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不是科幻片

《星战》不是科幻片


随着12月18日《曼达洛人》第16回(第二季第八集)的结束,星战迷们陷入到集体狂欢之中。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海报


在这一集的最后14分钟里,那位伟大的绝地武士如圣子般降临,单枪匹马切翻了令人胆寒的整团黑暗士兵,用一系列熟悉的动作和造型(以及换脸技术)瞬间唤醒已近模糊的记忆。


这样的桥段纵然是赤裸裸的贩卖情怀,但确实安置在合情合理的剧情设计中,又能足够有效地鼓动粉丝热情,在影像表现力上也无可指摘。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两季《曼达洛人》播映完毕,整体质量可谓相当之高,甚至吸引了不少非星战迷入坑。


在我看来,这部单集时长与情景肥皂剧相当,每季篇幅也有些“捉襟见肘”的短剧集,要比体量庞大的新三部曲更准确地把握了星战独有的表达方式,同时也真正做到“短小精悍”的四字箴言,可以说是自2016年《侠盗一号》之后最好的真人影像作品。


剧集不仅对星战正传三部曲的风格继承得很到位,又从一个特殊的叙事文本出发,延伸出一条不同于主线作品的表述角度,极大丰富了星战宇宙的文化景观。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更为本质的是,《曼达洛人》那看似保守的结构,老套的主题,千篇一律的叙事线索,不乏漏洞的事件逻辑,直截了当的情感曲线,甚至朴素复古的视觉细节,也许在其他作品里都是缺陷,却恰恰是这部剧集迈向成功的基石,更是《星球大战》系列得以长盛不衰的法宝。


新三部曲之所以褒贬不一,引发争议,就是因为丢掉了这些砖瓦,试图去进行所谓的创新,反而顾此失彼,丧失了那种“陈旧”且“过时”的魅力。


如果说星战能风靡全球必须要有一个简单扼要的秘语的话,那么这句口诀早就在电影里无数次昭示天下了——“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也就是说,星战的核心魅力,早被每部电影的开篇字幕所概括,甚至不需要去过分阐释其言外之意。但总有人对此视而不见,或者刻意忽略它,以至于不能理解星战为何会有那么多拥趸。


新一代观众习惯性地将这个系列误会成关于宇宙战争的娱乐科幻片,抑或是宏大空洞的太空歌剧,只因为里面有成堆的外星人和搞不清原理的高科技。这样的认知或许是狭隘的。


如果标签式的总结成立,那么《星球大战》在前传三部曲的时候,就该彻底死亡了——现下有太多能完美替代它的科幻作品。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也许,1977年的首部电影最开始确实是依赖视觉奇观震撼世人,但如果没有随之散发出的另类艺术趣味,光靠电脑特效很难有较长的保质期,更不会实现后面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表面上,星战纵然是关于宇宙战争和个人英雄主义冒险的故事,渲染着浓烈的科幻冒险和太空歌剧的浪漫氛围,但我们很难就此片面将其定义为普遍意义上的科幻电影(Sci-Fi),至少不是传统类型学描述的科幻片。


其长期在流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定是有一套背后更为纯粹的美学内核。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它所包含的繁冗的、甚至有些互不兼容的影像元素,比如科幻、西部、动作、悬疑、政治惊悚等等,在杂糅乱炖之后,无疑早已形成某种网状文本和超风格主义,是一层层面纱叠加的效果。


在普遍类型框架下,科幻片(Sci-Fi)这样的归类已不足以容纳这个系列的全部特征。


事实上,《星球大战》一直以来都归纳在幻想片(Fantasy)这样更大更模糊的范式中,证明其难以被简要概括。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这个恢弘壮丽的叙事空间里,不仅有飞船、机器人、外星人和异星球这些常规的科幻设定包装,同时更包含了非常多非科幻的设计,比如肮脏的盔甲和武器,破败的街道,一些边缘村落和种族的原始生活方式和习俗,整体的视觉设计上并不具备鲜明的未来感。


尤其以绝地武士这明显“不合时宜”的群体最具代表性。他们无非都是对“很久以前”这一抽象时间尺度的具象描绘。


系列主题也从来不是探讨科技与生命的关系,或对未来的焦虑和警惕,不提供显见的人文批判性和现实反思性。放在既有的严肃科幻主题中看,星战显然是缺乏深度乃至于不合格的。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结果,《星球大战》甫一问世,不仅迅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改变了类型电影发展史。


事实上,它的本质就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古典主义剧作,是从上世纪主流娱乐和类型电影延展而来,蕴含着神秘主义、东方情结、强调造型美与仪式感的产物。它在视觉特效上是划时代的,在核心美学上无疑又是非常怀旧的。


它所蕴含着的宗教、宇宙观和英雄主义等意象,不仅在有意无意间凝聚了一种厚重的哲学迷思,同时也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神话。


《星战》不是科幻片

《星球大战》剧照


而之所以能让这些旧有的风格素材焕发光彩,就要归功于星战从表象到内部的整体美学特征,以及转型而成的世界观叙事策略。


这决定了星战从诞生之初,就是以完全体的状态去进行表达,并有效地让这些永恒抽象的主题得以被广泛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在21世纪失去了视觉特效这一优势之后,《星球大战》仍有充足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当我们从其所容纳的众多风格元素中逐一排列、提炼、分析,就不难发现藏在星战背后的美学原型。


在这一点上,我们虽然大可追溯到莎士比亚、《圣经》、古希腊诗歌或文艺复兴种种,毕竟西方的一整套近代叙事体系基本都是自此发展而来,但它们都已是固有的底层基因,已没有太多讨论的空间和必要性。


星战系列的另一条更具代表性的路径,是大量汲取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流行娱乐文化,包括小说、电影、戏剧和漫画等等。


它站在一众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摹仿、挪用、改写,最终自成一派。而其中主导这些灵感碎片的,就是以武士/浪人形象为主要角色,以战国时期为主舞台的日本电影。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从根本上,《星球大战》是一个巨大而典型的模因范本,其显著根源就包裹在以黑泽明、冈本喜八、小林正树、藤田敏八的古装电影谱系之中,是日本战国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的最鲜活的例子。


不仅第一部《星球大战》(如今叫《新希望》)在叙事脉络上直接搬用了黑泽明的《战国英豪》,系列中最引人瞩目的绝地武士也脱胎自过往银幕里的浪人形象,


《星战》不是科幻片

《战国英豪》剧照


而在绝地/西斯武士中,最具有日本战国特征的就是达斯·维达了,他的维生服显然是战国时期头盔甲胄的变形。


除此之外,几部影片里决战场面的断手桥段,实是出自黑泽明的另一部作品《用心棒》。


R2D2和C3PO的灵感则来源于多数战国电影里的那些小跟班角色,尤达大师则是《七武士》中勘兵卫的外星人翻版。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直到《曼达洛人》,整条丁·贾伦带尤达宝宝逃亡的故事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带子雄狼》。


而第一季最初的几段人物关系的铺陈,几乎复刻了《用心棒》里人物之间同样的复杂与焦灼。


在第一季第四集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黑武士》的味道,赏金猎人和朋友帮助村民抵御邪恶。


《星战》不是科幻片

《黑武士》剧照


而第二季第五集有关阿索卡的故事,我们也能轻易地看出景框内场景、道具和光线刻意贴近战国时期城池的那种氛围——高高的城墙与城楼,萧条的居住区与独断的统治者。


这些显见的视听元素就已经明确流露出《曼达洛人》对日本老电影的仿效,而在景别、调度、配乐与表演风格上,无疑也是在复刻日本战国片/浪人片/剑戟片的情境。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正是这样的意韵,让四十年前的《星球大战》扬名显姓,也让如今的《曼达洛人》脱颖而出。


星战系列赖以存续的根基,就是西方语境下对武士片文化的持续再创造中不断巩固的。


另一方面,在这其中我们也可察觉到西部电影对星战的巨大影响。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从汉·索罗到熙熙攘攘的酒吧、从小镇警长、赏金猎人、荒野决斗到强调纵深的镜头调度,均暗含着西部片的风骨。


而如果你还记得曾经黑泽明与赛尔乔·莱昂内的官司,就一定不会忘记武士片与西部片那暧昧的互文性,即便它们几乎是同时开始发展的,也很快便开始互相借鉴,进而形成不同历史和社会语境下的相似性主旨。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就像《侠盗一号》一样,《曼达洛人》也是聚焦在一群小人物身上,刻意区别于主线三部曲电影的宏大叙事。


寡言少语的丁·贾伦,没有天行者家族天生的主角光环,也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仅仅是典型的浪人与牛仔的混合体。


在赏金猎人的职业操守下,他兼具牛仔的处世方式和浪人的内在气质,化为其身上那稍显飘忽的道德感和对团体教条的坚守之中。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作为一名原教旨主义的曼达洛人,他不能忍受同族盔甲落在其他人手中,就像武士不能忍受平民拿着武士刀一样。


面对博-卡坦·克里兹这样的新一代曼达洛势力,他会质疑对方为何随随便便就摘下头盔,宛如质疑同阶层的人背弃武士道那样。


同时,他对同伴忠勇仁义,对承诺倍加敬重,对目标有着毫不动摇的决心。


浪人是失去身份的武士,从这个层面来说,丁·贾伦与族人长期失联,独自踏上逃亡之旅,正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浪人。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而这位私自扣押“货物”、背叛商会的逃亡者,在90%的时间里都是一身铁皮,似乎完全不给我们观察其表情,进而体认其内心的机会。


但这并没阻碍我们代入这个角色,反而轻易便能捕捉到他的情绪与性格。


究其原因,一是演员无面孔表演时对肢体动作在节奏上的巧妙控制,以及台词对语气、音调和措辞的拿捏。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他集合了许多经典银幕形象的特质,以及设计了大量表现此类形象魅力的戏剧性场景。


这当然会让角色的内涵显得有些扁平,有些脸谱化,却也能让观众迅速进入情境,认同人物。


而每当丁·贾伦被迫摘掉头盔时,情感张力就会更为强烈。这种抑扬的转接手段,使他产生了有别于其他类型角色的个性,成为星战宇宙中又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另一方面,16集的《曼达洛人》遵循着旅程叙事结构,但又不是典型的公路片套路。


某种程度上而言,与其说是公路片,更像是贴近游戏的叙事节奏。


几乎每集都是一个委托任务,同时将主线向前推进少许。有些任务是主动承接的,有些则是被迫。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丁·贾伦就在不断完成任务、不断切换场景的过程中积累装备资源,最终抵达目的地,像极了一款线性叙事游戏。


在某些时刻,这样的剧作策略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无聊的重复感,且每集导演对不同叙事单元的掌控力度有强有弱,观赏性上会有所起伏。


好在这种集团创作模式最终把持住了方向,使得整部剧维持在了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准线上。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在最终集的彩蛋中,我们看到波巴·费特坐上了贾巴的龙椅,似乎丁·贾伦的故事要告一段落,下一个篇章该是“波巴·费特之书”了。


无论如何,《曼达洛人》都是星战系列一次成功的尝试,要比新三部曲成功的多,也为星战宇宙的版图扩张做出了杰出贡献。


对于路人和粉丝,这部剧集都是一道低门槛的、可以尽情品尝到正宗星战风味的佳肴。


《星战》不是科幻片

《曼达洛人》第二季剧照


希望创作者们继续发扬星战的古典主义情怀,切忌丢掉系列最核心的魅力和意趣。


此乃正道!This is the wa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剧集   星球大战   浪人   科幻片   日本   绝地   科幻   美学   武士   剧照   战国   宇宙   角色   系列   文化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