式已经到了一定阶段,今后还是会对外做买卖,不过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那么大,但是今后人口向东部沿海集中的趋势并不会变,这三个圈会持续走强,不出意外的话,按照现在的趋势,这三个圈会成为地球上最繁华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经济体,而且这不是什么有生之年实现,大概就在近十年吧。

当然了,南方内两个圈儿整体生态要比北方要强一些。南方的城市群订单驱动几十年,受商业文化熏陶时间较长,这种情况下,遵守合同、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政府的宽容性也强得多。北方老百姓受商业文化熏陶和订单驱动少一些,所以更加人情社会,一些政府的思维和观念也跟南方那边不太一样,而且随着南方两个三角的产业外溢,其他离得近的主干大城市无疑也能分到南方制造业。

制造业到底会转向东南亚还是中国内陆,到这两年开始有点明朗,低端制造业类似于耐克鞋,还有其他衣服以及各种高污染行业肯定是要转移的,一方面,中国政府现在不太能接受高污染企业继续待在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去生产线,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拿两三千块钱的工资,现在这些企业在中国招不到工人了,此外就是那个关键的问题,转到内陆后,运输成本会翻倍,利润薄的企业受不了,肯定要去东南亚,这种企业我们也不想要。那种高精尖的领域,很多现在正向成都等西南城市转移,成都这几年经济走强,国际上评价也很高,和制造业转移有很大关系,行业需要上下游的配合,要走就一起走,东南亚那边的工人素质和条件有限,这几年很多国外企业把厂子搬到印度后,又在酝酿搬回来,而且这些行业相对利润较高。

为什么南北方经济差距这么大?

总结:

一、南方会持续走强,底子已经铺就好了,后续发力也会猛得多。

二、而且会持续外溢一部分,外移到东南亚,一部分外溢到我国东南和中部省份,北京现在溢出效应还不明显,还在吸收周围城市的人口和资本。

三,如果面临选择困难,优先选南方两个圈儿的大城市,其次,首选离内两个大城市近的大城市。

四,今后的城市越来越大,可能会出现一省一程。或者一省二城、三城。高铁的出现,会进一步加剧城市越大越发达的机会。

来源:9边pro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明朝   经济   东南亚   长江   江南   总督   南宋   内陆   上海   中国   大城市   港口   制造业   差距   人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