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孙多慈

1932年下半年,徐悲鸿在南京傅厚岗6号的住处落成后,他的一位学生为老师送上了一份别致的礼物:她让父亲从老家安庆捎来十多株红枫树苗种在了庭院里。

这些树苗第二年春天都成活了,且长得都很好。

这让徐悲鸿非常高兴,他想象着一到秋后,每天早上推开窗户,便是一派“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诗情画意。

可是没想到,第二年夏的一天,徐悲鸿去上海为张大千祝寿,再回到家里时他傻了眼:院中的所有枫树都被连根铲除得一棵不留。

不用问,那一定是夫人蒋碧薇命人干的。徐悲鸿也明白蒋碧薇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她要将他和他的学生孙多慈的一段感情斩草除根。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孙多慈

后世的许多人只知道徐悲鸿这位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绘画大师、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先后有过两位妻子蒋碧薇和廖静文。

前者给了他一生中最初的爱,后者用自己的爱陪伴着徐悲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其实,在徐悲鸿的生命历程中还曾有过另一段爱情, 这段爱情的女主角便是孙多慈。

孙多慈走进徐悲鸿的生活实在是充满了偶然。

孙多慈的父亲孙传瑗与当时的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是同宗,他曾经给孙传芳做机要秘书并深受他的信任,因此,孙家在安徽也算一门大户。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今日南京台城

1930年,孙传瑗因受各种关系的牵连被捕入狱,被关押在南京的老虎桥监狱,这一年,因家中遭受不幸而郁郁寡欢的孙多慈高考落榜。

暑假时孙多慈来到南京监狱看望父亲,同时得到一个好消息:因多方关系的疏通,父亲很快就能出狱了。

这个消息让孙多慈心情变得很好,于是她便在周围逛了逛,正巧就逛到距离监狱不远的美术陈列馆,美术馆正在展出徐悲鸿的画作,她一下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孙多慈本身就很喜欢画画,但之前也不过是业余爱好,这次见到徐悲鸿的画,便立志也要成为一名画家。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徐悲鸿

父亲的好友宗白华,同时也是徐悲鸿的好友,由他介绍,孙多慈成了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教授班上的一名旁听生。

孙多慈长相一般,并且又是一名旁听生,起初徐悲鸿对她并没有多少好感。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孙多慈这名水平在班上属倒数的旁听生竟然进步神速,这让徐悲鸿刮目相看,于是课堂上下他们的接触就变的多了起来。

在接触中,他们除了谈绘画谈艺术也谈人生,孙多慈向徐悲鸿讲述了自己的家庭与不幸,徐悲鸿也被眼前这个十八岁的姑娘的遭遇产生了爱恋与同情。

情到深处徐悲鸿在孙多慈的额上轻轻一吻,并在此期间创作了素描《孙多慈像》和巨幅油画《台城月夜》。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素描《孙多慈像》

其实,直到“枫树事件”发生,孙多慈也并没能分清楚自己对徐悲鸿的感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到底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爱情!

孙多慈曾经向友人这样描述:“我们之间的关系,绝没有外界传的那么浑浊,但也绝不是一潭清水。说实在的,我自己也很矛盾,说有‘爱’,不确切,说没有‘爱’,也是一句假话。”

应该说,“枫树事件”发生前,徐悲鸿与孙多慈之间的关系虽然超出了一般的师生关系,但也并非如蒋碧薇等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已到了“师生恋”的程度。

倒是蒋碧薇一次次欲将两人分开的努力,将他们的隐私不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反而使将他们越推越近。以至于真的使一场师生恋成为了事实。

而“枫树事件”的这一场胜利,应该是蒋碧薇“爱情保卫战”的第四场胜利了。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蒋碧薇

蒋碧薇赢得大捷的那次初战发生在1930年12月初。

那时,徐悲鸿刚刚察觉到自己对孙多慈有恋爱倾向,便给远在宜兴老家的蒋碧薇写了一封信,信中徐悲鸿写道:“碧薇,你快点回南京吧!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恐怕要爱上别人了!”

徐悲鸿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封信?

其实,徐悲鸿当时的这一举动正是他此时矛盾心态的反应。

一是他的“恋爱倾向”的产生,并非是主观上因为嫌弃妻子蒋碧薇所致,也并非是想背着妻子搞“婚外情”;

二是他也想尽快妥善结束自己这种不该产生的“恋爱倾向”,更不想发展下去,至少是主观上不想。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徐悲鸿

回到家后的蒋碧薇首先是立即审问徐悲鸿:“说,怎么回事?怎么我一不在家,你这感情就出问题了?”

徐悲鸿自知理亏,支支吾吾道:“你也别太着急,听我慢慢向你解释,好吗?”

并没等徐悲鸿解释一句,蒋碧薇已声泪俱下了:“自从当年……”

一听此言,徐悲鸿无话可说。是的,当年,徐悲鸿只是一个从宜兴来到上海滩一面靠为一些杂志社画画插图谋生一面刻苦求学的青年,他的这种精神得到时为复旦大学教授也是宜兴同乡前辈蒋梅笙的赏识。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徐悲鸿与蒋碧薇

为此徐悲鸿常去蒋府,一来二去便认识了蒋梅笙的千金蒋棠珍。渐渐地,这个早已许配无锡大户查家公子的蒋小姐,竟对徐悲鸿生出好感,并于1916年改名蒋碧薇,随徐悲鸿私奔去了日本。

害得蒋梅笙一张老脸无处放,只好对外宣称女儿暴病身亡了,并装模作样为她办了一场丧事,在棺材里放了几块石头抬出去埋了才算完事。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一切都是蒋家父女合演的一出双簧——蒋梅笙其实也看中了徐悲鸿,但由于已将女儿许配查家在先,才演了这样一场戏。

蒋碧薇的确与徐悲鸿在海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生活,直到1927年回国。那时他们生活非常艰苦,但感情却十分融洽。

有一次,蒋碧薇在巴黎的一家商场里看中了一件风衣,试穿后也觉得非常满意,但蒋碧薇最终还是因为囊中羞涩而恋恋不舍地脱下了。

徐悲鸿知道此事后心里非常难过,因为他知道,蒋碧薇怎么说在家也算是个阔小姐,竟然跟随着自己过这样的生活。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徐悲鸿与蒋碧薇

但是他那时能做的唯有刻苦学习、努力绘画。不久,他终于有一幅画卖了一个不错的价钱,拿到钱后徐悲鸿立即去那家商场买下了那件风衣。

当蒋碧薇穿上这件风衣时,眼泪破簌漱直掉。蒋碧薇与徐悲鸿便是如此相濡以沫走过了十七年,其间感情有多深,想来夫妻双方都是不用提而非常明白的。

或许是蒋碧薇也正是因为明知这一点,所以每当夫妻发生争执,她总以此为杀手锏来攻击徐悲鸿软肋。

蒋碧薇一再追问:“这个女人是谁,你和她是如何开始的,现在已经进行到哪个阶段了……”

然而徐悲鸿怎么能轻易说出那个女人呢,更何况她在他看来还只是个孩子,他要对她负责,即使仅仅是老师他也有保护她的责任。

但是尽管如此,这一场初战,应该说是以蒋碧薇的胜利而告终的。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孙多慈

不久,蒋碧薇果然利用一个机会,有意无意间便又赢得了第二次战役的胜利。

那是在1931年春的一天。蒋碧薇同徐悲鸿的几个朋友一同前去徐悲鸿画室看画,一进画室,蒋碧薇便俨然如侦探一般四下里搜寻起来,弄得同去的宜黄大师好生奇怪,而徐悲鸿更是十分尴尬。

画室里有两幅用布蒙着的画,蒋碧薇走过去“呼”的一声,将布掀开——“呵!”在场的人几乎都同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声!

画面上一轮明月当空,古老的城头之上,画家自己席地而坐,不远处一位少女双手抱立,似正享受着大自然美好的月光,又似在享受画家深清的目光,画的一角有徐非鸿亲题的画名:“台城月夜”。

蒋碧薇更是被惊呆了,不过她并不是因为这画的艺术效果,而是因为她这一瞬间有了丰富的联想 但一瞬间后,她就似乎恢复了常态。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中为孙多慈

然而又装着若无其事地说:“这画既已画好了,怎么不带回家呵?”说着便不由分说,叫了两个学生帮忙,将它连同一张《孙多慈像》的素描一起,用一些旧报纸七手八脚包了起来。

由于《台城月夜》是画在一张很大的三夹板上的,既不能折叠也不能卷,她于是就让两个帮助包扎的学生也帮她拿回家去。

徐悲鸿虽然心里恨得痒痒,但由于在学校,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朋友面前,在学生面前,他只能装傻,不能阻止。

“罪证”既已到手,她要当然还要让它公开示众。于是蒋碧薇就将《台城月夜》放在了家里的客厅里,但并不挂在墙上,而是将它靠墙立在地上。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徐悲鸿在家里每天看着自己的这个“罪证”心里将是什么滋味呵?!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徐悲鸿画作

然而蒋碧薇要的就是你这种心里不是滋味的滋味!要的就是你低头认罪!要的就是你无脸见人!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徐悲鸿的心在日日哭泣,也日日变冷,更日日离她而去。

关于《台城月夜》的结局,蒋碧薇晚年在她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一天,徐先生要为刘大悲先生的老太爷画像,他自动地将那画刮去,画上了刘老太爷。”

一件艺术杰作就这样从人间永远地消失了。

蒋碧薇当然希望永远消失的并不只是画,因此,不久她又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那是1931年7月,国立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招考放榜,学校教学大楼外的报廊里,徐悲鸿将考生试卷和分数同时当众公布了出来了。

榜单中,孙多慈的名字高高排在第一名,蒋碧薇看到这个名字故意在人群中高声地说:“这个结果我早就预料到了,是你的得意门生嘛,看你面子,看你感情,自然要多给几分的。”

此言一出,榜前的人群一下子如同炸开了锅,一时议论纷纷。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徐悲鸿画作

徐悲鸿终于愤怒了,他再也顾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了,针锋相对地对蒋碧薇说:“知道你是要说这话的,所以公布成绩时,连试卷也一起贴出去了。她的水平如何,她可以得多少分,试卷说话。”

蒋碧薇也不甘示弱,说:“谁不知道你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呵!录取孙多慈才是你最终的目的。好啊,你的心愿达到了,你们可以更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

话说得如此白了,就这样,那年夏天,孙多慈第一次与徐悲鸿、蒋碧薇名字一起出现在了南京各个小报的花边新闻中。

1931年9月,孙多慈还是以图画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录取了。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孙多慈像

所以说蒋碧薇发动的这三次战役虽没有取得完胜,但在她看来还是不乏战果的,至少是她将徐悲鸿与孙多慈背后的“丑”事暴露到光天化日之下了——看他们以后还敢再不好自为之!

可是令蒋碧薇没有想到的是,徐悲鸿却正式向她提出了离婚。

事实上,徐悲鸿此时不但并没有完全做好离婚的准备,而且在提出离婚后不久,他又在吴稚晖等人的劝说下便又放弃了离婚的行动。

徐悲鸿之所以放弃离婚,一定是又想起了自己与蒋碧薇过去的那些相濡以沫的日日夜夜,也难以忘怀于昔日的那份长长的感情,当然也不想就此轻易放弃这段感情。

1932年至1934年间,徐悲鸿带上蒋碧薇和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展览。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晚年孙多慈

出国的目的,其实对于徐悲鸿来说,可谓“半公半私”,“公”的部分无外乎就是学术交流和发扬国光,“私”的部分则是和孙多慈分开,挽回自己的婚姻。

留在南京的孙多慈也试着去结识新的男友。

1934年8月,1934年8月,徐悲鸿与蒋碧微回到国内。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徐悲鸿与孙多慈发现并不能将对方忘记;蒋碧微也失望了,也累了。

正好在巴黎时旧日追求者张道藩又找上门来,而此时的张道潘是国民政府的文化部长,又是蒋介石面前的红人,与徐悲鸿比较起来前途更加无量,蒋碧微于是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张道藩的怀抱。

但是她临走前并没忘了向徐悲鸿开出条件,要他赔给自己“青春损失费”:徐悲鸿自己的画100幅、古代名画40幅,外加现金100万元。

徐悲鸿照单全付,而且还多加了一幅,那是蒋碧微最喜欢的那张《琴课》。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琴课

徐悲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理亏,还是因为不忘当年的情分,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只有徐悲鸿自己知道。

事实上蒋碧薇直到死,卧室里还放着亲徐悲鸿的这幅《琴课》,而张道藩的画只放在客厅里。

其实蒋碧薇也是爱徐悲鸿的,这种爱或许至死都不曾改变,正是因为爱,她才对徐悲鸿“严格要求”,才不允他有任何过错,才不允许他有任何出轨,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

同时也因为爱,她每日都如临大敌般地防范着,随时准备战斗,事实也如此。

总之,她不知道设身处地的理解,不知道给对方空间,不知道给别人台阶……所以,她的所有防范、维护和战斗,最终往往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电视剧《徐悲鸿》剧照

这样一来,爱最终都变成了恨,并难以释怀,以致爱恨情仇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不管怎么说,正是靠着徐悲鸿赔付的这笔财产,蒋碧薇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后来去台湾后,日子都一直过得很滋润。

而徐悲鸿呢,却并不如意。

据廖静文《徐悲鸿一生》所载,为了尽早凑足给蒋碧微的那些画和钱,徐悲鸿一度没日没夜地工作,以致积劳成疾,落下病根。

因此在她看来,对于徐悲鸿58岁的英年而早逝,蒋碧薇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当年种枫树的徐悲鸿旧居

徐悲鸿与蒋碧薇分开后,他和孙多慈也并没有走到一起。

最初的原因是因为孙多慈父亲孙传瑗的强烈反对。

孙多慈的父亲孙传瑗得知女儿与徐悲鸿之间的绯闻后,第一反应便是认定了徐悲鸿是抛弃发妻的“陈世美”,他一直不能认可徐悲鸿的人品。

1936年夏,孙多慈从安庆来到南京,并与徐悲鸿订下了一个“十年之约”:十年之内,他们互不通信,双方各自奋斗,一切全凭天意。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孙多慈一家

用孙多慈的话说就是“用十年的时间,你也有个了断,我也有个结果”。

然而,哪里等到十年呵,仅仅一年没过,孙多慈便在父亲的安排下嫁给了当时的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

而徐悲鸿1944年终于又遇到了另一位红颜知己廖静文,不久与她结婚,与她一起度过了人生最后八年的幸福时光。

从此以后,孙多慈便成了只是夹在蒋碧薇与廖静文之间一个不太引人关注的角色。

蒋碧薇4场爱情保卫战,赢了胜利输了爱情,孙多慈为何没嫁徐悲鸿

晚年廖静文

孙多慈1948年又去了台湾,任教于台湾艺术学院,后任该院院长,从此再没回过大陆、回过故乡。

就这样,人们似乎便渐渐将她遗忘了,忘记了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人生中曾有过如此重要的一个女人。

1975年,孙多慈病逝于美国,终年63岁。

遥想当年,她送给徐悲鸿一份“枫树苗”大礼时,心中一定默念着那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但是她有没有注意到此下句为“总是离人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徐悲鸿   中央大学   专修科   宜兴   旁听生   枫树   画作   画室   保卫战   台湾   南京   月夜   当年   父亲   感情   艺术   爱情   蒋碧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