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朱安

在鲁迅的生命历程中,有一个人很少说话。这个人的名字叫朱安。她是鲁迅的原配夫人。

她的名字中有一个“安”字,但是鲁迅无论是活着时还是过世后,都因为这个女人而常常不得安身和安心,因为她是他不愿伤害,也不忍抛弃,但又无法爱上的“大太太”。

青年时代的鲁迅1906年夏的一天,正在日本留学那时还叫周树人的鲁迅,接到一封“母病速归”的电报,本是孝子的鲁迅自然立即回国。

可是不曾想到,当鲁迅回到家里时几乎是惊呆了。

因为他不但发现,远远迎上来的母亲喜笑颜开,一点也不像是急病的样子,而且还发现自家居住的老屋已被装修一新,而且还披红挂彩,周家内外可谓一派喜气洋洋。

此情此景让鲁迅已明白了母亲骗他回家的真正目的。

其实,鲁迅早就知道自己与朱家攀着一门亲的。

那还是他在南京读书期间就由母亲“作主”攀上的。众所周知鲁迅对于自己母亲向来都是尊敬的,以至于自己的笔名“鲁迅”也是随了母亲的姓氏。

鲁迅对母亲的这种尊敬并不仅仅来自于一种作为儿子应有的孝顺,还来自于他对于母亲的敬佩。

鲁迅的母亲鲁瑞,是一个聪明而在当时又具有一定新思想的女性,她从未上过学,硬是靠自学学会了识字看书。

她还曾拒绝缠足,自己将自己缠着的脚放了,当有人讥讽她是不是将脚放大了想将来嫁给洋人时,她竟回答说:“这可真说不定!”只一句便让人无言以对。

因此鲁迅曾评价他的母亲,如果有一定条件她是有可能成为女英雄的。

然而,由于命运的安排,鲁瑞当然并没有嫁给洋人,而是嫁给了比自己小三岁的周家少爷。

也没有成为女英雄,倒是最终成了一位含辛茹苦的寡妇,因为这位周家少爷竟英年早逝了。

是坚强的鲁瑞独自一人将鲁迅兄弟拉扯大的,当然这中间也不乏“女英雄”的气概和能力,而为鲁迅定亲或许也算是其中之一吧。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青年鲁迅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已到了婚配的年龄,她自然“作主”为儿子张罗起对象来。

正好有人介绍,说有一朱家女儿,人唤“安姑”,“长得不错,脾气又好”,她便为儿子定下了这门亲事。

此时鲁迅在南京求学,当他得知自己的这门亲事后,虽并不情愿,但知母亲已定下,也便只好认了。

但提出唯一的要求,这就是希望自己的未来妻子不要缠足,如果已经缠了,希望能像自己的母亲当年那样“放了”。

对此母亲倒没有反对,但哪知对方却拒绝得干净利落,说既已缠了,就没有再“放了”的道理。

因为失望,鲁迅不久就提出希望能退了这门亲事,但是母亲坚决不同意,朱家当然更不同意。

鲁迅能做的只有逃跑,尽量拖延结婚的时间,希望能将这门强加于自己的婚事最后拖黄掉。

鲁迅最终是逃到了日本。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鲁迅母亲

时间一年年过去,转眼鲁迅已25岁,朱安已28岁,在那个年代,28岁的女孩子实在是一个大龄剩女了。

鲁瑞又一次拿出了“女英雄”的气慨,说实在不能再拖了!

然而“知子莫若母”,如果照直了说让鲁迅回家完婚,鲁迅很有可能不肯回来,这婚自己也没法完。

于是她便不惜以自己急病为由,将儿子骗回。在她想来,只要鲁迅回来,就不怕生米煮不成熟饭了,就此她便可只等着抱孙子,自己人生的任务也算就此完成了。

周老太太想的确实也不错,一般人都会这样的,如当年的胡适,也是拒绝家里安排的婚姻逃跑了,当年虽然逃出了很远,但最终还是乖乖回家了。

可是周老太太终究还是没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个儿子。鲁迅虽然也回来了,但是他并不是乖乖回来的,他是被骗回家的——母亲的死活他不能不管。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鲁迅

回到家的鲁迅虽然也与胡适一样,母亲的话不能不听,母亲决定的事,他也无论如何不能违拗。

鲁迅在回到家的第二天,也就是1906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在母亲的一手操持下,与从来不曾谋过面的比自己大三岁的朱安举行了婚礼。

性格倔强的鲁迅,当着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的面,机械地完成了婚礼的各项规定仪式,即与朱安一起拜过天地、入过洞房。

但是当亲朋好友都走了之后,他便从洞房里走了出来再也没回去。

鲁迅最终来到母亲的房中,宁可一个人无聊地翻着闲书等待天明,而将新娘子朱安一个人凉在了新房内,任凭母亲如何催促,他都拒绝与朱安同房,并且一连三天都是这样。

鲁瑞绝没想到结果竟然会这样,很无奈;鲁迅也很无奈,他对母亲说:“你要我结婚,我做到了!”是的,对此周老太太还能说什么呢?

名义上结婚后的第四天,鲁迅便与二弟周作人,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启程去日本了,且一走就是三年。

将母亲和朱安这两个苦命的女人,连同她们的期盼与泪水都留在了家里。

留在家里的朱安常常叹息,她的每一次叹息,都让鲁迅的母亲心生不安。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鲁迅手迹

鲁迅回国后,当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时,她的叹息其实也让鲁迅越发的不安。

1919年,鲁迅在北京西直门内公内库八道湾买下了一个四合院,将包括朱安在内的一家老小都接来同住。

此时朱安已四十出头了,与鲁迅名义上结婚也十三年了。离开绍兴时,左邻右舍的女人不无羡慕地议论说,看人家老公多好呵,在京城发达了,还不忘将自己的女人接去享福。

然而朱安闻听此言后什么话也没说,她说什么呢,难道她告诉那些女人,自己十三年来的婚姻一片荒漠?即使说出来,又有谁会相信?说不定反而还会引起别人耻笑!

京城八道湾的“周府”是一老式的四合院,但还算宽敞,共有三进房子、前后有两个院子。

鲁迅住在最前一进右边的两间房内,中间一间作了门房,其余用来存放书籍和堆放杂物。

周老太和“大太太朱氏”住在中间一间。

周作人一家和周建人一家分住最里一进正房。

来到了北京的朱安,却很少有外人见过。为此曾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甚至多年后仍没有消退。

多少个日日夜夜,朱安只能在异乡的四合院内的一方天地里枯望着清空,但所有天上的云卷云舒和日月升沉似乎都与她无关。

而鲁迅的心情似乎也并没有随着一家人的团聚而有丝毫的好转。

他脸上如刀刻一般的皱纹越来越深,他深夜的咳嗽越来越急,他有损健康的烟瘾却越来越大。

对于这一切,朱安看在眼里,每当她深夜听到鲁迅的咳嗽声,她会深深不安,第二天早上,当鲁迅去上班后,她会偷偷地看一看鲁迅留下的痰迹里的血丝有没有增加。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鲁迅雕塑

那时候,在这个屋檐下,朱安成了除周家老太太以外最关心鲁迅的人。只是鲁迅对于两个同样关心自己的女人,最终就是不能接受其中的一个。

但是这段时间对于朱安来说,却是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虽然她依然与鲁迅分居,依然与鲁迅终日无语,但是鲁迅的一切日常生活都交由她安排。

鲁迅每个月领得薪水后,都会将足够的生活费交给朱安,并且一如既往地亲自给朱安的娘家寄钱。

为此,她娘家每次来信,都会嘱咐朱安在周家一定要好好地待周家老小,因为周家是个不错的人家。

然而,那段时间或许对于鲁迅与朱安两人来说也是最“痛苦”的,因为那一阶段是他们两个独自相处时间最多的。

可以想象,同一屋檐下只有朱安与鲁迅两个人独自天天面对,但是终又无话可说,那种尴尬、无奈、无趣和无味的滋味,想来一般人都是难以忍受的吧!

他们到底是怎么过来的,只有他们俩自己知道,对此鲁迅从没说过,朱安更是从没说过。

正是这样一种怪异的生活中,竟然闯进了一名“第三者”,她不是别人,正是鲁迅的学生许广平。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青年许广平

那是1925年“三·一八”惨案后,因为面临共同的敌人,经历着共同的风雨,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总干事许广平,与时任该校老师的鲁迅,几乎是在并肩的战斗中产生了爱情。

鲁迅感觉到“一只爱情的老虎”正向自己走来。

对于此事,朱安肯定是第一个知情者,因为许广平这只“爱情的老虎”第一次来到鲁迅被他称为“老虎尾巴”的住处时,那儿除了他们俩,就只有她一人。

然而她只能一面听着另一间房里的动静,一面在自己的小屋内不住地轻轻叹息。

1926年8月,鲁迅携许广平离京南下,再次将朱安和母亲两个女人连同她们的泪水一起留在了异乡的家中。

1927年10月3日,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同居,并直至终生——之所以他们不是“结婚”,是因为鲁迅觉得他既已有一个妻子朱安。

尽管鲁迅此举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有点自欺欺人,但至少他毕竟没有剥夺她那“大太太”的名分——或许鲁迅当时也只能以此算是表达对朱安的歉意吧!

有人说,朱安的悲剧其原因主要出在她没有为周家生出个一男半女。初看此言颇有道理。如果朱安能生出个一男半女,鲁迅或许会“念在孩子的份上”最终接受了她。

要知道,即使我们今天,有许多的婚姻实际上都只是“念在孩子的份上”勉强维持着。

然而朱安的确是没有为周家生下个一男半女,说到底是朱安的问题吗?是鲁迅压根儿就没给她为周家生个一男半女的机会啊!

从我们读到的鲁迅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是多么决绝的一个人!而这样一个人竟然恰恰让朱安这样一个老实人遇到,她也真是倒霉啊!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鲁迅、许广平和周海婴

其实婚姻,无论是封建婚姻,还是现代婚姻,并不一定因为是“封建”就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因为是“现代”就一定都好,

关键要看双方如何对待;其实结果有时并不重要,甚至有时候我们并不能说白头偕老就一定是好,反之就一定不好。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男人因为出轨,也是知识分子的他那妻子竟然如江冬秀当年对胡适一样一样,真的拿起了菜刀,不仅只是拿起,竟然真的先是将那一对双胞胎孩子杀了,

然后自己也自杀了……当然,她最后也彻底杀了那个男人的婚姻和爱情——他不但再也不能与那位“第三者”面对,而且再也没有勇气去面对任何一位以爱的名义走近他的异性。

所以,周老太太为鲁迅选择了朱安,未必不真是选对了人,也未必不也是鲁迅的一种幸运。谁又能说清这一切呢?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这令许多恨他的人、怕他的人终于舒了一口气。

也让许多敬他的人、爱他的人突然间悲痛无比。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朱安和周老太太

噩耗传到北京,朱安得知后泪流满面,这个从来不曾单独出过门的女人,提出要去上海为鲁迅奔丧。

周家老太太拉着朱安的手说:“是我苦了你一辈子!”

周老太太的话,让朱安望着年过八旬、生活已难以自理的周老太太,最终又放弃了南下的想法。

朱安一再坚持将北京四三条胡同21号鲁迅离京前住处的书房辟作了灵堂,并一再坚持在此为鲁迅守灵。

她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大先生待我不坏,彼此间从没争吵过。”

鲁迅去世后,朱安和周老太太的生活费由许广平按时寄来。

1943年,周老太太去世,北京的物价开始飞涨,许广平也被监禁了,因此她的生活费就不能按时寄来。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鲁迅和许广平

朱安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尽管她每天省吃俭用,也难以坚持下去。

不得已她想卖掉鲁迅的一些书籍掉换些粮食。远在上海的许广平得知后,托人找到朱安,告诉她:“鲁迅的任何遗物都要好好保护,那些书更不能轻易卖掉。”

没想到朱安竟然回答了一句让人落泪的话:“你们都说要好好保存鲁迅的遗物,可是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怎么就不好好保存呢!”

她最后还是决定好好保存鲁迅的遗物 并将所有遗物都交给了周海婴继承。

朱安生活困难的消息传至社会,鲁迅生前友好和曾经的一些学生以及一些好心人,都纷纷伸出援手,为她捐款,但是她终究没有拿过一分钱。

许广平曾这样评价:“她是个有骨气的人!”

她是鲁迅原配:独守空房40年无爱无性,名叫朱安却使鲁迅一生不安

朱安晚年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临死前她说自己“想念大先生,也想念许广平和海婴。”

40年的婚后生活无爱无性,她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大先生墓旁边”。然而,她的这一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愿望并没能得到满足。

死后三日她便被葬在了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坟前连块不像样的墓碑也没有,她的灵魂和肉体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异乡,与她的大先生相隔千里之遥。

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作为一个女人的她,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大先生,今天的我们是决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生命。

或许这就是她作为一个女人,为鲁迅终生坚守的唯一结果与报答吧!只是这对于朱安本人来说,对于曾经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女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鲁迅   西直门   胡适   原配   空房   遗物   生活费   屋檐   北京   老太太   不安   当年   家里   儿子   母亲   婚姻   时间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