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荧幕上的清宫剧发型跟书上说的金钱鼠尾不一样?

公元1645年,农历乙酉年,清朝顺治二年,明朝的弘光和隆武年之交。这一年,注定了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叱咤风云的李自成在仓皇逃离北京后,辗转陕西和湖北,最终在湖北通山县境遇袭身亡。相比于李自成的死亡,另一件在当时也许算不上很吸引人的事件,却对历史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为什么荧幕上的清宫剧发型跟书上说的金钱鼠尾不一样?

那就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颁布的一纸“剃发令”,条例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这就规定了,清朝统治范围之内,所有人,必须实行统一的发式。

为什么荧幕上的清宫剧发型跟书上说的金钱鼠尾不一样?

统一成什么样的发式?当时有一个很形象的名称,叫做“金钱鼠尾”,就是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面积和一枚铜钱差不多;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状就像老鼠尾巴一样。这个是当时剃头的“范式”,即使剃了发型达不到标准,已然会被处刑。满清刑律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文献记载顺治四年,浒墅关一个叫丁泉的农民,因为留下头发的面积太大,被地方官拿获,竟被告到朝廷,即使他是无心犯错,竟也被判了斩首之刑,甚至当地县官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邻居等也因此获罪。

为什么荧幕上的清宫剧发型跟书上说的金钱鼠尾不一样?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有“辫发”的传统。宋代记载当时女真人男人头发扎成辫子垂在身后。(《三朝北盟会编》:“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

元朝蒙古人也是将发辫垂在身后,但是留有两腮旁留有头发,在骑马时左右看容易影响视线,于是便将左右两边的垂髻剃去。(郑所:《心史·大义略叙》云:“鞑主剃三搭,辫发。三搭者,环剃去顶上一弯头发,留当前发,剪短散垂;却析两旁发,垂绾两髻,悬加左右肩衣袄上,曰不浪儿。言左右垂髻,碍于回视,不能狼顾。或合辫为一,直拖垂衣背。”)

作为女真后裔的满人,也继承了辫发的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吸收了蒙古人的一些发式,并加以改进,目的是更加方便骑射。(《钦定满洲源流考》“我朝冠服之制,不必尽与金同,而便于骑射。”)

既然服务于骑射,属于实用型的发式,那就大概率与“美观”无缘了。

汉族人对发型历来很重视。人生所要经历的第一个重要礼节,是古代的成人礼,它的重要一项内容,就是仔细梳起、打理头发,即所谓的“弱冠之礼”。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冠礼,需要认真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再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年。

而剃了“金钱鼠尾”,头发几乎都被剃光了,还怎么去行“弱冠之礼”呢?一向重视礼法的汉族人,自然不能接受。何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将头发剃去是一种精神侮辱,所谓“髡刑”,剃去就是囚犯的头发以示惩戒。而“髡发”、“辩发”历来是戎夷发式,非我华夏正宗。难怪“剃发令”下达之后,汉族士人大声疾呼:“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顾炎武)

为什么荧幕上的清宫剧发型跟书上说的金钱鼠尾不一样?

“金钱鼠尾”的发式持续了多久?大概150年。乾隆时期的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画中的形象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发式。到了嘉庆四年的1799年,一位来华日本人在《清俗纪闻》中记载,已经有部分人在头部蓄发,蓄发的面积是一个铜钱的4倍左右。但是相比不蓄发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也就是说,“金钱鼠尾”晚到19世纪才慢慢变粗,变成了所谓的“猪尾”。而我们现在影视作品中的“牛尾”,保留了几乎一半的头发,又称“阴阳头”,这种头型的出现,几乎已经到清朝晚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通山   汉族   蓄发   金钱   弱冠   发式   顺治   蒙古人   铜钱   清宫   头发   荧幕   湖北   清朝   书上   发型   面积   传统   剃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