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per被应采儿逼哭:孩子的畏难情绪,父母应该怎么解决?

昨晚跟闺蜜开视频,聊到育儿问题,她说她女儿最近特别容易没耐心,可把她愁死了。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上个礼拜。


上周四,老师布置了手工作业,要求小朋友周末回家用粘土捏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她女儿一开始可开心了,周六一大早就让闺蜜帮她找好了海绵宝宝的参照图片,然后自己吭哧吭哧地从一堆玩具里找出她的粘土工具。


Jasper被应采儿逼哭:孩子的畏难情绪,父母应该怎么解决?


海绵宝宝看似简单,可如果要追求那些边边角角的细节,对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是还是挺有难度的。


而闺蜜女儿又恰恰是有点追求完美的孩子,性子还倔。


捏了两个都不满意后情绪崩溃了,边哭边把捏好的海绵宝宝胡乱揉作一团,丢进了垃圾桶。


任凭闺蜜怎么哄,她都不肯再尝试了。


周一随便拿了一个之前捏的小章鱼去交作业了。


“妈妈,这个太难了,我不想学了”“我可以不玩这个吗?”“我做不到”“我再也不要做这个了!”


这样的对话,大概每位老母亲都听过。


当孩子正在情绪上时,经常怎么哄也哄不到,孩子情绪崩溃,家长也往往特别容易失去耐心,情绪一没控制住就变成了吼叫和责备了。


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只会更加退缩不前。


我们总以为是孩子懒、没耐心、钻牛角尖、胆小不敢尝试,但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畏难情绪在作祟。



02



所谓畏难情绪,就是孩子一碰到挫折和困哪就想逃避、退缩和放弃的心理。


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放弃固然一时爽,但这样的心理,只会让孩子做什么都畏畏缩缩,越来越不自信,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的这种心理呢?


1. 打压否定式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1967年曾用狗做过一个实验。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


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后来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身上也会发生。


当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一个被打击、被否定的家庭环境,很多事情还没开始,父母就告诉他不行,或者他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时,他就会不可控制地将这些原因归咎于自身。


不但自我评价降低,斗志也随之丧失,一遇到挫折就躺平。


Jasper被应采儿逼哭:孩子的畏难情绪,父母应该怎么解决?


2. 直升机父母养育过度


直升机父母,简单来说就是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上空,时刻掌握孩子一举一动,包办一切。


是孩子的终生保姆兼人生规划师。


孩子只需一门心思读书、上兴趣班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用操心。


一遇到挫折,这类家长不是想着怎么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而是大人直接帮忙解决了。


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反正都有父母帮忙,下次再有困难,也不愿自己去尝试了。


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过度依赖父母的习惯,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孩子自身的原因


除了家长,孩子自身的原因也占很大的比例,有基因里自带的,也有后天养成的。


比如,注意力缺陷。


不少孩子每次一学习就特别多毛病,写作业一会吃零食一会上厕所、上课经常走神、逃避要保持专注注意力的活动、做事也毛毛躁躁老犯错。


总之就是专注力很差。


这类孩子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好,一旦像学习这种较为枯燥没意思的事情,或者稍微有点困难的问题,就很容易逃避、拖延,甚至直接放弃。


Jasper被应采儿逼哭:孩子的畏难情绪,父母应该怎么解决?


再比如,过度关注自我,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焦点效应。


这个其实不光是孩子,成人当中也存在。


龙哥刚上幼儿园时,因为不会自己大小便而被同学取笑,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都抗拒上学,直到后来自己学会了大小便,抗拒心态才完全消失。


过度关注自我的孩子,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很害怕会出糗丢脸,引来嘲笑,导致畏难心理,不愿意尝试。


找出孩子每次畏难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03



当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时,家长要如何正确的解决呢?


1. 接纳孩子的情绪


应采儿有一次在综艺里和儿子Jasper玩拼字游戏,发现儿子很多学过的字都不认识时,并且学习意愿不强时,心中的失望和怒火逐渐拉满。



但暴脾气的她没有立马责备儿子,而是转身上楼,一个人去平复情绪了。


Jasper感受到这种低气压,强忍着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片刻之后,她对Jasper说了这样一番话:


“学习不是好玩的,学中文也绝不是一件好玩的事,那是很有必要的。你必须会中文,这个没有那么简单的。我也是哭着学中文的,没有别的办法,你只有这么记。要么你尽快学会全神贯注的学习,要么你每天重复痛苦,用心一点好不好?”


虽然应采儿的语气不够温柔,却不是一味地逼迫,而是在与孩子共情的基础上。


先接住了孩子的畏难情绪,然后用认真严肃的态度跟儿子语重心长地讲道理,最后一边温柔地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边鼓励孩子。


这远比单纯的“你很棒,你一定可以,加油!”要好很多。


2. 培养孩子的逆商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孩子,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一代。


从出生就一直在跟别人赛跑,幼儿园、兴趣班、中考、高考,没有哪一个阶段是轻松的,人生处处是挑战。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


所以,越早培养孩子的逆商越好。


当孩子面对挫折出现畏难情绪时,父母在给予孩子绝对安全感的同时,应告诉孩子享受过程,结果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


鼓励孩子多尝试,或许会失败,但不尝试一定不会成功,即便最后失败,最重要的也是分析原因,快速从负面状态中走出来。


并帮忙拆解目标,引导孩子自己一步步去解决问题,而非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直接帮孩子解决一切生活上的绊脚石。


在这一点上,不少家长会陷入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力就等于让孩子多吃苦、多受打击。


故意穷养,以及打压式教育的父母,很多都是出于这种心态。


Jasper被应采儿逼哭:孩子的畏难情绪,父母应该怎么解决?


3. 正确利用好奖励机制


人类天生就遵循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机制。


遇到困难,绕道而行是一时爽,可孩子并不明白,这种短暂的快乐只会让他将来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


父母不妨试着用魔法打败魔法。


将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拆成一个个小目标,达到某个目标时,父母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种奖励不说非得是物资上的,可以是口头的认可、一朵小红花,以及积分等等。


4. 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研究发现,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模式。


前者更倾向于成长型的思维模式,相信通过努力、良好的策略、其他人的反馈和帮助,他们的能力可以提高。


后者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能力是天生的,在童年后,我的能力就是固定的了,我无能为力作出改变。”


我们面对孩子的畏难情绪时,千万别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你怎么这么没耐心”、“你太懒了”、“你怎么这点小事都不敢尝试”。


这些标签很容易引导孩子养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可以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孩子换种思维模式,比如:


“我们速度慢就多练习,熟能生巧”“没关系,我们再努力努力,学会了你就不怕了”


也别老是拿别的孩子来比,多让孩子跟以前的自己比,让他相信,努力是能进步的。


孩子畏难情绪很常见,关键是我们在看见之后的及时纠正与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情绪   父母   孩子   心理学家   直升机   海绵   挫折   耐心   儿子   困难   家长   努力   原因   能力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