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歌舞片粉丝们也许仍然记得看《芝加哥》(2002)和《爱乐之城》(2017)时的心情,这两部新世纪上映的歌舞片分别横扫了第75届和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芝加哥》《爱乐之城》海报


获得13项提名的前者轻而易举地成为当年的最佳影片,后者虽然憾负巴里·詹金斯的《月光男孩》(2017),却仍以14项提名成为影史上获奥斯卡提名最多的影片之一。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月光男孩》海报


自上世纪30年代歌舞片作为类型片出现后,它的魅力从未消减,它来自全球的观众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忠实。


脱胎于早期有声电影和百老汇的歌舞戏剧,好莱坞歌舞片发动了一场长达百年并仍在延伸的探索,它创造出一套有别于其它任何类型片的视听语言——极其张扬的人物动作,贯穿全片的跌宕起伏的歌曲。


歌舞片仿佛是对英雄、某种价值或能力予以的慷慨补偿,或体现创作者们重新寻找失落于灰暗现实的伊甸园的努力。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柳媚花娇》剧照


“歌舞片让世界更加美好”——这是歌舞片创作者的宣言。


歌舞片真真切切地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身处泥淖,在仰望着银幕内起舞并高歌的演员们时,观众仿佛也能置身乌托邦,尽管是片刻的狂喜,对于疲于奔命的人来说也将是莫大的慰藉。


遗憾的是,尽管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我们仍然极少能看到LGBTQ+题材的歌舞片,尽管LGBT群体中的许多人一直是歌舞片的忠实观众甚至是其创作者的一员。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LGBTQ+歌舞剧集《姿态》剧照


这种因身份所致的失落将与糟糕的2020年一同结束,因为我们有了《毕业舞会》——它是瑞恩·墨菲(《欢乐合唱团》《美国恐怖故事》《美国犯罪故事》《宿敌》《姿态》等热门美剧导演和制作人)送给全世界LGBTQ+孩子们的礼物。


与毁誉参半的《洛基恐怖秀》(1975)一样,这部改编自百老汇2018年推出的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在大众评价上并没有获得出色的成绩,但仍不妨碍我将其视为新世纪以来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海报


“不要在印第安纳州做同性恋”


“不要在印第安纳州做同性恋”,故事的主角艾玛(乔·艾伦·佩尔曼饰)唱出《Just Breathe》时,观众也许会讶异为何会有如此直白的“地域黑”。


印第安纳州的社会观念保守,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印第安纳州57%的选民投票给特朗普——虽然原版百老汇音乐剧和电影进行了一定的夸大,但是印第安纳州恐同的风气却真实存在。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更巧合的是,导演瑞恩·墨菲恰恰是出生并成长于印第安纳州,他在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家庭中长大,从小进入天主教学校学习直到八年级,后来进入了印第安纳大学。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瑞恩·墨菲


墨菲土生土长的印第安那人身份似乎让《毕业舞会》对印第安纳州的讥讽更加理直气壮,事实上,墨菲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经历与他对舞台剧毫不避讳的改编不无关系。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组合照


墨菲最早对于自己出生并成长的印第安纳州的记忆跟他父亲有关。


墨菲的父亲身材高大,有1.95米,他记得童年时自己经常在半夜被父亲从睡梦中叫醒,父亲让他坐在厨房的桌旁,开了定时器,并总是问他一个同样的问题:


“你一点都不像我,我要你告诉我,到底为什么?”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瑞恩·墨菲与丈夫David Miller


墨菲一开始会叫嚷着回答:


“我不知道。我体格不健壮,体型也不像你。我是个小个子,我就是我,我不知道你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然而随着他慢慢长大,墨菲不再惧怕父亲,也不再叫嚷,反而开始对父亲反唇相讥:


“我不想变成你。我也不想住在这里。”


15岁时,他作为同性恋的秘密被母亲在无意中发现,她在翻儿子抽屉时看到一沓情书,这些情书来自一个22岁的男孩——德鲁。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瑞恩·墨菲与儿子Logan


当时墨菲正在外地参加夏令营,他被要求立刻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她已经知道德鲁的事,并且告知德鲁以后再也不能与他相见,否则将会以强奸罪起诉德鲁。


更让墨菲受伤的是,母亲第二天就带他去看治疗师;所幸治疗师并没有妄下论断,只说他除了早熟外没有任何其他问题。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瑞恩·墨菲与丈夫David Miller


假装的生活从来不适合墨菲,他在回忆自己的青春期时说:


“能让我捱过我曾经历过的那种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有顽强的精神和坚定的决心。我在高中时从走廊经过时,有人用难听的字眼骂我‘同性恋’。


这也没让我停下来⋯⋯我那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 :我一定要活着读完高中,同时我在想:


为什么自己不受欢迎?


为什么自己去不了毕业舞会?


为什么自己不能做某个俱乐部的主席?


这些对我来说一直都很重要。”


从印第安纳大学获得新闻学士学位后,墨菲搬到好莱坞并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如今,他是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制片人和导演之一,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瑞恩·墨菲


曾凭借《欢乐合唱团》《美国恐怖故事》《美国犯罪故事》《宿敌》《姿态》等风靡全球的作品共获得32项艾美奖提名,《时代周刊》将他称为“电视之王”。


《毕业舞会》是他与Netflix合作的最新作品,这部野心勃勃的电影邀请到了众多好莱坞巨星参演,包括梅姨、妮可·基德曼、詹姆斯·柯登、凯丽·华盛顿等等;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墨菲极其私人的生命体验,并以一种浮夸的、玩世不恭的、挑衅式的姿态对异性恋霸权进行了又一次有力的挑战。


异性恋的幽灵


《毕业舞会》的情节并不复杂,却一一呈现了:性少数群体在生活中面临的窘迫、异性恋霸权的文化环境对性少数群体的排斥、出柜与家庭关系、性少数的亲密关系、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谎言乃至好莱坞和百老汇的文化交汇......等等主题。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迪·迪·艾伦(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和巴里·格利克曼(詹姆斯·柯登饰)是纽约的百老汇明星,前者已是两届托尼奖的得主,而后者同样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


但是,两人在新舞台剧中的表演遭遇媒体恶评,使整个剧团陷入危机。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由梅姨饰演的迪·迪·艾伦


同时,在印第安纳州的小镇上,高中生艾玛(乔·艾伦·佩尔曼饰)正因自己的女同性恋身份而备受羞辱,尽管得到了高中校长(科甘-迈克尔·凯饰)的支持,


家长会主席格林女士(凯丽·华盛顿饰)鼓动家长否决“有同性恋的毕业舞会”,因此艾玛和她的女友艾丽莎(阿丽亚娜·德博斯饰)便无法参加毕业舞会,艾丽莎正是格林的女儿,并且她仍未向母亲出柜。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迪·迪·艾伦和巴里将声援艾玛视为绝佳的扭转名声的良机,Ta们决定与另一对失意的演员安吉(妮可·基德曼饰)和特伦特(安德鲁·兰内斯饰)计划共同前往印第安纳州并誓要为艾玛举办包容性舞会(inclusive prom)。


尽管《毕业舞会》在上映之初便收到了许多指责其“俗套”的评价,但是我们不妨将其放置于更纵深的社会环境中看待,影片通过毕业舞会这件小事折射出的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异性恋幽灵”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1969年的石墙暴动以来,同性恋解放运动席卷美国和全世界,“现身政治”指的便是少数群体提高自身可见度(visibility)的努力,


性少数群体通过在教堂、街头等公共场合的游行抗议来证明自身真实的存在,以呼吁社会关注Ta们应得的平等权利。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1969年夏天的石墙暴动(Stonewall Riots)


从纽约远道而来的艾伦、巴里、安吉、特伦特和剧组其他成员在家长们决议取消毕业舞会时闯入了会场大厅,紧接着梅姨亲自献唱一首《It’s Not About Me》,《毕业舞会》通过这个场景对现身政治进行了生动隐喻:


在一个异性恋霸权的文化环境中,性少数群体的“现身”注定是一种具有冒犯性的闯入,Ta们的奇装异服、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反叛以及不羁的爱欲从来都为社会所不容,即使不是被强制要求变得“正常”,Ta们也被期待保持静默无声。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但是,新的一代不会再臣服于异性恋的幽灵。


需要提醒的是,我使用“异性恋的幽灵”的说法绝不是想要贬低异性恋者的身份认同,它指的仅仅是拒绝包容多元文化的异性恋霸权体制,而非针对异性恋个体;


正如看似猛于炮火的《毕业舞会》仍保持了好莱坞对美国主流家庭价值一贯的谨慎:


它为巴里和艾丽莎与各自的母亲设置了和解的神话,在歌声和舞蹈中,我们也愿意相信这样的童话,但是所有亲历者都会心知肚明,好莱坞歌舞片从来都是对现实的反动,至少我们这一代,在我们的国家,一切依然步履维艰。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毕业舞会》构想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生活的可能——异性恋的幽灵不再掌权,性少数群体不再会因其身份而受到歧视、排斥和暴力。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作为全片的高潮,所有演员合唱的歌曲《It’s Time to Dance》传达了这种愿景:


“如果音乐足够刺耳,无人会在意你那不羁的心灵会爱上谁。


让人们看看,这世界有一天会变成怎样,如果我们抓住机会,梦想便可能成真。


但在那天到来之前,让我们一同起舞。”


“呈现”对于LGBTQ+群体来说有多重要?


《毕业舞会》既是一次夺权——它宣告主流商业歌舞片不再是异性恋的专利,也是对性少数群体银幕“呈现”(representation)的重要性的再次强调。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2020年,两部纪录片从影像史的角度梳理了媒介对性少数和跨性别者的呈现,由Apple+出品的《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和由Netflix出品的《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这两部纪录片探讨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传媒(包括电影、电视、报纸乃至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社交软件)是如何呈现特定的性少数形象,并塑造公众对性少数群体的认知。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海报


从电影和电视的诞生之初直至晚近,性少数群体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


即使有了“在场”机会,喜剧中Ta们常常被视为笑料,在恐怖片中往往以变态杀手的形象出现,性少数群体的主体性从来都被迫缺席,负面的银幕形象使原本便各种刻板印象的社会对Ta们的歧视变本加厉。


然而,随着一大批年轻的性少数作者们进入创作领域,这些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们将自己作为边缘人的生命体验带入故事当中,性少数群体第一次成为自己的叙事中心,媒介“呈现”的历史也由此被彻底改写。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纪录片《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


《毕业舞会》创造的历史便是成功扭转了歌舞片这一类型片中对性少数群体的银幕呈现,性少数群体不再是笑料、杀人凶手或无关紧要的配角。


Ta们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并在歌舞片这一具有强大的情感动员力的类型片中以正面的、积极的、鼓舞人心的姿态现身。


同时,影片的选角几乎是公认的演技最精湛、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演员班底,当梅姨、妮可·基德曼等世界巨星集体出演这样一部LGBTQ+题材的歌舞片时,其对性少数群体的正面呈现以及对年轻一代性少数的鼓舞是我们曾经无法想象的。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剧照


瑞恩·墨菲曾在采访中阐述过自己的选角理念:“我不会把演员看作同性恋或异性恋,我也从来没有根据演员的性取向选角,我会选择最能胜任角色的演员,那些能提供最大贡献并传递出细微差别的人”。


记者Jimmy Larkin采访了16位看完《毕业舞会》的美国儿童/青少年,Ta们讲述了这部电影之于Ta们的意义。


他写道:


“也许这部电影不一定合你的口味,但是我希望你能知道,


它对于我们的年轻一代有多重要。


我多么希望在我年轻时能够有这样一部音乐剧存在。”


我也想去这场舞会

《毕业舞会》海报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这么想的——


如果我年轻时,在我生活的环境和我所能接触到的影视作品中,能够有这样一部音乐剧存在,为我发声就好了。


幸运的是,对于年轻一代,以及未来的每一代人,它终于存在了。


这场为所有人敞开大门的包容的舞会,


愿有一天,我们都能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印第安纳州   艾玛   巴里   舞会   百老汇   好莱坞   创作者   霸权   美国   剧照   幽灵   同性恋   异性   群体   演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