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01



最近短视频平台有一段“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的视频火了。


丁延庆是“神童”级别的北大教授,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他的夫人,也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他们俩一起生下了一名女儿。


和他们想象中不一样的是,丁教授的女儿似乎完美避开了他们夫妻俩的学霸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丁教授每次给女儿辅导作业时,她都听不明白自己的讲题思路。若干次后,丁教授开始怀疑人生,大喊“我闺女和我真是差太远了!我真的是....真的是没办法啊”。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很显然,丁教授和他的妻子智力已经通过应试教育的考验,各方面素质可以说是强于我们大部分的家庭,但依旧躲不过有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


连北大一家教育女儿都频频受挫,而我们这种普通家庭,要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突出重围,甚至实现逆袭?



02



其实,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父母在小孩上学之后,都躲不过育儿焦虑。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很火的剧《小舍得》,我之前也写过不止一次这部电视剧了。(主要是代入感太强啦!)


里面南俪和夏君山就是985夫妻,但他们疯狂想让孩子有一个好成绩。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逼着孩子背单词、做奥数题,让孩子没有片刻喘息的空间……


与此同时,这位母亲还把“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边。


结果呢?《小舍得》里这对夫妻的女儿情绪崩溃,在一个大雨天离家出走。


南俪急到发疯,好不容易找到女儿,女儿却大哭着推开她,不愿意跟她回家。


女儿在雨中的控诉:“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可你就不要普通的女儿,你就是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女儿!”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直到这时,她才如梦方醒,明白自己之前做的事有多么荒谬。


育儿焦虑和家长受教育水平相关程度并不大,只要是家长就想要一个成绩好的孩子。


我身边还有更加活生生的例子。我一个前同事,学历平平,因为个人原因没有深造,而是回国选择结婚生子。她的儿子出生后,她不知怎的将自己的志向一股脑地塞给她的儿子,给他报了很多兴趣班,说是想要培养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


怎么个培养法?


上初中后,平时晚上语数英补习班已是常规操作,暑假一来,补习班和兴趣班变着法子来:早上六点篮球,八点半小提琴,十点奥数,十一点语文作文,两点半英语,四点半科学课,晚上吃完晚饭还不能停歇,晚上还有一节柔术课……


她最常在儿子耳边说的就是”你要努力学习,考上清华,你一定可以比妈优秀,为我们家争光!“


儿子我没见过,光是看我那个同事光接送孩子上课下课估计就累得不行。


而我同事的儿子,成绩是上来了,也进了重点学校。但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现在只要考试没进前三名,他自己就会要求老师不要给家长公布成绩,否则他自己就大哭一场……


当时在办公室她说儿子现在和她不交流的时候,她还困惑地问:“我只是想激励他更加优秀,我做错什么了吗?”


确实,每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事实是:无论我们爸妈这代有多优秀,我们的智力不会一代一代无限高或者无限低下去,统计学上把这个叫作“均值回归”。


其实,人生其实可以分为三阶段: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认识到孩子是普通人。


接受孩子未来不如自己,或许是多数为人父母者的宿命。



03



知乎上有一个妈妈曾经讲过她和孩子的故事:她和她老公都是高考状元,可是他们的女儿却资质平平,在班上只是一个中等生。


他们最开始经常崩溃,妈妈在教孩子作业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骂,爸爸也常吐槽:给女儿做道题死的脑细胞比发篇论文还要多。


开始的时候,他们觉得女儿只是慢一点,只要认真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别人家的孩子。


女儿上初中后开家长会,老师知道妈妈的学历之后直言“你女儿的智商看起来连你们一半都不如!”


他们越给压力,女儿表现越差。


他们于是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女儿和别人家的孩子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面。即使她把女儿拽到这个轨道上面来,可是女儿连入口都找不到,连方向都不知道在哪里。


于是,他们完全放弃了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女儿的想法,开始接受了孩子的普通,不再激励孩子,而是告诉她“你现在读书上课都是为了你自己,爸爸妈妈比起关注你的成绩,更在乎你有没有认真努力完成每一个考验”。


再后来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女儿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再因成绩差而叫家长。


成绩当然没有期望中的那么高。没想到妈妈调整期望,觉得只要是进步就是成功后,女儿反而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因材施教四个字,我从小学就认识,但真正的含义,还得女儿教会我。”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其实,中国父母90%的痛苦,都是来源于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而过高的期望会把一个“本不一定平庸””的孩子压制成一个废材。


龙应台曾经说过一段话:

我很多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子女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而我的儿子却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已经差了很大一截。

其实,我也诚实地在问自己,后来我觉得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


土耳其有句谚语:“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而我们身为家长,应该要试着相信: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的时区,孩子在各自的时区里行走,聪明的鸟有高的树枝,而笨鸟也一定有矮的树枝在那里等他。



04



就像丁教授吐槽女儿视频的结尾说的那样“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其实,这也是所有父母都要面对接受的:我们的孩子如今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且将来可能也是一个普通人。


请接受这个现实吧。真正的天赋异禀的孩子,是少之又少的。


那么回到标题,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应该如何逆袭呢?


龙妈我的答案就是:不去想逆袭这件事情。


不仅仅因为逆袭本来就是假命题,还因为“逆袭”本身就是一个很空泛的词汇,究竟怎么去定义“逆袭”呢?怎么样才算成功?


考上好的大学?有一份好的工作?


成功的方式有千千万万种,如果只有考好分数、找好工作才算是成功,这也太单一了。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会觉得这是父母的一种短视和懒惰。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身为父母养娃目的是什么?


无论是什么,我相信永远离不开让他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作为家有个8岁娃,从来没有停止看育儿、心理学书籍的妈妈,我还是会一直持续在教育学上耕耘。


但是,有一点我绝对是不会做,也不提倡的,那就是疯狂鸡娃。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我当然希望龙哥成绩各方面都很厉害。但是我更希望的是,他可以在我的教育下无忧无虑地成长,而不是生活在我的期待之中。


我的孩子以后究竟会怎么样,我不知道。相比不断地告诉他要努力学习,我会尽我所能给他最好的学习环境。


而我给自己的目标,是发展好我自己的事业,赚多点钱,锻炼好身体,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因为等他长大,我的眼光已经落后于他们的时代了,他的路只能靠他自己走。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我们不需要教会孩子具体怎么打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给他们一手好牌,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思考去打出一手好牌。


他能过着安定平和的日子,如果以后能有自己温馨的小家庭,已经是我的最大心愿。


除此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过眼浮云。


*本文部分图片、资源来源网络。


ps:

不知道宝妈们对于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么呢?

也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育儿看法!

别忘了右下角点赞,是对我的鼓励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北大   教授   女儿   作业   补习班   普通人   教会   同事   儿子   家长   父母   成绩   妈妈   优秀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