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你去死”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01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现在的小学生“出口成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有记者去到学校做了个小调查:


有没有哪位同学从来没讲过脏话?


结果44人的班级,无一人举手。


记者还发现,小学生爱说脏话一般三年级会冒出头,一旦冒头不制止,五六年纪就极有可能在班里大爆发。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其实挺常见的,别说小学生,就连三四岁的宝宝很多都会说些脏话和狠话。


当孩子说“妈妈,你去死”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上周末带龙哥逛超市,在玩具区停留的时候,看到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和他妈妈发生了争执。


原因是,妈妈不肯给他买一辆小汽车,说是家里有一个几乎一样的,让他换一个玩具买。


男孩说什么也不肯,越来越暴躁,最后竟气急败坏地开始飙脏话:


“妈妈傻x,我讨厌你,”、“不给我买那你去死好了”。


妈妈一开始还挺有耐心的,听到儿子讲的话越来越极端时,明显被震惊到了:


“你从哪学的这些骂人的话?谁教你说的?”


可正在气头上的孩子哪还有心思好好沟通,丢下一句“要你管”,就边抹眼泪边抱着小汽车直奔收银台的方向了。


很多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大概也懵了,满脑子疑惑。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开始说脏话了?要怎么纠正?是严厉地制止还是和宝宝讲道理好?



02


孩子为什么会说脏话?


想要解答这些疑惑,首先要弄明白孩子讲脏话、说狠话背后的源头。


1. 环境因素,模仿行为


《儿童行为心理学》说:


“孩子说脏话,绝不可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一般来说,一定会有一个模仿的源头。”


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进入了早期造句的语言阶段,他能用简短的字词来进行表达,到了三岁以后,简短的字词逐渐被句子代替。


这个时候,周围大人的语言表达起到了示范作用。


如果父母在这方面不注意,孩子很容易模仿大人的不文明口头禅。


除此之外,同龄人、网络、动画片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模仿来源。


广州梁女士儿子在6岁时喜欢说脏话,“见鬼”、“臭狗熊”、“去死”、“笨蛋”……


问他和谁学的,他竟然说和《熊出没》的主人公光头强学的。


当孩子说“妈妈,你去死”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梁女士为了验证,特意去看了一集,“没想到仅仅十多分钟,就出现21句此类脏话”。


记者随机看了四集,发现片中“可恶”、“去你的”、“去死吧”等词语的确频频出现。


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可能只是单纯地出于好奇去模仿。


等年龄大了,当他渐渐理解了这些词句的意思,如果没有大人正确纠正,就会变成习惯性模仿,直至有选择、有意识地去说脏话。


2. 诅咒敏感期


当孩子处于好奇模仿接触了一些脏话后,喜欢不分场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欢使用,心理学家将这个时期成为诅咒敏感期。


在这一语言阶段的孩子,他们说脏话,并不是跟我们一样,本意带着攻击性和侮辱性,更多的是出于好玩,反复试探这些语言的作用。


之所以会使用这些词汇,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些词汇的力量,会让大人紧张,也会让其他小朋友效仿,甚至可以通过这些词汇的使用来占据心理优势。


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孩子3岁左右,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往往又会恢复正常。


当孩子说“妈妈,你去死”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3. 表达需求,发泄情绪


这种情况,孩子一般已经知道了说脏话会带来什么效果,而非处于无意识的好奇模仿阶段。


就像我们上周末在超市遇到的那对母子。


男孩讲脏话,是由于自己买玩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与妈妈沟通无果后,才开始用攻击性、威胁性的脏话和狠话暴力沟通。


他是在发泄不满的情绪,也是在通过脏话表达需求。


孩子说脏话的第二个高发期——青春期,也往往是出于这个目的。



03


要怎么正确纠正孩子说脏话的行为


1. 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一听见孩子说脏话,很多父母如临大敌,仿佛孩子立马就成了一个没家教的坏孩子了。


暴跳如雷的、打骂教育的家长,都不在少数。


很多孩子出于逆反心理,这样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但完全放任不管或者嬉笑不止也不合适。


当孩子说“妈妈,你去死”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一位老师曾分享过一个反面案例。


他有一次去广场溜达,看见不远处一位30多岁的妈妈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玩球。


“妈妈缺心眼儿,是弱智!”玩着玩着,孩子突然冒出来一句。


孩子妈妈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破儿子,怎么说你妈呢?”


看见妈妈这个反应,男孩一边咯咯笑个不停,一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妈妈缺心眼儿,是弱智!”……


“咋说脏话呢,回去让你爹揍你!”孩子妈妈嘴上说着,语调里却并无怒意,笑着弯腰捂孩子的嘴,“别说了儿子,让人笑话!”


而孩子就跟受了鼓励似的,不停重复不停笑,越来越大声。


孩子如果从自己说脏话后父母的第一反应察觉到了纵容、鼓励等态度,说脏话的现象往往还会继续。


避开了这三种误区再根据孩子说脏话的源头分情况处理。


2. 适当冷处理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念二年级的斯库特很喜欢在说话时加上“该死”、“死鬼”等词语。


她觉得带脏字除了因为这些字眼本身具有吸引力以外,还能在父亲发现后,就可以不用上学了。


但父亲并没有如她所愿,甚至在她用脏话和拳头跟小伙伴发生争执后,也异常冷静,让她自己消化和思考。


在父亲看来,与其强制干预,不如适当冷处理,同时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


“说脏话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随着他们的成长,等他们知道那样并不能引人注意,便会自动改掉坏习惯。”


当孩子说“妈妈,你去死”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这类做法,尤其适合孩子处于说脏话的早期阶段时(包括无意识模仿阶段和诅咒敏感期)。


在这两个阶段,家长反应越强烈,更加会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说脏话。


反之,当孩子发现自己说脏话大人没什么反应时,她便会自讨没趣,自己停下来。


如果实在不放心,还可以在冷处理的基础上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 教会孩子正确表达,并以身作则


当孩子说脏话已经发展到了有意识、有选择性的阶段,他逐渐理解了脏话、狠话的意思以及其带来的后果时,家长就可以尝试跟孩子沟通了。


举个例子。


龙哥6岁时,有一次我关掉了他的动画片生气了,于是便对我说:“妈妈我讨厌你”、“呸”。


我就问他知不知道这些话的含义,以及代表着什么。


他怒气汹汹地吼道:“就是讨厌你、不喜欢你的意思,谁叫你惹我生气,哼!”


然后我直接跟他说:


“你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很伤心,我们是闹了不愉快,但我们可以再一起商量,而不是说脏话来攻击妈妈,这些话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很不尊重人,更会破坏我们之间的感情,你知不知道?”


龙哥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可能一听我说伤心了一下子情绪就平静了很多。


“下次你对妈妈的做法不满意你可以直接跟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这样、妈妈可不可以再让我看一会、妈妈我想再看一会’好不好?”


一听我这样说,龙哥脸上的愁云立马消失了:


“好,那我可以看完这集再去睡觉吗?”


“可以,下不为例!”


了解了孩子每次讲脏话的动机,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当然,我们自己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甚至可以适当让孩子减少一些与“出口成脏”之人接触的机会,远离说脏话的环境。


说脏话,可以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一个必经阶段。


我们作为家长,不必闻之色变,也不能完全忽视。


只有积极引导,管教有度,以身作则,才更有可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缺心眼儿   妈妈   孩子   冷处理   以身作则   小汽车   脏话   源头   小学生   词汇   大人   儿子   家长   阶段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