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曹诚英

恋人间发生一见钟情的场合会有很多种,在聚会上,在朋友家中,甚至在旅途中……

而胡适和曹诚英一见钟情的场景说起来实在荒唐,居然是在胡适的婚礼上,曹诚英是伴娘!

1917年,母亲冯顺娣自作主张为27岁的胡适安排好了婚姻大事,新娘是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

胡适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尽管他刚从美国归来,正在大力倡导新文化革命,尽管他满脑子的西方自由民主思想。

统统这些,在中国传统孝道面前都让了路,母亲安排好了婚礼,胡适虽然心中万般不情愿,也只能照办,规规矩矩做了新郎。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胡适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娘家同父异母的妹妹。婚礼上被嫂子安排来做伴娘。

此时小伴娘曹诚英15岁,生的眉清目秀,在一众憨实的乡间女子面前,气质显得格外出众。

曹诚英早就听说过胡适的大名,今日一见,更是发现他年轻有为,风度翩翩。

正值情窦少女初开的年龄,小伴娘的心不禁怦怦乱跳,面颊也变得绯红。

本是被迫结婚,心思根本就不在婚礼上的胡适一下就注意到了她,并且也一定接收到了这爱情的电波。

他一下就记住了她,很久之后都不能忘怀。

这便是两人初次相遇的场景,在错误的时间和场合遇到了合适的人,一开始便预示着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恋情。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胡适与江冬秀

曹诚英,字珮声,安徽绩溪人,出生那年,做生意的父亲已经70岁了,母亲才30多岁。

她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了外婆家,由奶妈和外婆共同抚养长大。

外婆家在农村,奶妈也对她非常宠爱,小珮声就在乡间田野里无拘无束地成长。

5岁时,母亲把她接回曹家,母亲看不惯小珮声乡野丫头的样子,嫌弃她“粗鄙丑陋”。

一个亲生的母亲,居然对自己的女儿百般厌恶,终日对她咒骂与讽刺。

为了尽早让女儿离开家,母亲早早便为曹诚英指定了一门婚事,便是从未见过面,没有丝毫交流与感情基础的胡冠英。

没喝过母亲一口奶,没得到过母亲一点爱抚,曹诚英与母亲的关系形同路人,毫无感情。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曹诚英

家里有私塾,曹诚英有时候也被叫去听课,曹家有很多书,在母亲那里得不到温暖的她学会了与书为伴。

曹诚英童年时期的这段经历,对她的性格塑造有很大的影响,更是对之后她的婚姻悲剧也埋下了伏笔,

至少从两点上可以体现出来:

一是无爱无伴无同情,会让她过分地珍重感情。

第二,书读得多,让儒家的道德感与文学的诗意浪漫在她身上并存。

正是这两个特点, 我们也就理解了,她为何以后要用那样一种痴情到极端的方式处理与胡适的感情问题。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胡适

胡适与曹诚英在婚礼上匆匆一别后,互有好感的两个人便开始通信往返,在信中,曹诚英一直亲热地称胡适为“糜哥”。

曹诚英喜欢种花草,她便经常在信中要胡适寄花籽给她,还不时写些诗句请胡适评阅。

别后第二年,曹诚英也同胡适的命运一样,也是在母亲的安排之下,与从未见过面的胡冠英结了婚。

1920年,曹诚英考入了杭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丈夫胡冠英也到了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上学。

婚后四年,婆婆以曹诚英没有生育为理由,给胡冠英在家另娶了一房小妾。

本就没有感情,又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曹诚英大胆反抗,他要与丈夫离婚!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曹诚英赠胡适的照片

离婚后,曹诚英继续在杭州上学,婚姻不幸,身体又患上了肺痨病,一向开朗的曹诚英变得有些抑郁了。

而胡适那边,也因为和江冬秀没有感情,正在饱受着包办婚姻之苦。

共同的遭遇,让两个人的心更加靠近,之前的互有好感开始向浓烈的爱情转变。

1923年4月,正是杭州最春光明媚的时候,胡适来西湖开会,开完会又留下来游玩了几天,并写下了一首小诗。

“十七年梦想的西湖,不能医我的病,反使我病得更厉害了……这回来了,只觉得伊更可爱,因而舍不得匆匆就离别了”

虽是写的西湖,但知情人一看便知,这其实是一首情诗,借西湖,暗喻恋人。

读到这首诗的曹诚英当然明白,这是胡适在向她表达心中的思念与爱恋。

曹诚英,属于那种不是十分漂亮,但很有气质迷人的女性。这种气质正是来源于她的才华。

上杭州上学期间,她就被称为“绩溪才女”,参加了汪静之、柔石等组织的晨光社,写过很多出色的诗词,在《妇女月刊》上发表。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晨光社成员

因此,与大字不识的江东秀比起来,胡适当然觉得曹诚英更适合他,更是理想中的伴侣。

离开杭州后,陷入爱情的胡适茶不思,饭不想。每日里人在上海,心在杭州。

终于熬到7月,曹诚英放了暑假,胡适以养病为名立即到了杭州,两个人在西子湖畔,烟霞洞边租了两间小屋,开始过了神仙眷侣的生活。

在胡适的日记中,有很多记载这一段生活的记录,每天两个人游山逛水,谈诗品茶,心意相通,甜蜜相伴。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过,这三个月,对于曹诚英来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胡适与曹诚英

这一切,自然是瞒着胡适的妻子江冬秀的,可是他们在杭州期间,徐志摩曾经看望过他们。

徐志摩和胡适的感情经历类似,因此他对他们的恋情当然是支持的态度。

回到北京后也毫不避讳地宣传此事,自然,江冬秀也就知道了胡适的婚外情感。

胡适回到北京后,江冬秀逼问胡适,胡适干脆全部承认。

由于此时胡适母亲已经去世,胡适已经没有什么忌讳的了,干脆向江冬秀提出了离婚。

然而江冬秀不是鲁迅的原配朱安,她没有朱安的隐忍与顺从,也不是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她不像张幼仪那般能够放到下。

江冬秀对胡适的做法是民国文人原配中最痛快淋漓的,她举起刀对准自己和两个儿子:“如果你敢离婚,我就先砍死你的两个儿子,然后再死在你面前。”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胡适江冬秀

胡适从此再不敢提离婚的事。

胡适这段时间也很黯淡,经常借诗消愁,甚至写下的诗歌的名字都叫《烦闷》。

“刚忘了昨儿的梦,又分明看见梦里的一笑”,这一段时期胡适写下的诗里,处处可见类似的句子。

而远在杭州的曹诚英的日子更不好过,思念积压,没有光明与未来的地下恋情,让她几乎也陷入到崩溃的情绪中。

更棘手的是,此时的曹诚英怀孕了,这名不正言不顺的孩子,再有曹诚英的身体原因,最后不得不打掉了。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江冬秀和三个孩子

胡适为了安抚她,就会像言情剧里的男主一样,愿意为她从北京跑到杭州。曹诚英看他这样,就会确定他是爱自己的,就会踏实一段时间。

此后数年,胡适就这样,一方面与江冬秀生活在一起,不提离婚的事,另一面,时常到杭州陪伴曹诚英。

看似对两个女人都好,其实是苦了两个痴情的女人。江冬秀处处对他防备,曹诚英时时忧虑着他是否还爱自己。

莫文蔚的有一首歌,《阴天》里这样唱:开始总是分分钟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不会减,除去激情褪去后的那一点点倦……

时间长了,这样的生活胡适也有些倦了,想打退堂鼓了,于是他在给曹诚英的信里开始劝她另做打算。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只是激情褪去了而已,爱还存在着,因此他们也没有决绝分手,只是见面的节奏越拉越长。

1931年,胡适生病在协和医院做盲肠手术,曹诚英来医院看望,两个人毫不避讳地亲密,曹诚英干脆就和胡适并排躺在病床上。

正巧江冬秀也来到医院,撞了个正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性的弱点在任何朝代也没什么不同,

若是没有担当的男人,不管是民国时代的才子,还是今天的普通男人在遇到这方面的事情,处理方式上也没什么不一样。

都在堵在床上了,居然还是不承认,只说我们是普通交往!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徐志摩、曹诚英、胡适在海宁

恋人间的心都是很敏感的,更何况曹诚英也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文青呢。

曹诚英终于决定退出,由她的二哥资助,1934年,曹诚英赴美读书,来到胡适的母校——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

1937年,曹诚英学成归国,在安徽大学农学院任教。

这段时间,亲戚朋友看曹诚英孤单一个人,都在劝她找个合适的人结婚。

曹诚英这段时间也处了一个曾姓男友,两个人也算情投意合,甚至也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可是冤家路窄,曾某的亲戚在上海偶然遇到了江冬秀,谈话间距聊到了曹诚英。

江冬秀对曹诚英的醋意未消,她毫不隐瞒地把她和胡适的情感往事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一一倒出。

很快,曾某就和曹诚英取消了婚约。

曹诚英遭此重大打击,忿上峨眉山,遁入了空门。后来在二哥以及寺庙法师的劝说下,最终还是还了俗。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左起:高凤谦、郑振铎、胡适、曹诚英

她发誓终生不再嫁人,将所有的精力都贡献给了自己的农学事业。

作为一个原配,江冬秀对“小三”的态度算是痛快淋漓。

而对于曹诚英来说,是值得同情,还是自作自受,这恐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吧。

不久后,胡适以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职务去了美国,一去就是九年,两个人又是天各一方。

1948年底,政治动荡,人事分崩,胡适从北京到上海,曾见过曹诚英一面。

此时曹诚英瘦弱多病,他见到胡适后对他说:“糜哥,你不要跟着蒋走下去了”

胡适笑而不答,只留下一句“等我”,便去了台湾。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此后,胡适与曹诚英海峡阻隔,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面,这一句“等我”从此便支撑了曹诚英的后半生。

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曹诚英调到了沈阳农学院任教,成为了我国著名的马铃薯专家。

她一心教学,不辞辛苦到试验田,慈母般关爱青年教师和学生,在事业上受到大家的尊重。

然而事业上的成功也并没有安慰她那颗苦恋的心。

她的晚年生活非常凄苦,身体病痛折磨,动乱时期受到迫害和诬陷,几次被抄家,金项链等首饰全被被抄走,一直也没有被归还。

1969年,曹诚英回到了老家绩溪,她原想找一块合适的住所,前后耕作,然后自筹资金建一个养猪场和气象台。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曹诚英与学生们

但碍于时局,她的这些设想都一一落空了。

她给胡适写信:“万千心事寄无门,此去若能相遇说他听——朱颜青鬓都消改,唯剩痴情在。”

曹诚英在绩溪居住时,正赶上胡适的家乡村口小桥被冲毁,已是垂暮之年的曹诚英闻讯后便开始号召捐款修桥。

爱屋及乌,哪怕是胡适家乡的一座桥也成了她心里的寄托。

岁月的流逝使曹诚英从一个年少清纯的女学生变成了苍苍白发的老妇人,却一直无法消磨掉她对胡适的一片痴心。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晚年曹诚英

1973年,一身病痛,苦等胡适大半生的曹诚英在上海病逝。

此前,她曾委托她和胡适的共同好友汪静之将她一直珍藏的一大包与胡适往来的资料,在她死后,在她的墓前焚化。

临终前,她嘱咐亲友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安徽绩溪忘川村的公路旁。

曹诚英:国内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一生为与胡适的婚外情所困

因为那条公路是通往胡适老家上庄村的唯一必经之路。

几十年的苦等还不够,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曹诚英还在盼望胡适有一天会回来,从她的墓前经过,让她能够看见他。

然而她并不知道,其实早在十年前,胡适就已经病逝于台湾——她的临终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

几十年的寂寞,依然敌不过爱情呵,此等痴情,这到底是缘还是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胡适   绩溪   晨光   西湖   原配   农学   伴娘   杭州   婚外情   北京   痴情   婚礼   母亲   感情   婚姻   两个   时间   国内   曹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