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自2017年上映以来,热度不断,哪怕已经过去3年,人们依然愿意重温。该剧剧情紧凑不拖沓,蕴藏着职场、婚姻、人生的智慧。虽然电视剧主要讲的是失婚女人罗子君,在闺蜜唐晶,好友贺涵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人生的话语权。但是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最吸引我目光的是“前夫哥”陈俊生。

相比与贺涵的完美,陈俊生更像是“活生生”的人,充满了矛盾性。他认为前妻罗子君不契合他的人生,因此不顾家庭和孩子的感受,执意离婚,娶了凌玲。但是和凌玲生活在一起后,又开始发现罗子君的好。

两段婚姻,陈俊生都不幸福,很多人说这和他自身懦弱的性格有关,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看到一个名词:“自我辩护心理”时,我才发现陈俊生两段婚姻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自我辩护心理”到底是什么呢?它有哪些表现呢?我将以陈俊生为例,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详细阐述;在第二部分,我会透过一个心理学经典实验,来理解这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文章最后,我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避免陷入自我辩护心理的方法。

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01、陈俊生身上的“自我辩护心理”是什么?这种心理的存在会导致自己一直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在《错不在我》一书中,关于“自我辩护心理”,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说:

大多数人会发现:要讲出“我错了,我犯下了可怕的错误”这句话,即便不能说绝不可能,也是相当困难的。一个人在情感、金钱和道义方面所冒的风险越高,讲出这句话的难度就会越大。不仅如此,大多数人在面对所犯错误的证据时,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反而会顽固地对其加以辩护。

从这段话中可以理解,所谓“自我辩护心理”,是我们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辩护。比如说,婚姻中的夫妻两人吵架。在最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理由,说对方的过错,吵得不可开交,直到一个人实在受不了了,转身离开,这场争吵才暂时结束。但是想要恢复恩爱,必然有一个人需要道歉,放弃自我辩护。

其实,自我辩护几乎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应。只要犯了错,大多人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不是我的错”。用更直白的话来说,自我辩护就是为自己做错的事找借口。

自我辩护心理发挥作用最为经典的,应该是成龙用一句“我仅仅犯了全国男人都会犯的错”来回应和吴绮莉的一段爱情纠葛。

当我们觉得事情不对的时候,就会通过自我辩护来让自己免受失调的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会维护自尊,那么这种不经意的自我辩护会让我们对现实进行扭曲。

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那么在《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是如何体现的呢?

在这一层层的自我辩护心理中,陈俊生为自己对婚姻的不忠找了种种借口,他心里觉得他做的决定都是对的。这样的陈俊生让我们恨的牙痒痒,却又同情他婚姻的失败。

在我看来,陈俊生也知道离婚对罗子君的伤害,也意识到对凌玲的厌倦。但是在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马上又为自己找了另一个借口,这其实就是他深陷于“自我辩护心理”中,将自己的错误变得合理化,这样他才不是“负心汉”。

在现实生活,有不少婚姻家庭的分离都是因为夫妻双方的自我辩护心理导致的。在发生争吵、或者意见不合时,第一反应不是考虑自己身上发生的错误,而是一直纠缠于对方的问题上,以至于很多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

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02、陈俊生为什么会深陷“自我辩护心理”?透过“电击实验”,理解这种心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自我辩护心理的本质其实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当自己的行为和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就会想法调和这种矛盾,让它变得统一,变得能解释得通。

说到底,陈俊生是通过自我辩护来让自己免受自己犯错,若要承担的痛苦。那么这种不经意的自我辩护会让他对现实进行扭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大的错误,最终会做出难以挽回的决定。

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著名的行为电击实验,就可以说明人在不断的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越来越认同自己的做法,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

一个科学家给你1000块钱,让你对另一个人进行一次500伏的电击,你会怎么做?500伏的电击相当于酷刑中最残忍的一种,会让人产生巨大的痛苦,一般稍有道德的人都不会做。但是如果让你对别人进行一次10伏的电击,来帮助完成一项科学实验。你也尝试了一下10伏的电击,发现身体没什么反应,或许就参加了这个实验。

在实验中,你不断被要求完成10伏后再加10伏,每一次叠加只加很小的10伏。最终实验结果很惊人:参加了这个实验的有3000多个人,2000个人在每次微调电伏后,最终把电击幅度加大到了500伏。

而这些人在最开始让他们加到500伏的时候往往是拒绝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被测试者的“自我辩护心理”一直在发挥作用。每增加10伏的电击,都会自我辩护的说:“只增加了10伏而已,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就这样一直加到了500伏。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人们会不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理由,然后越来越认同自己的做法,就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慢慢偏离了预期,甚至走向错误的结局。

就像陈俊生,最初时只是欣赏凌玲在工作上给他的扶持,并没有想要背叛家庭。但是在不断的和凌玲靠近的过程中,为自己一点点的找理由,最终在“自我辩解心理”的作用下,和凌玲走到了一起。

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做出的行为,和我们最初的设想背道而驰。这就是因为我们会不断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一点点走向那个最初本不想到达的终点。

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03、如何避免陷入“自我辩护心理”,结合陈俊生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谈谈这三个方法

“自我辩护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无论是家庭中、事业里,我们都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严重时会使我们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陷入到“自我辩护心理”?这里我提供3点方法论:

1.跳出“管窥效应”,打开视野,避免犯错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管窥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很忙、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注意力会更集中,就像透过一根管子在看东西一样,人们只会看见管子当中的事,管子外面的事情就往往看不见,这就是所谓的视野盲点。当一个人过度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往往就会犯一些平时显而易见的错误。

通过这个心理学效应,我们就知道如果想要避免犯错,就要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不用只专注于眼下发生的事情,要看到事情本身之外更多层面的内容。

比如,陈俊生和凌玲在一起时,只看到了她在工作上的暖心、贴心,但是没有看到凌玲在家庭中的斤斤计较。所以结婚后,两个人的不和逐渐浮出水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自己在“管窥效应”中,看不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工作中厌烦开会时间长,却忽略了同事们头脑风暴,给思维带来的扩展;婚姻中,只看到对方在下班后的懒惰,没有看到他在工作岗位上的艰辛。

所以想要避免”自我辩护心理“,我们需要把自己看待事物的眼界扩大,跳出事件本身,去思考、去分析这个事件背后更多的维度,而不是只在一个管子中看待问题。

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2.避免“温水煮青蛙效应”,跳出舒适区,学会理性判断

19世纪末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一个“温水煮青蛙实验”,把青蛙直接放在40°的水中,青蛙会因为受到刺激而立马跳出。而把青蛙放入缓慢加热的冷水中时,青蛙还能怡然自得地游泳,但当水温高到受不了的时候,青蛙想要跳出来,已经晚了,不知不觉被煮死了。

人也是如此,如果在“自我辩护心理”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忘记如何正确的判断事物,一切都以自我的主观意识作为判断,最终很有可能走向错误的结果。

陈俊生最开始一直沉浸在凌玲带给他的理解和温暖中,渐渐忘记了他们是违背道德在一起的。在和凌玲结婚后,才发现这段婚姻原来是错误的。但是为时已晚,他不能在辜负一个女人后,再抛弃另一个,因为这时的他已经发现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

生活中,有些家庭的分崩离析也是从只是对其他人有好感开始。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从另一个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缺失的感情,但是在慢慢接触中,让自己一点点深陷,在自欺欺人的“温水”中,最后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因此,想要避免“自我辩护心理”发挥作用,就要避免“温水煮青蛙效应”,人不能在自己舒适的环境中,而丧失对事物的判断,当失误一点点累积,就可能会酿成大的错误。

用心理学解读《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的自我辩护心理及解决方案

3.运用“吉格勒定理”,锻炼从自身找原因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想犯错,所以在犯错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自我辩护,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但是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总有些修养特别高的人,犯错之后都是从自身找原因,这怎么解释呢?其实,这都是人的第二反应,是后天锻炼来的。

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曾说:

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为了避免陷入“自我辩护心理”,我们需要后天训练我们从自身找原因的能力。《孟子》里有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说的就是做事不成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自我辩护能力是天生的,我们无法使它消失,但是我们能锻炼,我们在发生错误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可以跳出问题,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总会很快找到问题的本质,具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在发生问题时,第一时间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人,会大大减少在生活中犯错误的几率。

总结一下

《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在婚姻中的状态,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种状态。有些人会因为陷入“自我辩护心理”,而逃避自己在婚姻中真正面临的问题,或者已经犯下的错误。在“自我辩护心理”中,会让人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而伤害到身边的人。

为了更好的避免大家陷入到“自我辩护心理”,我提供了三个方法论:跳出“管窥效应”、避免“温水煮青蛙效应”、运用“吉格勒定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自我   心理   都会   温水   理学   青蛙   效应   借口   用心   痛苦   身上   解决方案   现实   错误   婚姻   原因   发现   家庭   前半生   陈俊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